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弹力织带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83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弹力织带及其制备工艺;由混纺纱通过现有的编织工艺制成;其中,所述混纺纱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60~70份改性涤纶纤维、20~30份改性氨纶纤维、15~30份竹纤维及10~20份苎麻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织带不仅具有一定的保健性能及抗菌性能,而且其弹性性能及透气性能也比较优良,穿着时比较舒适;另外,其还具有很好的抗紫外、抗老化性能;有效地改善了所制备的织带的抗老化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质量及品质。时也提高了其质量及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弹力织带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透气弹力织带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30年代,织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原料为棉线、麻线。新中国成立后,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
[0003]织带是服装常用的配件,如用于服装的衣领、角叉和前筒等。通常,织带主要是由天然纤维是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纺织而成。其虽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但是其本身的透气性较差,且抗菌性及抗老化性相对较差,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气弹力织带及其制备工艺,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织带不仅具有一定的保健性能及抗菌性能,而且其弹性性能及透气性能也比较优良,穿着时比较舒适;另外,其还具有很好的抗紫外、抗老化性能;有效地改善了所制备的织带的抗老化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质量及品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透气弹力织带,由混纺纱通过现有的编织工艺制成;其中,所述混纺纱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60~70份改性涤纶纤维、20~30份改性氨纶纤维、15~30份竹纤维及10~20份苎麻纤维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氨纶纤维、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工艺相同,其具体改性工艺为:
[0008]Ⅰ、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置于等离子设备中,并在电源频率为35~45kHz、功率为25~35W的条件下对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20~60min;然后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由等离子设备中取出,并在空气中暴露5~10min;
[0009]Ⅱ、将上述处理后的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浸渍在适量的混合液中;然后将混合液中的温度升至65~75℃,并在此温度下保温反应3~12h;待反应完毕后,将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0010]Ⅲ、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取出,并依次用有机溶剂及温度为50~60℃的去离子水进行洗涤,然后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置于干燥设备中;并在60~80℃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干燥处理,所得即为改性氨纶纤维或改性涤纶纤维成品。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计,分别称取120~180份去离子水、6~20份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2~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及3~6份仲醇聚氧乙烯醚;然后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得混合液成品。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氨纶纤维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成,且所述氨纶纤维中所用母粒中含有质量为其2.5~3.6%的竹炭微粉,且所述竹炭微粉的粒径为2~5μm。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涤纶纤维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成,且所述涤纶纤维中所用涤纶母粒中含有质量为其3.2~3.8%的电气石微粉,且所述电气石微粉的粒径为2~5μm。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Ⅰ中,对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时,氩气压力控制为5~8Pa。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Ⅱ中,所述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按照1:20~80的重量比浸渍在混合液中。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Ⅲ中,所述有机溶剂选用丙酮,且用丙酮对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清洗2~3次。
[0017]一种透气弹力织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8]一、按上述配方量分别准确称取60~70份改性涤纶纤维、20~30份改性氨纶纤维、15~30份竹纤维及10~20份苎麻纤维;并分别将之保存、备用;
[0019]二、对上述称量好的改性涤纶纤维、改性氨纶纤维、竹纤维及苎麻纤维进行混合,然后依次经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和络筒工序,得混纺纱线;
[0020]三、将上述所得的混纺纱线经过织布工序,由编织机编织成织带,所得即为透气弹力织带成品。
[0021]有益效果
[002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中所制备的涤纶纤维中含有电气石微粉,氨纶纤维中含有竹炭微粉;其中电气石微粉及竹炭微粉不仅能释放一定的远红外线,使得所制备的织带具有一定的保健性能。再者,电气石微粉及竹炭微粉还能释放一定量的负离子,使得所制备的涤纶纤维及氨纶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杀菌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线对涤纶纤维、氨纶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将之浸渍在含有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的混合液中,使得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与氨纶纤维及涤纶纤维发生基聚合反应,从而制备出具有抗紫外功能的改性涤纶纤维及改性氨纶纤维产品。有效地改善了所制备的织带的抗紫外、抗老化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24]2、本专利技术中以改性涤纶纤维、改性氨纶纤维、竹纤维及苎麻纤维作为织带的原料;所制得的织带不仅具有优良的透气性能,穿着时比较舒适。而且其弹性性能及其他力学性能也比较优良,有效地提高了织带的质量及品质,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透气弹力织带,由混纺纱通过现有的编织工艺制成;其中,混纺纱按重量份
计,包括以下组分:60份改性涤纶纤维、20份改性氨纶纤维、15份竹纤维及10份苎麻纤维。
[0029]改性氨纶纤维、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工艺相同,其具体改性工艺为:
[0030]Ⅰ、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置于等离子设备中,并在电源频率为35kHz、功率为25W的条件下对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60min;然后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由等离子设备中取出,并在空气中暴露5min;
[0031]Ⅱ、将上述处理后的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浸渍在适量的混合液中;然后将混合液中的温度升至65℃,并在此温度下保温反应3h;待反应完毕后,将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0032]Ⅲ、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取出,并依次用有机溶剂及温度为50℃的去离子水进行洗涤,然后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置于干燥设备中;并在60℃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干燥处理,所得即为改性氨纶纤维或改性涤纶纤维成品。
[0033]混合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计,分别称取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弹力织带,其特征在于,由混纺纱通过现有的编织工艺制成;其中,所述混纺纱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60~70份改性涤纶纤维、20~30份改性氨纶纤维、15~30份竹纤维及10~20份苎麻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透气弹力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氨纶纤维、改性涤纶纤维的制备工艺相同,其具体改性工艺为:Ⅰ、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置于等离子设备中,并在电源频率为35~45kHz、功率为25~35W的条件下对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20~60min;然后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由等离子设备中取出,并在空气中暴露5~10min;Ⅱ、将上述处理后的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浸渍在适量的混合液中;然后将混合液中的温度升至65~75℃,并在此温度下保温反应3~12h;待反应完毕后,将混合液自然冷却至室温;Ⅲ、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取出,并依次用有机溶剂及温度为50~60℃的去离子水进行洗涤,然后将氨纶纤维或涤纶纤维置于干燥设备中;并在60~80℃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干燥处理,所得即为改性氨纶纤维或改性涤纶纤维成品。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透气弹力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计,分别称取120~180份去离子水、6~20份2

羟基
‑4‑
(甲基丙烯酰氧基)二苯甲酮、2~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及3~6份仲醇聚氧乙烯醚;然后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得混合液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雄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绣丽织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