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6154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所述左模上开有第一脱料槽,所述第一脱料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脱料装置,所述左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模装置,所述推模装置的下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右模,所述右模上开有第二脱料槽,所述第二脱料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二脱料装置,所述右模的右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右导向杆,四个所述右导向杆的外表面共同穿插活动连接有右连接座,所述左模的左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左导向杆,四个所述左导向杆的外表面共同穿插活动连接有左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整个脱模作业分为两个过程,产品的外形和外观不容易受到脱模的影响,能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能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能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 、注射模等,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0003]注塑成型模具的脱模结构就是注塑模具上一种用于脱模的结构,传统的注塑成型模具的脱模结构较为简单,且脱模的操作不够方便,同时容易影响产品的外形和外观,从而导致产品的品质降低。故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所述左模上开有第一脱料槽,所述第一脱料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脱料装置,所述左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模装置,所述推模装置的下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右模,所述右模上开有第二脱料槽,所述第二脱料槽内活动连接有第二脱料装置,所述右模的右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右导向杆,四个所述右导向杆的外表面共同穿插活动连接有右连接座,所述右连接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推模装置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左模的左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左导向杆,四个所述左导向杆的外表面共同穿插活动连接有左连接座,所述第一脱料装置与第二脱料装置之间固定有成品。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脱料装置和第二脱料装置均设置为前后对称的两组,所述第二脱料装置与第一脱料装置结构一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脱料装置包括脱料板,所述脱料板的左端中部传动连接有油缸,所述脱料板的左端上部和左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脱料杆,所述油缸的左端与左连接座的右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脱料杆均与左连接座穿插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脱料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第一脱料槽的长度和宽度。
[0010]优选的所述推模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分别螺纹连接有左推模座和右推模座,所述左推模座的下端与左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推模座的下端与右模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左部刻有第一螺纹,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右部刻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的旋向与第二螺纹的旋向相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通过电机驱动螺杆转动,带动左模向左运动、右模模向右运动,同时与产品脱离,实现一次脱模,在第一次脱模过程中,产品始终被第一脱模装置和第二脱模装置夹持固定,产品在脱模过程中受力均匀,然后,再通过油缸带动第一脱料装置和第二脱料装置上的脱料板同时与产品脱离,实现二次脱模,整个脱模作业分为两个过程,产品的外形和外观不容易受到脱模的影响,能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的第一脱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的推模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左模;2、第一脱料槽;3、第一脱料装置;4、推模装置;5、右模;6、第二脱料槽;7、第二脱料装置;8、右导向杆;9、右连接座;10、左导向杆;11、左连接座;12、支撑座;13、产品;31、脱料板;32、油缸;33、脱料杆;41、电机;42、螺杆;43、左推模座;44、右推模座;45、第一螺纹;46、第二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1,左模1上开有第一脱料槽2,第一脱料槽2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脱料装置3,左模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模装置4,推模装置4的下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右模5,右模5上开有第二脱料槽6,第二脱料槽6内活动连接有第二脱料装置7,右模5的右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右导向杆8,四个右导向杆8的外表面共同穿插活动连接有右连接座9,右连接座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2,支撑座12与推模装置4的右端活动连接,左模1的左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左导向杆10,四个左导向杆10的外表面
共同穿插活动连接有左连接座11,第一脱料装置3与第二脱料装置7之间固定有产品13。
[0023]第一脱料装置3和第二脱料装置7均设置为前后对称的两组,可以增大与产品13的接触面接,防止在脱模过程中因接触面接小,而使产品13的外形发生变形,从而影响产品13的外观,第二脱料装置7与第一脱料装置3结构一致;第一脱料装置3包括脱料板31,脱料板31的左端中部传动连接有油缸32,脱料板31在左模1和右模5与产品13脱离过程中可以将产品13固定,防止产品13在脱模过程中发生变形,脱料板31的左端上部和左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脱料杆33,油缸32的左端与左连接座11的右端固定连接,两个脱料杆33均与左连接座11穿插活动连接;脱料板3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第一脱料槽2的长度和宽度,可以使脱料板31与第一脱料槽2完全贴合连接,从而可以防止熔融的塑料从脱料板31与第一脱料槽2的连接处溢出;推模装置4包括电机41,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杆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1)上开有第一脱料槽(2),所述第一脱料槽(2)内活动连接有第一脱料装置(3),所述左模(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模装置(4),所述推模装置(4)的下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右模(5),所述右模(5)上开有第二脱料槽(6),所述第二脱料槽(6)内活动连接有第二脱料装置(7),所述右模(5)的右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右导向杆(8),四个所述右导向杆(8)的外表面共同穿插活动连接有右连接座(9),所述右连接座(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2),所述支撑座(12)与推模装置(4)的右端活动连接,所述左模(1)的左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左导向杆(10),四个所述左导向杆(10)的外表面共同穿插活动连接有左连接座(11),所述第一脱料装置(3)与第二脱料装置(7)之间固定有产品(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料装置(3)和第二脱料装置(7)均设置为前后对称的两组,所述第二脱料装置(7)与第一脱料装置(3)结构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保海
申请(专利权)人:翔宇实业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