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轨迹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696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联机器人,包括安装板、安装壳、第一伺服电机和摆臂,安装板下表面等距固定有安装壳,安装壳内壁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壳固定有摆臂,摆臂远离第一伺服电机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轴,两个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有连杆机构,三个连杆机构底部通过转动连接有固定台,固定台中部固定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底部穿过固定台固定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动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调节固定台的初始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高度的安装环境,且由于连杆机构越短,则整体稳定性越高,因此固定台的移动精度增高,以便于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且不间断下料,提高工作效率,可夹持大尺寸工件,适应性较高。适应性较高。适应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轨迹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并联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轨迹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英文名:Robot)是一种自动化机器,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机器人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而并联机器人则是由多个驱动同时并联工作,可以定义为动平台和定平台通过至少两个独立的运动链相连接,机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由度,且以并联方式驱动的一种闭环机构;
[0003]在现有的并联机器人中,其可伸缩行程无法调节,因此,在机架较为低矮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安装,且由于连杆机构越长,则端部的移动误差就越大,且承力能力降低,因此,现有的并联机器人适应能力较差;
[0004]现有的并联机器人大都是通过一个手指气缸进行夹持工作,其夹持和放料过程较长,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且无法夹持体积较大的零件。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轨迹控制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并联机器人及其轨迹控制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并联机器人,包括安装板、安装壳、第一伺服电机和摆臂,所述安装板下表面等距固定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壁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壳固定有摆臂,所述摆臂远离第一伺服电机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轴,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轴转动连接有连杆机构,三个所述连杆机构底部通过转动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中部固定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底部穿过固定台固定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动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中部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端安装有手指气缸,所述转动块远离手指气缸的一端安装有U形夹,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固定有驱动机构;
[0008]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一滑杆、第二连杆、第二固定轴、第一固定条、第二固定条、第三固定条、第二滑杆、第一螺纹杆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固定轴一端通过球形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中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连杆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底部固定有第二连杆,所述固定台的三个角对称固定有第二固定轴,且第二连杆通过球形轴承与第二固定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下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条,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上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二固定条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条,所述第三固定条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滑孔,且第二连杆通过第一滑孔与第三固定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条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滑孔,且第二固定条通过第二滑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条和第三固定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
条和第三固定条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二固定条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二固定条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条顶部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万向节、伸缩杆、第三伺服电机、第二万向节和第二转轴,所述安装板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底部固定有伸缩杆,所述安装板上表面固定有第三伺服电机,且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万向节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底部固定有第二万向节,且第二万向节底部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与固定台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限位槽和限位块,所述第一万向节底部固定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万向节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中部呈中空设置,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内壁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对称固定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壳、驱动壳、第二螺纹杆、第四伺服电机、螺纹套筒和滑板,所述第二转轴底部固定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两端对称固定有驱动壳,所述驱动壳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固定壳内壁固定有第四伺服电机,且第四伺服电机为一种双头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壳内壁滑动连接有螺纹套筒,且螺纹套筒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筒底部固定有滑板,且第一固定板与滑板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轮、第二固定板、蜗杆和第五伺服电机,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定有蜗轮,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对称固定有第二固定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且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一个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固定有第五伺服电机,且第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蜗杆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滑板顶部对称固定有L形块,所述驱动壳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向槽,且L形块一端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摆臂一侧对称固定有导轨,两个所述导轨一侧滑动连接有轨道滑块,所述轨道滑块一侧固定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一端通过球形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固定条一侧固定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中部固定有第四固定轴,且第四固定轴通过球形轴承与第三连杆转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摆臂中部开设有减重孔。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和第四伺服电机和第五伺服电机均为一种减速电机。
[0017]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并联机器人的轨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控制方法包括:
[0018]1)设Pi(X0,Y0,Z0)与Pt(X
t
,Y
t
,Z
t
)分别为机器人直线运行的初始点与终止点,设机器人以速度v沿直线轨迹运行,t为机器人运转时的时间间隔。
[0019]2)当机器人从点Pi运行至点Pt时,即可得出:
[0020]空间直线运行距离:
[0021]采样间隔t中末端执行器的运行距离:s=v
·
t|
[0022]插补的总次数:若N的结果不为整数,则对结果N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取整;
[0023]3)机器人沿X、Y、Z轴的运动变化量如式所示:
[0024][0025]路径运行中的各个插补点坐标如式所示:
[0026][0027]其中n为插补的次数。
[0028]4)将插补后的坐标点通过逆运动学运算功能包得出相应的角度值,并将其输出至机器人伺服驱动器。
[002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并联机器人及其轨迹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并联机器人及其轨迹控制方法:
[0031]在使用时,通过三个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摆臂,配合连杆机构,实现对固定台的任意位置移动,从而多个手指气缸进行任意位置的移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机器人,包括安装板(1)、安装壳(2)、第一伺服电机(3)和摆臂(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下表面等距固定有安装壳(2),所述安装壳(2)内壁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3)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壳(2)固定有摆臂(4),所述摆臂(4)远离第一伺服电机(3)的一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轴(5),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轴(5)转动连接有连杆机构(6),三个所述连杆机构(6)底部通过转动连接有固定台(10),所述固定台(10)中部固定有旋转机构(7),所述旋转机构(7)底部穿过固定台(10)固定有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的动端对称固定有第一固定板(11),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中部固定有转动块(13),所述转动块(13)一端安装有手指气缸(14),所述转动块(13)远离手指气缸(14)的一端安装有U形夹(15),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一侧固定有驱动机构(9);所述连杆机构(6)包括第一连杆(61)、第一滑杆(62)、第二连杆(63)、第二固定轴(64)、第一固定条(65)、第二固定条(66)、第三固定条(67)、第二滑杆(68)、第一螺纹杆(69)和第二伺服电机(610),所述第一固定轴(5)一端通过球形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61),所述第一连杆(61)中部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连杆(61)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62),所述第一滑杆(62)底部固定有第二连杆(63),所述固定台(10)的三个角对称固定有第二固定轴(64),且第二连杆(63)通过球形轴承与第二固定轴(64)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61)下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条(65),两个所述第二连杆(63)上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条(66),所述第二固定条(66)下方设有第三固定条(67),所述第三固定条(67)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滑孔,且第二连杆(63)通过第一滑孔与第三固定条(67)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条(66)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滑孔,且第二固定条(66)通过第二滑孔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68),所述第二滑杆(68)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条(65)和第三固定条(6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条(65)和第三固定条(67)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69),所述第二固定条(66)中部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二固定条(66)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螺纹杆(69)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条(65)顶部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610),且第二伺服电机(610)的输出端与第一螺纹杆(69)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7)包括第一万向节(71)、伸缩杆(72)、第三伺服电机(73)、第二万向节(74)和第二转轴(75),所述安装板(1)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万向节(71),所述第一万向节(71)底部固定有伸缩杆(72),所述安装板(1)上表面固定有第三伺服电机(73),且第三伺服电机(73)的输出端与第一万向节(7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72)底部固定有第二万向节(74),且第二万向节(74)底部固定有第二转轴(75),所述第二转轴(75)通过轴承与固定台(10)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72)包括第一连接杆(721)、第二连接杆(722)、限位槽(723)和限位块(724),所述第一万向节(71)底部固定有第一连接杆(721),所述第二万向节(74)顶部固定有第二连接杆(722),所述第一连接杆(721)中部呈中空设置,且第二连接杆(7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练洪威胡进杰周庆刚曾广胜吴凯平张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新豪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