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715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装饰材料领域,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溶液滋生细菌和臭味,对人体不利,无法进行净化,实用性低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硅胶盖片,所述硅胶盖片下方熔融连接有硅胶垫片,且硅胶盖片和硅胶垫片顶部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孔,所述硅胶盖片底部和硅胶垫片顶部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半球形结构的安装口,且安装口内嵌装有硅胶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护硅胶球内部的活性炭不被压碎,硅胶球内的活性炭能够对车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同时放进热水内即可对活性炭进行复原,提高了经济性,同时能够对汽车内部进行防护,具有抑菌除臭,抗紫外线,延缓老化速度,提高了实用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饰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内装饰,汽车的座椅面料、椅子软垫、地面铺设材料、消音纺织品、顶篷、门板和车厢侧面板等内部装饰材料,要求柔软、豪华、手感好、美学性佳、花型、结构设计灵活性强、织物可造型、伸长率为5%~200%,汽车内饰(Automotive Interior)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香水、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这部分零部件不光只有装饰作用,他们所涉及到的功能性、安全性、以及工程属性是非常丰富的。
[0003]基于现有的汽车内饰,在长时间使用后,布料间隙内会存在有大量的细菌,如果车主不经常清洗,容易导致在触摸内饰后,手部沾上细菌,对人体即为不利,同时,车内灰尘堆积容易滋生臭味,且现有的内饰材料无法对车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包括硅胶盖片,所述硅胶盖片下方熔融连接有硅胶垫片,且硅胶盖片和硅胶垫片顶部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孔,所述硅胶盖片底部和硅胶垫片顶部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半球形结构的安装口,且安装口内嵌装有硅胶球,所述硅胶球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透气口,且硅胶球内填充有活性炭,所述硅胶盖片顶部和硅胶垫片底部外壁上均缝接有布料层,所述布料层包括竹炭纤维、罗布麻纤维和复合纤维,所述竹炭纤维、罗布麻纤维和复合纤维相互经纬编织,所述复合纤维由甲壳素纤维和壳聚糖纤维复合而成。
[0006]优选地,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竹炭纤维20

40份,罗布麻纤维30

50份,甲壳素纤维80份,壳聚糖纤维70份。
[0007]优选地,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竹炭纤维50

70份,罗布麻纤维60

80份,甲壳素纤维90份,壳聚糖纤维80份。
[0008]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取两块硅胶片,分别经过裁剪机裁剪后,得到两块相同大小的硅胶片,利用打孔装置对两块硅胶片进行打孔,打孔过后,在两个硅胶片顶部开设半球形结构的安装口,得到硅胶盖片和硅胶垫片;
[0010]S2:利用半球形结构的模具,将熔融状态的硅胶倒入模具内,得到两个半球形结构的硅胶块后,依次在两个硅胶块顶部开设半球形结构的凹槽,随后对硅胶块开设透气口,向两个半球形的硅胶块的凹槽内加入颗粒外径大于透气口的活性炭,将两个半球形结构的硅
胶块通过加热熔融的方式连接为一个完整的球形,得到硅胶球;
[0011]S3:将硅胶球依次放在硅胶垫片顶部的安装口内,将硅胶盖片覆盖在硅胶垫片顶部,并通过加热熔融的方式将硅胶盖片和硅胶垫片连接在一起;
[0012]S4:取适量的甲壳素纤维原料和壳聚糖纤维原料,分别加热熔融后,将甲壳素纤维原料和壳聚糖纤维原料混合后,经过纺丝机纺丝,得到复合纤维丝;
[0013]S5:取适量的罗布麻纤维原料,加热熔融后,经过纺丝机纺丝,得到罗布麻纤维丝;
[0014]S6:取适量的竹炭纤维原料,加热熔融后,经过纺丝机纺丝,得到竹炭纤维丝;
[0015]S7:将复合纤维丝、罗布麻纤维丝和竹炭纤维丝放进纺织机内,经过经纬编织后得到布料层;
[0016]S8:将布料层分别缝接在硅胶盖片顶部和硅胶垫片底部,得到装饰材料。
[0017]本专利技术设有硅胶盖片、硅胶垫片和硅胶球,使得装饰材料能够进行缓冲,能够保护硅胶球内部的活性炭不被压碎,硅胶球内的活性炭能够对车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同时放进热水内即可对活性炭进行复原,提高了经济性,同时能够对汽车内部进行防护,设置有竹炭纤维,能够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同时设有甲壳素纤维、壳聚糖纤维,能够起到抗菌除臭、抗静电的作用,设有罗布麻纤维,使得装饰材料能够抗紫外线,能够延缓光照对装饰材料的腐蚀老化速度,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硅胶球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布料层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硅胶盖片、2硅胶垫片、3通风孔、4硅胶球、5透气口、6活性炭、7布料层、8竹炭纤维、9罗布麻纤维、10复合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1,参照图1

