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排架及帐篷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758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单排架及帐篷架,单排架包括侧部连接单元,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杆位于所述第二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杆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杆的右端倾斜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右端;中部连接单元,其包括第三杆、第四杆、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三杆位于所述第一杆的右方,所述第三杆倾设置且与第一杆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三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的左端,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该单排架具有重量较低,装配简便的优点。装配简便的优点。装配简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排架及帐篷架


[0001]本技术涉及帐篷领域,特别涉及单排架及帐篷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帐篷架,多数是采用桁架搭建而成,采用桁架搭接具有结构强度高、材料易得等优点,但是,由于桁架的结构形式为方形单元,其存在自身载重较大的特点,在一些大跨度的场景应用下显得非常笨重,存在施工不便的问题,此外,采用桁架结构组成倾斜横梁时需要对桁架进行切割、磨平、焊接等一系列的工序以保证桁架能够顺利对接,存在难以形成倾斜横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单排架及帐篷架。
[0004]本技术提供的单排架,包括:
[0005]侧部连接单元,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杆位于所述第二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杆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杆的右端倾斜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的右端;
[0006]中部连接单元,其包括第三杆、第四杆、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三杆位于所述第一杆的右方,所述第三杆倾斜设置且与第一杆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三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三杆和所述第四杆的左端,所述第四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三杆和第四杆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
[0007]本技术提供的单排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杆、第二杆通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形成整体呈框状的结构使得侧部连接单元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第三杆和第四杆通过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形成整体呈框状的机构使得中部连接单元也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侧部连接单元和中部连接单元通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连为一体形成单排架,该单排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与外部的构件组合连接形成帐篷架,该单排架相比桁架结构由于采用了数量较少的杆,其重量较低;此外,由于该单排架内部连接和外部连接均通过连接片实现,第一杆和第二杆的角度均倾斜布置时连接也较为便捷,大大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单排架还包括过渡连接单元,所述过渡连接单元位于所述侧部连接单元和所述中部连接单元之间,所述过渡连接单元包括第五杆、第六杆、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所述第五杆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杆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五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的左侧,所述第六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五杆和第六杆的右侧,所述第五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片与所述第三连接片连接。通过设置过渡连接单元,利用过渡连接单元连接侧部连接单元和中部连接单元,使得单排架
的强度得到加强。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一杆、第三杆和第五杆自左往右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杆、第三杆和第五杆的外径均相同,所述第一杆、第三杆和第五杆均共线且依次对接。由此,第一杆、第三杆和第五杆在单排架的上端形成一连续的上杆段,外设的帐篷布与单排架抵接时,帐篷布不易因与第一杆、第三杆或第五杆的端面边沿摩擦而损坏。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杆互相平行,所述第六杆与所述第二杆共线设置,所述第六杆与所述第二杆相对的端面互相对接。由此,第二杆和第六杆形成整体连续的下杆段,该下杆段与上杆段互相平行,单排架的整体支撑强度更高。
[0011]本技术还提供帐篷架,包括支杆和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单排架,所述单排架的数量为八个,以每两个所述单排架为排架单元,所述排架单元的数量为四组,所述排架单元中的两个所述单排架左右对称布置,两个所述单排架所分别包括的所述第四连接片互相连接;四组所述排架单元首尾相接形成篷架外框,所述支杆的数量为四支,四支所述支杆分别位于所述篷架外框的四个角,四支所述支杆分别在各自对应的位置上与所述篷架外框连接。
