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50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涉及户外用具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骨架和篷布,篷布包覆于骨架的外侧,骨架包括矩形边框,矩形边框设置有四根支撑竖杆,支撑竖杆的顶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横杆和第二支撑横杆,第一支撑横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斜杆,第一斜杆向靠近第二支撑横杆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第二支撑横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斜杆,第二斜杆向靠近第一支撑横杆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相交,两交点之间设置有连接横杆,第一支撑竖杆与第四支撑竖杆之间和第二支撑竖杆与第三支撑竖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一钢丝绳,连接横杆的两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本申请能够减少连接杆的数量;从而减少骨架的重量和连接节点,进而便于帐篷的拆装和携带。帐篷的拆装和携带。帐篷的拆装和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


[0001]本申请涉及户外用具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

技术介绍

[0002]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
[000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4040608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帐篷,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弧形顶部和立柱,所述弧形顶部包括弧形梁、连接于所述弧形梁一端的第一斜梁、连接于所述弧形梁另一端的第二斜梁;所述第一斜梁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梁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斜梁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梁另一端之间通过斜梁连接件连接;所述立柱包括承重柱和侧柱,所述第一斜梁的下端连接有所述承重柱,且第一斜梁下端的承重柱距离所述第一斜梁的另一端的距离为0.6至4米,所述第二斜梁的另一端的端点处连接有所述的承重柱。
[0004]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帐篷为了满足强度要求,往往使用较多的杆件连接而成,使得帐篷整体较为笨重,从而使帐篷不便拆装和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便于帐篷的拆装和携带,本申请提供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包括骨架和篷布,所述篷布包覆于所述骨架的外侧,所述骨架包括矩形边框,所述矩形边框于四角处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竖杆、第二支撑竖杆、第三支撑竖杆和第四支撑竖杆,所述第一支撑竖杆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横杆,所述第三支撑竖杆与所述第四支撑竖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横杆,所述第一支撑横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斜杆,所述第一斜杆向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横杆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横杆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斜杆,所述第二斜杆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横杆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斜杆与所述第二斜杆相交,所述第一斜杆和所述第二斜杆的两交点之间设置有连接横杆,所述第一支撑竖杆与所述第四支撑竖杆之间和所述第二支撑竖杆与所述第三支撑竖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一钢丝绳,所述连接横杆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钢丝绳松紧的调节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能够对篷布进行支撑,通过矩形边框和四根支撑竖杆形成一个供人临时居住的矩形空间;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能够在水平横向上对篷布进行支撑,同时能够使帐篷的顶部形成斜面,从而防止雨雪积聚;第一支撑横杆、第二支撑横杆以及连接横杆能够在水平纵向上对篷布进行支撑;通过在第一支撑竖杆与第四支撑竖杆之间和第二支撑竖杆与第三支撑竖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一钢丝绳,通过调节组件调节第一钢丝绳的张紧,使第一支撑竖杆与第四支撑竖杆和第二支撑竖杆与第三支撑竖杆分别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从而减小四根支撑竖杆晃动的可能,同时能够减少连接杆的数量;从而能够减
少骨架的重量和连接节点,进而便于帐篷的拆装和携带。
[0009]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花篮螺栓,所述花篮螺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横杆和所述第一钢丝绳相连。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紧花篮螺栓,使第一钢丝绳与花篮螺栓的连接位置向靠近连接横杆的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钢丝绳拉紧。
[0011]可选的,所述花篮螺栓远离所述连接横杆的一端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套设于所述第一钢丝绳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环能够于第一钢丝绳上滑动,旋紧花篮螺栓能够使第一钢丝绳的两端受力均匀,从而增强连接的稳定性。