3,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包括硅胶盖片1,所述硅胶盖片1下方熔融连接有硅胶垫片2,且硅胶盖片1和硅胶垫片2顶部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孔3,所述硅胶盖片1底部和硅胶垫片2顶部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半球形结构的安装口,且安装口内嵌装有硅胶球4,所述硅胶球4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透气口5,且硅胶球4内填充有活性炭6,所述硅胶盖片1顶部和硅胶垫片2底部外壁上均缝接有布料层7,所述布料层7包括竹炭纤维8、罗布麻纤维9和复合纤维10,所述竹炭纤维8、罗布麻纤维9和复合纤维10相互经纬编织,所述复合纤维10由甲壳素纤维和壳聚糖纤维复合而成,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竹炭纤维30份,罗布麻纤维40份,甲壳素纤维80份,壳聚糖纤维70份。
[0024]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取两块硅胶片,分别经过裁剪机裁剪后,得到两块相同大小的硅胶片,利用打
孔装置对两块硅胶片进行打孔,打孔过后,在两个硅胶片顶部开设半球形结构的安装口,得到硅胶盖片和硅胶垫片;
[0026]S2:利用半球形结构的模具,将熔融状态的硅胶倒入模具内,得到两个半球形结构的硅胶块后,依次在两个硅胶块顶部开设半球形结构的凹槽,随后对硅胶块开设透气口,向两个半球形的硅胶块的凹槽内加入颗粒外径大于透气口的活性炭,将两个半球形结构的硅胶块通过加热熔融的方式连接为一个完整的球形,得到硅胶球;
[0027]S3:将硅胶球依次放在硅胶垫片顶部的安装口内,将硅胶盖片覆盖在硅胶垫片顶部,并通过加热熔融的方式将硅胶盖片和硅胶垫片连接在一起;
[0028]S4:取适量的甲壳素纤维原料和壳聚糖纤维原料,分别加热熔融后,将甲壳素纤维原料和壳聚糖纤维原料混合后,经过纺丝机纺丝,得到复合纤维丝;
[0029]S5:取适量的罗布麻纤维原料,加热熔融后,经过纺丝机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包括硅胶盖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盖片(1)下方熔融连接有硅胶垫片(2),且硅胶盖片(1)和硅胶垫片(2)顶部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孔(3),所述硅胶盖片(1)底部和硅胶垫片(2)顶部外壁上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半球形结构的安装口,且安装口内嵌装有硅胶球(4),所述硅胶球(4)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透气口(5),且硅胶球(4)内填充有活性炭(6),所述硅胶盖片(1)顶部和硅胶垫片(2)底部外壁上均缝接有布料层(7),所述布料层(7)包括竹炭纤维(8)、罗布麻纤维(9)和复合纤维(10),所述竹炭纤维(8)、罗布麻纤维(9)和复合纤维(10)相互经纬编织,所述复合纤维(10)由甲壳素纤维和壳聚糖纤维复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竹炭纤维20

40份,罗布麻纤维30

50份,甲壳素纤维80份,壳聚糖纤维7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内用抗菌、除臭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竹炭纤维50

70份,罗布麻纤维60

80份,甲壳素纤维90份,壳聚糖纤维80份。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远浩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