[0012]本技术提供的帐篷架,由于采用了单排架,该帐篷架的重量较轻,单排架所包括的各个单元,以及单排架之间均通过连接片进行连接,使得该帐篷架在需要组成倾斜横梁时仅需调整角度并固定即可,工艺简单。
[0013]此外,从下方观察时相比桁架式结构的帐篷架其孔与杆的数目更少,整体的整洁度更高,美观度更高。
[0014]作为帐篷架的一些子方案,帐篷架还包括内部支架模块,所述内部支架模块位于所述篷架外框的内侧,所述内部支架模块包括顶杆和四个所述单排架,四个所述单排架以所述顶杆为中心轴沿圆周方向等距排布,四个所述单排架中:所述第四连接片均与所述顶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均与所述篷架外框连接;所述顶杆的顶端伸向所述篷架外框的上方。通过设置该内部支架模块,利用内部支架模块在篷架外框内形成一个类似“十”字形的加强筋,有利于提高帐篷外框的整体强度,顶杆的设置一方面在内部连接模块的各个单排架连接时作为支柱起到便于连接以及增加连接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便于支撑外设的帐篷布以形成帐篷顶。
[0015]作为帐篷架的一些子方案,所述篷架外框呈矩形,所述帐篷架还包括T形连接片,所述T形连接片均位于所述篷架外框的内侧,所述T形连接片包括互相连接的宽板和窄板,所述窄板与所述宽板垂直,所述窄板连接在所述宽板的中部并伸向所述篷架外框的内侧,所述宽板连接所述篷架外框上相邻的两个第四连接片,所述窄板与所述内部支架模块的第一连接片连接,所述T形连接片的数量为四块,四块所述T形连接片分别位于所述篷架外框的四条边的对应位置上。宽板和窄板中的“宽”、“窄”指代的是两者长度的相对关系,并不指代某一特定的长度。该T形连接片的宽板和窄板发挥了定向连接的作用,内部支架模块和篷架外框通过T形连接片进行连接有利于内部支架模块的快速定位,提高连接效率。
[0016]作为帐篷架的一些子方案,该帐篷架还包括斜拉单元,所述斜拉单元包括第七杆、第八杆、第七连接片、第八连接片、V形连接片,所述第七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七杆和第八杆的左端,所述第八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七杆和第八杆的右端;所述V形连接片的数量为两块,所述V形连接片包括互相连接的搭接板和斜拉板,所述斜拉板连接在所述搭接板的中部,所述
第七连接片与第一个所述V形连接片的斜拉板连接,第八连接片与第二个所述V形连接片的斜拉板连接,第一个所述V形连接片连接第一个所述单排架上的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第二个所述V形连接片连接另一个所述单排架上的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该单排架与第一个所述单排架相邻且互不共线。斜拉单元的设置使得篷架外框、内部支架模块所包括的各个单排架之间的连接角处的强度得到加强;斜拉单元通过设置第七杆、第八杆、第七连接片、第八连接片形成框状结构有利于提高斜拉单元自身的连接强度,通过设置V形连接片,一方面便于连接单排架的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另一方面便于斜拉单元的定向连接,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部连接单元(100),其包括第一杆(110)、第二杆(120)、第一连接片(130)和第二连接片(140),所述第一杆(110)位于所述第二杆(120)的上方,所述第一杆(110)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杆(110)的右端倾斜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片(130)连接所述第一杆(110)和所述第二杆(120)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片(140)连接所述第一杆(110)和所述第二杆(120)的右端;中部连接单元(200),其包括第三杆(210)、第四杆(220)、第三连接片(230)和第四连接片(240),所述第三杆(210)位于所述第一杆(110)的右方,所述第三杆(210)倾斜设置且与第一杆(110)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三连接片(230)连接所述第三杆(210)和所述第四杆(220)的左端,所述第四连接片(240)连接所述第三杆(210)和第四杆(220)的右端,所述第三连接片(230)与所述第二连接片(14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连接单元(300),所述过渡连接单元(300)位于所述侧部连接单元(100)和所述中部连接单元(200)之间,所述过渡连接单元(300)包括第五杆(310)、第六杆(320)、第五连接片(330)和第六连接片(340),所述第五杆(310)倾斜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杆(110)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第五连接片(330)连接所述第五杆(310)和第六杆(320)的左侧,所述第六连接片(340)连接所述第五杆(310)和第六杆(320)的右侧,所述第五连接片(330)与所述第二连接片(140)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片(340)与所述第三连接片(23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110)、第三杆(210)和第五杆(310)自左往右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杆(110)、第三杆(210)和第五杆(310)的外径均相同,所述第一杆(110)、第三杆(210)和第五杆(310)均共线且依次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120)与所述第一杆(110)互相平行,所述第六杆(320)与所述第二杆(120)共线设置,所述第六杆(320)与所述第二杆(120)相对的端面互相对接。5.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2

4任意一项所述单排架的帐篷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杆,所述单排架的数量为八个,以每两个所述单排架为排架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青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闪耀舞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