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710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9
本申请涉及塑料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处理步骤:S1、抗菌层制备:将抗菌纤维、树脂溶胶和填料混合后,挤出成型,制得线材,再将线材经纺织裁切后,形成抗菌层;抗菌纤维为木棉纤维、壳聚糖纤维、亚麻纤维和松针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S2、抗菌层附着:先将抗菌层压合在PET基材上,再将粘结树脂刮涂在PET基材和抗菌层表面,固化后,制得膜材;S3、压合成材:将S2中制得的膜材压合,制得片材;S4、吸塑成型:将片材热熔软化后,置于模具内,经压边、真空吸塑、裁剪后,即可制得塑料盒。本申请通过抗菌层的涂覆压合,赋予了塑料盒优良的抗菌性能。塑料盒优良的抗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塑料包装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塑料盒,即塑料制成的盒装包装容器,由于其易于成型,只要更换模具,即可得到不同品种的容器,有利于大批量生产的优点,且包装效果好,可根据需要制作各不同种类的包装容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包装行业中,其中以食品用包装盒为例。食品用包装盒则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塑料制品,其大大提高了日常外带打包食品的便捷性。
[0003]相关技术中食品用包装盒的主要材质为PET,其制备工艺如下:将PET片材经过热熔软化后,置于模具的正上方,通过吸塑成型设备,经压边、真空吸塑、裁剪后,即可制成食品用包装盒。其制备工艺简便,易于操作的同时,通过PET本身的特性赋予了食品包装盒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
[0004]但上述技术中制得的食品用包装盒不具有抗菌性能,因此当食品用包装盒闲置或用于保存食品的时间较长时,容易滋生细菌,继而大大缩短了食品的保存时间,且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赋予塑料盒抗菌性能,保障食品的保存时间,本申请提供一种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S1、抗菌层制备:将抗菌纤维、树脂溶胶和填料在pH=5

7的条件下混合后,挤出成型,制得线材,再将线材经纺织裁切后,形成抗菌层;抗菌纤维为木棉纤维、壳聚糖纤维、亚麻纤维和松针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S2、抗菌层附着:先将抗菌层压合在PET基材上,再将粘结树脂刮涂在PET基材和抗菌层表面,待刮涂完成后,再对其进行进行固化,即可制得膜材;S3、压合成材:将S2中制得的膜材压合,压合压强为5

10MPa,压合温度25

35℃,即可制得片材;S4、吸塑成型:将片材在160

200℃条件下热熔软化后,置于模具内,经压边、真空吸塑、裁剪后,即可制得塑料盒,真空吸塑时,片材所承受的压强为5

15MPa。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抗菌纤维与树脂溶胶和填料混合后,可通过木棉纤维、壳聚糖纤维、亚麻纤维和松针纤维本身的特性赋予抗菌层优异的抗菌性能,包覆在抗菌纤维外侧的树脂溶胶和填料,配合涂覆在抗菌层表面的粘结树脂,可保障抗菌纤维的抗菌稳定性,使其不易发生变质,其中木棉纤维材质轻盈,中空度较高,可与树脂溶胶充分结合,与亚麻纤维和松针纤维均为天然纤维,绿色环保的同时,均具有能够抑制细菌滋生的特殊香味。
[0008]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树脂溶胶和抗菌填料按重量比1:(0.5

0.8):(0.1

0.2)混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配比的抗菌纤维、树脂溶胶和抗菌填料,其各组分间的结合关系较好,且线材抗菌成分的分散更为均匀,继而赋予了抗菌层优良抗菌性能的同时,保障了抗菌层的抗菌稳定性和食品的保藏时间。
[0010]优选的,所述线材的线径为0.4

0.6mm,线材沿经线长度方向和或纬线长度方向的密度在14

16根/cm。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线径和纺织密度的抗菌层,其层结构致密紧实的同时,兼具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继而该抗菌层在压设在基材上后,可显著提升基材本身的性能。
[0012]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由木棉纤维、壳聚糖纤维和亚麻纤维按重量比1:(0.2

