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型DC/DC隔离变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电能变换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软开关三相电流型DC/DC隔离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石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已成为大势所趋。蓄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储能设备,电压变换范围大,充电电源和充电方式都直接影响蓄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成本,故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DC/DC隔离变换器必须具有宽电压增益,高效率,充电过程控制简单可靠等特点。目前,融合了半桥电路功率相对大和LLC软开关技术等优点的电压型半桥LLC谐振变换器被广泛应用在蓄电池充电技术中,但其作为电压型电路,存在输出电流控制复杂这一固有问题。
[0003]基于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输出电流控制简单的DC/DC隔离变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流型DC/DC隔离变换器,实现恒流输出,解决输出电流控制复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型DC/DC隔离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变换器包括控制模块、电流输入模块、逆变模块、谐振模块、隔离模块和转换模块;所述电流输入模块用于提供直流电流;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逆变模块施加任意频率的驱动信号;所述逆变模块与所述电流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在所述驱动信号的触发下,将所述直流电流转换为三相交流电流;所述谐振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谐振模块用于进行变频控制;所述隔离模块与所述谐振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流输入模块、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谐振模块与所述转换模块相隔离;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三相交流电流转换为恒定直流,并利用所述恒定直流为负载充电;所述恒定直流的电流值由所述驱动信号的频率所决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输入模块包括直流输入电压源和输入电感;所述直流输入电压源的正极与所述输入电感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输入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直流输入电压源的负极与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直流输入电压源用于提供直流电压;所述输入电感用于将所述直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在所述驱动信号的触发下动作的第一功率开关Sa1、第二功率开关Sb1、第三功率开关Sc1、第四功率开关Sa2、第五功率开关Sb2和第六功率开关Sc2;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a1的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a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功率开关Sa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开关Sa2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a1和所述第四功率开关Sa2的连接处即为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功率开关Sb1的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Sb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功率开关Sb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功率开关Sb2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Sb1和所述第五功率开关Sb2的连接处即为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功率开关Sc1的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功率开关Sc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功率开关Sc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功率开关Sc2的另一端与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功率开关Sc1和所述第六功率开关Sc2的连接处即为所述逆变模块的第三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a1所对应的驱动信号为占空比处于0.333
‑
0.5范围内的方波;所述第二功率开关Sb1所对应的驱动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a1所对应的驱动信号占空比相同、但相位滞后120度的方波;所述第三功率开关Sc1所对应的驱动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a1所对应的驱动信号占空比相
同、但相位滞后240度的方波;所述第四功率开关Sa2所对应的驱动信号为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Sa1所对应的驱动信号占空比相同、但相位滞后180度的方波;所述第五功率开关Sb2所对应的驱动信号为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Sb1所对应的驱动信号占空比相同、但相位滞后180度的方波;所述第六功率开关Sc2所对应的驱动信号为与所述第三功率开关Sc1所对应的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乔,李建霞,单明杰,张迪,王鹏磊,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