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918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涉及自循环冷却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体装置、排污装置、冷却装置、储存装置、蒸发装置、上升装置,主体装置设置在地面上,冷却装置设置在主体装置的内部,排污装置设置在冷却装置的侧面,储存装置设置在主体装置的顶部,蒸发装置设置在储存装置的顶部,上升装置设置在冷却装置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冷却装置可以实现冷却水的自然循环,通过冷热水的密度不同产生密度差从而产生水流动的动力使得水可以实现自循环流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储存装置和蒸发装置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极大地节省了水资源,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保护了水资源。并且保护了水资源。并且保护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自循环冷却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是冷却水换热水并经降温,再循环使用的给水系统,包括敞开式和密闭式两种类型,由冷却设备、水泵和管道组成,在许多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热,需及时用传热介质将其转移到自然环境中,以保证生产过程正常运行。由于天然水具有优良的热传递性能且费用低廉,资源丰富而被用作工业废热的传热介质,在工业生产中称为冷却水,工业冷却水在各国都是工业水最大用户,除升高温度外冷却水的理化性质无甚显著变化,若采取适当降温措施,使之形成循环回用系统,是节约工业用水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的大部分冷却系统都是采用冷却水泵加压循环,而且冷却水在冷却的过程中会化学变质从而影响循环水的再次利用,而采用一次冷却的方法又会浪费掉绝大部分水,使得成本急剧上升,不能够实现自然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大部分冷却系统都是采用冷却水泵加压循环,而且冷却水在冷却的过程中会化学变质从而影响循环水的再次利用,而采用一次冷却的方法又会浪费掉绝大部分水,使得成本急剧上升,不能够实现自然循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为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包括主体装置、排污装置、冷却装置、储存装置、蒸发装置、上升装置,所述主体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主体装置的内部,所述排污装置设置在冷却装置的侧面,所述储存装置设置在主体装置的顶部,所述蒸发装置设置在储存装置的顶部,所述上升装置设置在冷却装置的顶部。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装置包括基座、支柱,所述基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柱设置在基座的顶部,所述支柱与基座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器、换热管、冷却器底座,所述冷却器底座设置在基座的顶部,所述冷却器底座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器设置在冷却器底座的顶部,所述冷却器与冷却器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设置在冷却器的内部,所述换热管与冷却器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储存装置包括冷却水箱、水箱液位计、水箱注水口、下降管,所述冷却水箱设置在支柱的顶部,所述冷却水箱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水箱液位计设置在冷却水箱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冷却水箱的内部,所述水箱液位计与冷却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水箱注水口设置在冷却水箱的顶部并延伸至冷却水箱的内部,所述水箱注水口与冷却水箱固定连接,所述下降管的一端设置在冷却水箱的底部并延伸至冷却水箱的内部,所述下降管与冷却水箱固定连接,所述下降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冷却器的底部并延伸至冷却器的内部,所述
下降管与冷却器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排污装置包括排污阀、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设置在下降管的侧面并延伸至下降管的内部,所述排污管与下降管固定连接,所述排污阀设置在排污管的内部并延伸至排污管的外表面,所述排污阀与排污管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蒸发装置包括蒸发水箱、风冷水槽、蒸发水箱底座、水冷风机、蒸发箱下降管,所述蒸发水箱设置在蒸发水箱底座的顶部,所述蒸发水箱与蒸发水箱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蒸发水箱底座设置在冷却水箱的顶部,所述蒸发水箱底座与冷却水箱固定连接,所述风冷水槽设置在蒸发水箱的内部,所述风冷水槽与蒸发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水冷风机设置在蒸发水箱的顶部并延伸至蒸发水箱的内部,所述水冷风机与蒸发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蒸发箱下降管的一端设置在蒸发水箱的底部并延伸至蒸发水箱的内部,所述蒸发箱下降管与蒸发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蒸发箱下降管的另一端设置在冷却水箱的顶部并延伸至冷却水箱的内部,所述蒸发箱下降管与冷却水箱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升装置包括上升水管、温度控制阀,所述上升水管的一端设置在冷却器的顶部并延伸至冷却器的内部,所述上升水管与冷却器固定连接,所述上升水管的另一端设置在蒸发水箱的侧面并延伸至蒸发水箱的内部,所述上升水管与蒸发水箱固定连接,所述温度控制阀设置在上升水管的内部并延伸至上升水管的外部,所述温度控制阀与上升水管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冷却装置可以实现冷却水的自然循环,通过冷热水的密度不同产生密度差从而产生水流动的动力使得水可以实现自循环流动。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了储存装置和蒸发装置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循环利用,极大地节省了水资源,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保护了水资源。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主体装置;101、基座;102、支柱;2、排污装置;201、排污阀;202、排污管;3、冷却装置;301、冷却器;302、换热管;303、冷却器底座;4、储存装置;401、冷却水箱;402、水箱液位计;403、水箱注水口;404、下降管;5、蒸发装置;501、蒸发水箱;502、风冷水槽;503、蒸发水箱底座;504、水冷风机;505、蒸发水箱下降管;6、上升装置;601、上升水管;602、温度控制
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

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包括主体装置1、排污装置2、冷却装置3、储存装置4、蒸发装置5、上升装置6,主体装置1设置在地面上,冷却装置3设置在主体装置1的内部,排污装置2设置在冷却装置3的侧面,储存装置4设置在主体装置1的顶部,蒸发装置5设置在储存装置4的顶部,上升装置6设置在冷却装置3的顶部。
[0026]主体装置1包括基座101、支柱102,基座101固定在地面上,支柱102设置在基座101的顶部,支柱102与基座101固定连接,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包括主体装置(1)、排污装置(2)、冷却装置(3)、储存装置(4)、蒸发装置(5)、上升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冷却装置(3)设置在主体装置(1)的内部,所述排污装置(2)设置在冷却装置(3)的侧面,所述储存装置(4)设置在主体装置(1)的顶部,所述蒸发装置(5)设置在储存装置(4)的顶部,所述上升装置(6)设置在冷却装置(3)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包括基座(101)、支柱(102),所述基座(10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柱(102)设置在基座(101)的顶部,所述支柱(102)与基座(10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3)包括冷却器(301)、换热管(302)、冷却器底座(303),所述冷却器底座(303)设置在基座(101)的顶部,所述冷却器底座(303)与基座(101)固定连接,所述冷却器(301)设置在冷却器底座(303)的顶部,所述冷却器(301)与冷却器底座(303)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302)设置在冷却器(301)的内部,所述换热管(302)与冷却器(30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装置(4)包括冷却水箱(401)、水箱液位计(402)、水箱注水口(403)、下降管(404),所述冷却水箱(401)设置在支柱(102)的顶部,所述冷却水箱(401)与支柱(102)固定连接,所述水箱液位计(402)设置在冷却水箱(40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冷却水箱(401)的内部,所述水箱液位计(402)与冷却水箱(401)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注水口(403)设置在冷却水箱(401)的顶部并延伸至冷却水箱(401)的内部,所述水箱注水口(403)与冷却水箱(401)固定连接,所述下降管(404)的一端设置在冷却水箱(401)的底部并延伸至冷却水箱(401)的内部,所述下降管(404)与冷却水箱(401)固定连接,所述下降管(404)的另一端设置在冷却器(301)的底部并延伸至冷却器(301)的内部,所述下降管(404)与冷却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升亚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