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7076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8
本申请涉及一种轧车,包括轧染箱,轧染箱内水平转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主动辊和多个与主动辊一一对应并相互平行的从动辊,轧染箱上设置有驱动主动辊转动的转动电机,轧染箱内设置有缩布机构,缩布机构包括缩布辊和调节组件,缩布辊水平转动安装在轧染箱上,缩布辊的辊面上开设有缩布槽,调节组件安装在轧染箱内并用于调节进入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布料的宽度。本申请能够提高轧车的轧染效果。本申请能够提高轧车的轧染效果。本申请能够提高轧车的轧染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车


[0001]本申请涉及轧车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轧车。

技术介绍

[0002]轧车是印染机械中的通用单元机之一,按在印染工艺中的用途可分为轧水轧车与轧染轧车。
[0003]在相关技术中,轧车包括机架,机架上水平间隔并水平转动设置有多组相互平行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设置有供布料穿过的间隙,主动辊位于从动辊的下方,机架上水平转动设置有多个位于染液下方的浸染辊,机架上设置有驱动主动辊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展平的布料穿过间隙并在主动辊的带动下移动,使主动辊和从动辊能够挤压布料并将布料上多余的水分挤出,然后再穿过浸染辊并进行浸染,从而使布料完成轧染。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布料的厚度小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间隙时,从动辊将布料压在主动辊上的力度较小,布料穿过主动辊和从动辊时,布料上多余的水分不容易完全挤出,使布料再浸染时的染色效果下降,从而降低了轧车的轧染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轧车的轧染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轧车。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轧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轧车,包括轧染箱,所述轧染箱内水平转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主动辊和多个与主动辊一一对应并相互平行的从动辊,所述轧染箱上设置有驱动主动辊转动的转动电机,所述轧染箱内设置有缩布机构,所述缩布机构包括缩布辊和调节组件,所述缩布辊水平转动安装在轧染箱上,所述缩布辊的辊面上开设有缩布槽,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轧染箱内并用于调节进入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布料的宽度。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进入轧染箱后,调节组件调节布料的宽度,使布料的宽度变窄并进行堆叠,堆叠的布料厚度变厚,厚度变厚的布料穿过缩布辊后进入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缩布辊上的缩布槽能够减少布料在移动过程进行开幅的程度;转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主动辊带动布料前进,布料带动从动辊转动,使主动辊与从动辊同时转动并对布料进行挤压,厚度变厚的布料在挤压过程中受到的力更大,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布料中多余的水分进出,使布料的浸染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轧车的轧染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调节辊和驱动件,两个所述调节辊分别水平滑移安装在轧染箱内的两侧,所述驱动件安装在轧染箱上并与两个调节辊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辊用于调节进入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布料的宽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布料进料时,从两个调节辊之间穿过,然后再穿过缩布辊,驱动件驱动两个驱动辊进行相对滑动,从而调节两个调节辊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对
布料进行宽度调节。
[001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双向丝杆,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轧染箱上,所述双向丝杆转动安装在轧染箱内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调节辊分别与双向丝杆的两端螺纹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时,两个调节辊产生相对的移动,使两个调节辊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对两个调节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0013]可选的,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竖向滑移安装在轧染箱的侧壁上,所述轧染箱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滑动块高度的调节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穿过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时,调节件调节滑动块的高度,滑动块带动从动辊竖向移动并改变从动辊与主动辊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调节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适用于多种厚度的布料,使主动辊和从动辊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布料中多余的水分挤出。
