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885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水回用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废水回用系统,包括与车间废水排水口相连接的斜筛过滤箱,所述斜筛过滤箱的出口与废水收集池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废水收集池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的入口,沉淀池的出口连接气浮池的进口,气浮池的侧部设置浮渣槽以承接气浮池内产生的浮渣,气浮池的回用水口连接清水池的进水口,清水池的回用水口连接回用水泵;浮渣槽的出渣口通过浮渣抽吸泵与污泥池的进口相连接。该回用系统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和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水或废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管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水回用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工业废水回用系统
,涉及一种废水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过滤生产线排出废水中的固体杂质并回用清水。现有过滤生产线的结构采用沉淀池来实现废水的回用,工作原理是自然沉淀,底层颗粒排出,上层清水回用。除杂率太低,回用效率太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废水回用系统,该回用系统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和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水或废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管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0004]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间废水排水口相连接的斜筛过滤箱,所述斜筛过滤箱的出口与废水收集池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废水收集池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的入口,沉淀池的出口连接气浮池的进口,气浮池的侧部设置浮渣槽以承接气浮池内产生的浮渣,气浮池的回用水口连接清水池的进水口,清水池的回用水口连接回用水泵;
[0005]浮渣槽的出渣口通过浮渣抽吸泵与污泥池的进口相连接,污泥池的出口通过污泥泵连接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的出液口连接至废水收集池,沉淀池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至污泥池;
[0006]所述沉淀池、浮渣槽、污泥池、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分别连接有加药机构。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收集池的出口与沉淀池的入口相连接的管道上设置废水提升泵。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收集池设有两个出口,废水收集池的每个出口分别通过一根管道与一个沉淀池相连接;每个沉淀池的出液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一个气浮池,两个气浮池的回用水口分别连接至清水池,两个气浮池分别与一个浮渣槽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筛过滤箱与废水收集池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输送泵。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控柜,电控柜用于控制废水提升泵、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污泥泵、浮渣抽吸泵及加药机构的工况。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药机构包括加药箱体及内置于加药箱体内的搅拌机。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产品采用斜筛过滤,进行初步固液分离,可以在一开始就除去大量颗粒杂质;采用加药系统,PAC,PAM的使用,使一些小颗粒杂质絮凝沉淀,排出;采用气浮池,分离去微小颗粒,进一步提高回用水的品质;采用叠螺式污泥脱
水机,将整个工序积攒的杂质压成滤饼,便于清理。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中,包括斜筛过滤箱1、废水收集池2、废水提升泵3、沉淀池4、气浮池5、清水池6、回用水泵7、浮渣槽8、浮渣抽吸泵9、污泥池10、污泥泵11、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加药机构13等。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废水回用系统,用于对车间工业废水的处理,在工作时,斜筛过滤箱1连接车间清洗后的废水,之后通过废水管道连接废水收集池2,废水收集池2引出两路出液通路,两路出液通路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相对应的沉淀池4,为了提高废水收集池2的出液效率,每一路出液通路与废水收集池2的连接处分别通过两个废水提升泵3与废水收集池2相连接,两个废水提升泵3的另一端汇合于相应出液通路的管道。
[0017]每个沉淀池4的底部通过污泥管道连接污泥池10,每个沉淀池4的尾端分别通过废水管道连接一个气浮池5,每个气浮池5底部通过污泥管道连接一个浮渣槽8,气浮池5尾部通过管道连接清水池6,清水池6配合设置有回用水泵7,回用水泵7通过管道将清水池6内的水流回车间二次使用。浮渣槽8配合设置有浮渣抽吸泵9,浮渣槽8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污泥池10,污泥池10配合设置污泥泵11,污泥池10底部的通过污泥管道连接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尾端通过管道连接至废水收集池2。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本技术产品还配合设置有加药机构13,加药机构13与沉淀池4、浮渣槽8、污泥池10、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相连,为了提高加药机构13的工作效率,加药机构13包括加药箱体及内置于加药箱体内的搅拌机,搅拌机在工作时能有效提高加药箱体内的药液的混合搅拌效果,以实现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目的。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车间排出的废水首先经斜筛过滤进行固液分离,过滤后的废水进入废水收集池2。
[0019]废水收集池2:由于生产线废水来源有多处,各处水质不一,需要设置废水收集池收集废水。废水在收集池内调节水量及均匀水质,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0020]为了提高本技术产品的工作效果,本技术产品的附属设备:
[0021]1)曝气系统:防止废水中污泥的沉积、中和搅拌废水与碱液;
[0022]2)PH在线仪:控制加碱计量泵调节废水PH值至7.5

8.2左右。
[0023]废水收集池2通过废水提升泵3均量提升进入后续混凝沉淀池4。
[0024]为了实现对废水收集池2的工况进行实时检测,废水收集池2具有附属设备:1)电磁流量计:计量单位流量及累计流量,确保处理水量在设计范围之内。
[0025]加药机构13用于向本技术产品的设备中加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经过中和、混凝、絮凝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4。沉淀池4是进行固液分离的设备主要去除水中砂粒及比重较重的浮渣。污泥沉入沉淀池5底部的集泥斗,由底部的排泥阀排至污泥池10进行干化处理,上清液由上部溢水堰排至气浮池5。
[0026]为了可靠实现上述动作过程,气浮池5具有附属设备:
[0027]1)溶气水泵系统:在水中制造微小气体混合液;
[0028]2)刮渣机:刮除气浮运行时上部形成的浮渣;
[0029]3)浮渣槽:气浮产生的浮渣自流汇入浮渣槽8,然后通过浮渣抽吸泵9入污泥池。
[0030]经气浮池5处理后的回用水流入清水池6储存。清水池6通过管道通过回用水泵7将回用水输回车间回用。经气浮池5处理后的浮渣流入浮渣槽8。浮渣槽8中的浮渣通过浮渣抽吸泵9流向污泥池10。
[0031]污泥池10:沉淀池沉降的污泥及气浮系统的浮渣汇入污泥池,并在污泥池内混合。
[0032]污泥池10的附属设备:1)曝气系统:防止污泥沉积、混合沉淀池污泥与气浮系统浮渣;
[0033]污泥池10通过污泥泵11将污泥提升至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
[0034]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污泥进入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后螺旋推动轴转动,推动轴外围的多重固活叠片相对移动,在重力作用下,水从相对移动的叠片间隙中滤出,实现快速浓缩。经过浓缩的污泥随着螺旋轴的转动不断往前移动;沿泥饼出口方向,螺旋轴的螺距逐渐变小,环与环之间的间隙也逐渐变小,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间废水排水口相连接的斜筛过滤箱(1),所述斜筛过滤箱(1)的出口与废水收集池(2)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废水收集池(2)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4)的入口,沉淀池(4)的出口连接气浮池(5)的进口,气浮池(5)的侧部设置浮渣槽(8)以承接气浮池(5)内产生的浮渣,气浮池(5)的回用水口连接清水池(6)的进水口,清水池(6)的回用水口连接回用水泵(7);浮渣槽(8)的出渣口通过浮渣抽吸泵(9)与污泥池(10)的进口相连接,污泥池(10)的出口通过污泥泵(11)连接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的出液口连接至废水收集池(2),沉淀池(4)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至污泥池(10);所述沉淀池(4)、浮渣槽(8)、污泥池(10)、叠螺式污泥脱水机(12)分别连接有加药机构(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收集池(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恩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