0.3):(0.8

1.2)组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木棉纤维、壳聚糖纤维和亚麻纤维按上述配比组成的抗菌纤维,其抗菌性能大幅提升,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木棉纤维和亚麻纤维所散发的香味即挥发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经壳聚糖纤维催化后,两者起到了协同效果,继而赋予了抗菌层更为优良的抗菌性能。
[0014]优选的,所述树脂溶胶为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和氨基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的树脂溶胶,其胶黏性和加工性能较好,继而与抗菌纤维混合结合效果较好的同时,通过本身特性,赋予了抗菌层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且聚酰胺树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菌霉性能,因此可进一步增强抗菌层的抗菌效果。
[0016]优选的,所述树脂溶胶由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和氨基树脂按重量比1:(2

3):(1

1.5)组成。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和氨基树脂按上述配比组成的树脂溶胶,其与抗菌纤维的结合效果更好,且能通过聚丙烯树脂与氨基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的共混改性,配合抗菌纤维的增强改性,赋予抗菌层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
[0018]优选的,所述填料为银离子抗菌粉、陶瓷微粉、纳米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组分的填料,其能与树脂溶胶混合起到填充增强效果的同时,其本身具有一定抗菌性能,继而共同构成抗菌层后,可进一步增强抗菌层的抗菌效果。
[0020]优选的,所述填料由银离子抗菌粉、陶瓷微粉和纳米二氧化硅按重量比1:(5

8):(3

5)组成。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银离子抗菌粉、陶瓷微粉和纳米二氧化硅按上述配比组成的填料,可通过纳米二氧化硅庞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多介孔结构以及奇异的理化特性,配合陶瓷微粉作为载体时的吸附作用,将银离子等功能离子均匀地结合到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的介孔中,继而赋予了抗菌层优良的抗菌性能。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抗菌纤维和包覆结合在抗菌纤维外侧的树脂溶胶和填料,赋予了抗菌层优良抗菌性能的同时,其抗菌性能相对稳定,且各组分原料绿色环保,具有淡淡的香气,使用体验感较优;2.本申请通过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和氨基树脂与抗菌纤维的结合共混,赋予了抗菌层更为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且抗菌层的抗菌性能更稳定;3.本申请通过银离子抗菌粉、陶瓷微粉和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赋予了抗菌层优良的抗菌性能,其银离子等功能性离子可通过与纳米二氧化硅表面介孔的结合,保障其抗菌性能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除下述特殊说明之外,其他均为市售:木棉纤维,纤维长度8

12mm,密度0.29g/m3,压缩模量为43.63kPa;壳聚糖纤维,货号:JF

101

F,采购自青岛即发新材料有限公司;亚麻纤维,含杂率≤1.0,平均纤维长度32mm;环氧树脂,CAS 14532,采购自廊坊森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聚酰胺树脂,CAS 7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处理步骤:S1、抗菌层制备:将抗菌纤维、树脂溶胶和填料在pH=5

7的条件下混合后,挤出成型,制得线材,再将线材经纺织裁切后,形成抗菌层;抗菌纤维为木棉纤维、壳聚糖纤维、亚麻纤维和松针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S2、抗菌层附着:先将抗菌层压合在PET基材上,再将粘结树脂刮涂在PET基材和抗菌层表面,待刮涂完成后,再对其进行进行固化,即可制得膜材;S3、压合成材:将S2中制得的膜材压合,压合压强为5

10MPa,压合温度25

35℃,即可制得片材;S4、吸塑成型:将片材在160

200℃条件下热熔软化后,置于模具内,经压边、真空吸塑、裁剪后,即可制得塑料盒,真空吸塑时,片材所承受的压强为5

15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纤维、树脂溶胶和抗菌填料按重量比1:(0.5

0.8):(0.1

0.2)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盒加工生产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丹麒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