[0015]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驱动气缸和连接杆,所述驱动气缸竖向安装在轧染箱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竖向滑移安装在轧染箱的侧壁上并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轧染箱同一侧壁上的多个滑动块均与连接杆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驱动气缸分别带动两个连接杆竖向移动,连接杆带动轧染箱同一侧壁上所有的滑动块同时移动,从而能够同时驱动所有的从动辊进行竖向调节,减少了驱动的使用,降低了能耗。
[0017]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水平间隔设置有多个与轧染箱同一侧壁上的多个滑动块一一对应的抵紧杆,多个所述抵紧杆的长度均不相同且沿布料的进料方向逐渐加长,所述抵紧杆与对应的滑动块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竖向移动时,带动抵紧杆竖向移动,抵紧杆带动滑动块竖向移动,由于抵紧杆的长度不同,抵紧杆上滑动块的高度位置也不相同,滑动块上从动辊的高度位置也不相同,使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间距沿布料的前进方向不断减小,使主动辊与从动辊对布料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布料上的轧染效果。
[0019]可选的,所述主动辊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穿过主动辊时,由于从动辊的挤压作用,布料的宽度会逐渐变大,布料的两端接触到限位环时,两端的限位环能够限制布料的宽度继续变大,从而能够降低主动辊和从动辊对布料挤压力下降的概率。
[0021]可选的,两个所述限位环相对一侧的侧边上均开设有导向角。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的宽度逐渐变宽使,会有部分布料落到限位环的侧壁上,使从动辊无法对布料进行挤压轧水;限位环上的导向角在布料落到限位环上时,能够使布料滑落回主动辊上,从而减少了布料卡在限位环上的概率。
[0023]可选的,所述轧染箱内转动设置有展幅辊,所述展幅辊位于轧染箱出料的一端,所述轧染箱上设置有驱动展幅辊转动的旋转电机,所述展幅辊用于将轧染好的布料进行开幅。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轧染好的布料在出料时,布料穿过展幅辊,旋转电机驱动展幅辊转动,在展幅辊的展幅作用下,布料的宽度逐渐变宽并逐渐恢复到布料进料时的宽
度。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通过缩布机构的设置,使布料的宽度变窄并进行堆叠,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布料中多余的水分进出,使布料的浸染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轧车的轧染效果。
[0027]2.通过调节件和滑动块的设置,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调节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使主动辊和从动辊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布料中多余的水分挤出。
[0028]3.通过不同长度的抵紧杆的设置,使主动辊与从动辊对布料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布料上的轧染效果。
[0029]4.通过限位环和导向角的设置,能够降低主动辊和从动辊对布料挤压力下降的概率,同时能够减少布料卡在限位环上的概率。
[0030]5.通过展幅辊的设置,使轧染好的布料能够恢复到布料进料时的宽度。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申请的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轧染箱局部剖视,以展示内部结构;
[0033]图3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车,包括轧染箱(100),所述轧染箱(100)内水平转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主动辊(130)和多个与主动辊(130)一一对应并相互平行的从动辊(120),所述轧染箱(100)上设置有驱动主动辊(130)转动的转动电机(150),所述轧染箱(100)内水平转动设置有多个位于主动辊(130)下方的浸染辊(101),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染箱(100)内设置有缩布机构(300),所述缩布机构(300)包括缩布辊(310)和调节组件(400),所述缩布辊(310)水平转动安装在轧染箱(100)上,所述缩布辊(310)的辊面上开设有缩布槽(311),所述调节组件(400)安装在轧染箱(100)内并用于调节进入主动辊(130)和从动辊(120)之间的布料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00)包括两个调节辊(410)和驱动件(420),两个所述调节辊(410)分别水平滑移安装在轧染箱(100)内的两侧,所述驱动件(420)安装在轧染箱(100)上并与两个调节辊(410)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辊(410)用于调节进入主动辊(130)和从动辊(120)之间的布料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420)包括驱动电机(421)和双向丝杆(422),所述驱动电机(421)安装在轧染箱(100)上,所述双向丝杆(422)转动安装在轧染箱(100)内并与驱动电机(421)的输出轴连接,两个调节辊(410)分别与双向丝杆(422)的两端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崇江陈洁刚李岩霜潘林锋冯伟鲁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滨康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