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248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涉及到汽车动力技术领域,包括上座板与下座板,所述上座板位于下座板正上方,所述上座板底部固定设置有散热油箱,所述下座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蓄电池组;所述散热油箱与蓄电池组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顶部与散热油箱底部接触,所述散热翅片底部与蓄电池组顶部接触,所述散热油箱与蓄电池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上座板和下座板均与散热风扇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散热油箱与蓄电池组进行集成,有效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缩小了装置整体体积,使得装置在安装时也更加方便,实际使用效果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动力
,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性能,混合液压动力总成通过动力传输路线进行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等三种,对于B级及B级以上的车型常采用会混联式混合液压动力总成,现有的混联式混合液压动力总成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实际使用时,其可以以发动机作为主动力源,电机为辅助动力源,也可以以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源,电机为主动力源,具有控制方便的优点。
[0003]但是现有的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其冷却油箱与蓄电池组通常采用分体式设置,这样就导致需要设置两组降温散热组件,以便于针对冷却油箱以及蓄电池组进行散热,增加了设备成本的同时,还会增加装置整体体积,影响装置的安装。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冷却油箱与蓄电池组通常采用分体式设置,这样就导致需要设置两组降温散热组件,以便于针对冷却油箱以及蓄电池组进行散热,增加了设备成本的同时,还会增加装置整体体积,影响装置的安装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包括上座板与下座板,所述上座板位于下座板正上方,所述上座板底部固定设置有散热油箱,所述下座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蓄电池组;
[0007]所述散热油箱与蓄电池组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顶部与散热油箱底部接触,所述散热翅片底部与蓄电池组顶部接触,所述散热油箱与蓄电池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上座板和下座板均与散热风扇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多个所述散热风扇外侧两端均固定套接设置有定位框,所述定位框顶部两侧与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支杆,所述固定支杆外侧滑动套接设置有定位套管。
[0009]优选的,位于定位框顶部的所述定位套管与上座板固定连接,位于定位框底部的所述定位套管与下座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散热风扇远离彼此的一侧均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侧固定设置有防尘网A,所述安装框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与上座板以及下座板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上座板与下座板正面以及上座板与下座板背面均设置有防尘网B,所
述防尘网B通过螺栓与上座板以及下座板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散热油箱正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油管,多个所述油管贯穿防尘网B背面并延伸至防尘网B正面。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将散热油箱与蓄电池组进行集成,以便于可以利用散热风扇将外界空气吸入,使得空气穿过散热风扇对散热油箱以及蓄电池组进行吹动,并使空气进入到多个散热翅片所组成的通道内侧,与散热翅片进行换热,进而使得散热油箱与蓄电池组降温,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同类型装置,本技术有效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缩小了装置整体体积,使得装置在安装时也更加方便,实际使用效果更好;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防尘网A与防尘网B,以便于利用防尘网A与防尘网B对本装置进行防护,进而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到装置内部而附着到散热油箱、蓄电池组和散热翅片上,避免灰尘影响散热油箱、蓄电池组和散热翅片自身的换热功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散热翅片与定位框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上座板;2、下座板;3、散热油箱;4、蓄电池组;5、散热翅片;6、散热风扇;7、定位框;8、固定支杆;9、定位套管;10、安装框;11、防尘网A;12、安装板;13、防尘网B;14、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上座板1与下座板2,上座板1位于下座板2正上方,上座板1底部固定设置散热油箱3,下座板2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蓄电池组4。
[0022]更为具体的,散热油箱3与蓄电池组4之间设置多个均匀排列的散热翅片5,散热翅片5顶部与散热油箱3底部接触,散热翅片5底部与蓄电池组4顶部接触,散热油箱3与蓄电池组4两侧均设置散热风扇6,上座板1和下座板2均与散热风扇6固定连接,以便于散热风扇6通电后将外界空气吸入,空气穿过散热风扇6对散热油箱3以及蓄电池组4进行吹动,然后进入到多个散热翅片5所组成的通道内侧,与散热翅片5进行换热。
[0023]如图2所示,同时参考图1,多个散热风扇6外侧两端均固定套接设置定位框7,定位框7顶部两侧与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固定支杆8,固定支杆8外侧滑动套接设置定位套管9,位于定位框7顶部的定位套管9与上座板1固定连接,位于定位框7底部的定位套管9与下座板2固定连接,以便于在对散热翅片5进行安装时,可以通过上座板1底部与下座板2顶部的定位套管9对散热翅片5外侧散热风扇6顶部的定位框7进行定位,方便本装置进行组装。
[0024]同时,两个散热风扇6远离彼此的一侧均设置安装框10,安装框10内侧固定设置防尘网A11,安装框10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设置安装板12,安装板12通过螺栓与上座板1以及下座板2固定连接,以便于散热风扇6通电后将外界空气吸入时,空气穿过防尘网A11后被过滤。
[0025]如图3所示,同时参考图1,上座板1与下座板2正面以及上座板1与下座板2背面均设置防尘网B13,以便于利用防尘网B13对本装置进行防护,进而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到装置内部而附着到散热油箱3、蓄电池组4和散热翅片5上,避免灰尘影响散热油箱3、蓄电池组4和散热翅片5自身的换热功能。
[0026]还需要说明的是,防尘网B13通过螺栓与上座板1以及下座板2固定连接,散热油箱3正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油管14,多个油管14贯穿防尘网B13背面并延伸至防尘网B13正面,以便于方便将油管14与驱动液压泵以及发电液压泵进行连接。
[0027]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8]实际使用时,本装置将散热油箱3与两个蓄电池组4进行集成,当需要对散热油箱3与蓄电池组4进行散热时,散热风扇6通电后将外界空气吸入,空气穿过防尘网A11时被过滤,过滤后的空气穿过散热风扇6对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座板(1)与下座板(2),所述上座板(1)位于下座板(2)正上方,所述上座板(1)底部固定设置有散热油箱(3),所述下座板(2)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蓄电池组(4);所述散热油箱(3)与蓄电池组(4)之间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散热翅片(5),所述散热翅片(5)顶部与散热油箱(3)底部接触,所述散热翅片(5)底部与蓄电池组(4)顶部接触,所述散热油箱(3)与蓄电池组(4)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风扇(6),所述上座板(1)和下座板(2)均与散热风扇(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风扇(6)外侧两端均固定套接设置有定位框(7),所述定位框(7)顶部两侧与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支杆(8),所述固定支杆(8)外侧滑动套接设置有定位套管(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机混联混合液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位于定位框(7)顶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倩乔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鑫康达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