[0013]可选的,所述骨架上设置有若干组连接件,所述骨架的所有连接节点均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骨架上的连接节点均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使骨架的组成杆件能够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帐篷的携带。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个不同方向的套管,每个所述套管的方向根据实际的杆件的方向定制,所述套管与所述骨架的组成杆件插接配合,每个所述套管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连接有螺栓。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骨架的组成杆件与套管插接配合,使骨架的组成杆件能够进行拆卸;通过螺栓将骨架的组成杆件锁紧于套管上,从而增强骨架的组成组件与套管插接配合的可靠性。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竖杆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之间和所述第三支撑竖杆与所述第四支撑竖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二钢丝绳,两条所述第二钢丝绳分别通过所述花篮螺栓与所述第一支撑横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横杆相连。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花篮螺栓能够对第二钢丝绳进行张紧,使第一支撑竖杆与第二支撑竖杆和第三支撑竖杆与第四支撑竖杆分别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从而能够减小四根支撑竖杆晃动的可能,从而提升帐篷的稳定性。
[0019]可选的,所述篷布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组连接条,每组所述连接条包括两条连接布,两条所述连接布包覆于所述骨架的组成杆件的外壁。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条连接布绕设于骨架的组成杆件上,通过将两条连接布远离篷布的一端进行捆绑或粘接相连,使若干组连接条包覆于骨架的组成杆件上,从而篷布固定于骨架上。
[0021]可选的,两条所述连接布分别于远离所述篷布的一端设置有互相配合的魔术贴组件,两条所述连接布绕设于所述骨架的组成杆件后通过所述魔术贴组件粘接固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条连接布通过魔术贴组件进行粘接固定,从而便于篷布安装于骨架上。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4]1.通过第一钢丝绳的设置,通过调节组件将第一钢丝绳拉紧,从而使第一支撑竖杆与第四支撑竖杆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使第二支撑竖杆与第三支撑竖杆具有能相互靠近的趋势,从而减少四根支撑竖杆晃动的可能性;通过连接第一钢丝绳能够减少连接杆的数量,从而能够减少骨架的重量和连接节点,进而便于帐篷的拆装和携带;
[0025]2.通过连接件的设置,骨架的各个组成杆件均通过与连接件插接配合,从而使骨架的组成杆件均能够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帐篷的携带。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施例中隐藏篷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螺栓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魔术贴组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30]图5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篷布;2、骨架;21、矩形边框;211、横支撑底杆;212、纵支撑底杆;213、第一支撑竖杆;214、第二支撑竖杆;215、第三支撑竖杆;216、第四支撑竖杆;22、第一支撑横杆;23、第二支撑横杆;24、第一斜杆;25、第二斜杆;26、连接横杆;3、第一钢丝绳;4、第二钢丝绳;5、调节组件;51、花篮螺栓;52、吊环;6、卡钩;61、卡环;7、连接件;71、套管;711、安装孔;72、螺栓;8、连接条;81、连接布;82、魔术贴组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2)和篷布(1),所述篷布(1)包覆于所述骨架(2)的外侧,所述骨架(2)包括矩形边框(21),所述矩形边框(21)于四角处依次设置有第一支撑竖杆(213)、第二支撑竖杆(214)、第三支撑竖杆(215)和第四支撑竖杆(216),所述第一支撑竖杆(213)与所述第二支撑竖杆(214)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横杆(22),所述第三支撑竖杆(215)与所述第四支撑竖杆(216)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横杆(23),所述第一支撑横杆(2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斜杆(24),所述第一斜杆(24)向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横杆(23)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横杆(23)的两端设置有第二斜杆(25),所述第二斜杆(25)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横杆(22)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所述第一斜杆(24)与所述第二斜杆(25)相交,所述第一斜杆(24)和所述第二斜杆(25)的两交点之间设置有连接横杆(26),所述第一支撑竖杆(213)与所述第四支撑竖杆(216)之间和所述第二支撑竖杆(214)与所述第三支撑竖杆(215)之间均连接有第一钢丝绳(3),所述连接横杆(26)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钢丝绳(3)松紧的调节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花篮螺栓(51),所述花篮螺栓(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横杆(26)和所述第一钢丝绳(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绳式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篮螺栓(51)远离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美辉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篷程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