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5340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包括:地铁车站基坑、以及位于地铁车站基坑两侧的基坑支护结构,地铁车站基坑包括先建地铁车站结构和位于先建地铁车站结构下方的预留下穿结构;其中先建地铁车站结构包括顶墙、底板、结构柱和边墙;预留下穿结构包括:地基加固区,地基加固区填充整个预留下穿结构内部,且地基加固区设置有后期区间隧道;支撑桩,支撑桩与先建地铁车站结构中的结构柱和边墙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并向下插入地基加固区内;以及地梁,地梁在支撑桩的顶端将支撑桩相互连接从而与支撑桩整体形成为框架结构。从而与支撑桩整体形成为框架结构。从而与支撑桩整体形成为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铁工程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地铁新建线路需要下穿先建(即既有)线路的情况,特别是在城市的主要道路的十字路口处,还会存在新建区间隧道或地铁车站交叉下穿先建地铁站的问题。
[0003]多数情况下,由于交通规划的多变性,先建线路在规划设计中通常不会考虑后期下穿线路的修建,因此并未设置任何预留条件,而此类穿越工程难度最大、安全风险高、下穿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质量难以把控
[0004]然而,部分地铁车站修建前,会考虑到今后其他线路下穿问题,因此会提出在后期线路区间隧道下穿范围内,设置先建地铁车站围护结构,便于盾构机推进时直接切割,为后期区间隧道盾构下穿预留条件。目前常用的建造先建预留下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玻璃纤维筋地连墙、TRD工法墙、SWM工法墙等方法。例如专利文献CN104846829B中采用了一种预留盾构穿越复合式基坑围护墙来施工而形成预留下穿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其包括:地铁车站基坑、以及位于所述地铁车站基坑两侧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车站基坑包括先建地铁车站结构和位于所述先建地铁车站结构下方的预留下穿结构;其中所述先建地铁车站结构包括顶墙、底板、结构柱和边墙;所述预留下穿结构包括:地基加固区,所述地基加固区填充整个所述预留下穿结构内部,且所述地基加固区设置有后期区间隧道;支撑桩,所述支撑桩与所述先建地铁车站结构中的所述结构柱和所述边墙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并向下插入所述地基加固区内;以及地梁,所述地梁在所述支撑桩的顶端将所述支撑桩相互连接从而与所述支撑桩整体形成为框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地铁车站基坑两侧、从地表插入所述预留下穿结构的短嵌固地下连续墙,所述底板的埋入深度小于所述短嵌固地下连续墙的下端部的插入深度,并且所述后期区间隧道的埋入深度大于所述短嵌固地下连续墙的下端部的插入深度;以及位于所述短嵌固地下连续墙外侧、从地表插入所述预留下穿结构的SWM工法桩,所述预留下穿结构的整体深度小于所述SWM工法桩的下端部的插入深度,其中所述SWM工法桩内部设置有型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的下端的插入深度大于所述SWM工法桩的下端的插入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的直径大于所述结构柱和所述边墙的直径,所述地梁的直径等于所述支撑桩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上表面支撑所述先建地铁车站结构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铁车站预留下穿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预建设地铁车站基坑的区域两侧建立基坑支护结构;2)从地表向下挖掘预设深度,形成地铁车站基坑,其中,所述地铁车站基坑包括位于地表下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升祥黄双林李骏王煦霖李国良杜孔泽刘小刚张旭珍尹陇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