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24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其包括蒸发段、冷凝段、气态工质汇集管和液态工质汇集管,蒸发段包括多个蒸发管,冷凝段包括多个冷凝管,蒸发管或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气态工质汇集管、液态工质汇集管连通,气态工质汇集管包括气态工质进入管段、与气态工质进入管段的右端部连通的气态工质输出管段;液态工质汇集管包括液态工质进入管段、与液态工质进入管段的左端部连通的液态工质输出管段,其中该多个蒸发管或多个冷凝管采取变化的管径,最终使得各蒸发管内的流体流出的阻力尽量保持基本一致或各冷凝管内的流体流出的阻力尽量保持基本一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相互干扰的情况,大大提升热回收效率。升热回收效率。升热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


[0001]本技术属于余热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热管。

技术介绍

[0002]热管是一种借助工质的相变进行热传递的换热元件,热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另一端为冷凝段。热管换热技术具有优良的热传导性能、高可靠性、避免交叉污染、结构简单等优越性能,在工程
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吸引了许多厂家的注意。目前市面上的热管结构形式和运行条件千差万别,但工作性能大都不太理想,热回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热管,该热管可以有效利用热能,降低生产设备的成本,大大提升热回收效率。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热管,其包括分别处于两个独立且相互隔绝的风道内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以及气态工质汇集管和液态工质汇集管,所述蒸发段包括多个蒸发管,所述蒸发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态工质汇集管、所述液态工质汇集管连通,所述冷凝段包括多个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态工质汇集管、所述液态工质汇集管连通;其中,所述气态工质汇集管包括位于所述蒸发段内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气态工质进入管段、与所述气态工质进入管段的右端部连通且位于所述冷凝段内的气态工质输出管段,所述的多个蒸发管分别从左往右依次与所述气态工质进入管段连通,且所述的多个蒸发管中,任意两个蒸发管中位于右侧的蒸发管的管径小于等于位于左侧的蒸发管的管径,并存在至少两个蒸发管的管径不同;
[0006]所述液态工质汇集管包括位于所述冷凝段内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液态工质进入管段、与所述液态工质进入管段的左端部连通且位于所述蒸发段内的液态工质输出管段,所述的多个冷凝管分别从左往右依次与所述液态工质进入管段连通,且所述的多个冷凝管中,任意两个冷凝管中位于右侧的冷凝管的管径大于等于位于左侧的冷凝管的管径,并存在至少两个冷凝管的管径不同。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热管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液态工质输出管段连通的多个毛细管,每个毛细管还分别与两个蒸发管连通,且与同一个毛细管连通的两个蒸发管的管径相同;
[0008]所述热管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气态工质输出管段连通的多个分液管,每个分液管还分别与两个冷凝管连通,且与同一个分液管连通的两个冷凝管的管径相同。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与同一个毛细管连通的两个蒸发管构成一组蒸发管组,所述的多个蒸发管分别形成多组蒸发管组,所述的多组蒸发管组中具有至少3种管径;
[0010]与同一个分液管连通的两个冷凝管构成一组冷凝管组,所述的多个冷凝管分别形
成多组冷凝管组,所述的多组冷凝管组中具有至少3种管径。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的多组蒸发管组中,同一管径的蒸发管组不超过3组;
[0012]所述的多组冷凝管组中,同一管径的冷凝管组不超过3组。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热管还包括与所述液态工质输出管段连通的第一分液头、与所述气态工质输出管段连通的第二分液头,所述第一分液头分别与所述的多个毛细管连通,所述第二分液头分别与所述的多个分液管连通。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蒸发管的数量与冷凝管的数量相同且为偶数。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蒸发管、所述冷凝管的材质分别为铜。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蒸发管、所述冷凝管的外径分别为3

20mm。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热管还包括用于向热管内充入工作工质的充灌阀,所述充灌阀与所述气态工质输出管段连通。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热管还包括外框架,所述蒸发段、所述冷凝段、所述气态工质汇集管和所述液态工质汇集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外框架上。
[001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0]本技术创新地采用变化的管径,尤其是针对蒸发段和冷凝段均采用变化的管径,最终使得各蒸发管内的流体流至气态工质输出管段中的阻力尽量保持基本一致或各冷凝管内的流体流至液态工质输出管段中的阻力尽量保持基本一致,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相互干扰的情况,大大地提升了热回收效率,使得该热管能够有效利用热能,降低生产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蒸发段;11、蒸发管;2、冷凝段;21、冷凝管;3、气态工质汇集管;31、气态工质进入管段;32、气态工质输出管段;4、液态工质汇集管;41、液态工质进入管段;42、液态工质输出管段;5、毛细管;6、分液管;7、第一分液头;8、第二分液头;9、充灌阀;10、外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
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其包括分别处于两个独立且相互隔绝的风道内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以及气态工质汇集管和液态工质汇集管,所述蒸发段包括多个蒸发管,所述蒸发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态工质汇集管、所述液态工质汇集管连通,所述冷凝段包括多个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气态工质汇集管、所述液态工质汇集管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工质汇集管包括位于所述蒸发段内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气态工质进入管段、与所述气态工质进入管段的右端部连通且位于所述冷凝段内的气态工质输出管段,所述的多个蒸发管分别从左往右依次与所述气态工质进入管段连通,且所述的多个蒸发管中,任意两个蒸发管中位于右侧的蒸发管的管径小于等于位于左侧的蒸发管的管径,并存在至少两个蒸发管的管径不同;所述液态工质汇集管包括位于所述冷凝段内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液态工质进入管段、与所述液态工质进入管段的左端部连通且位于所述蒸发段内的液态工质输出管段,所述的多个冷凝管分别从左往右依次与所述液态工质进入管段连通,且所述的多个冷凝管中,任意两个冷凝管中位于右侧的冷凝管的管径大于等于位于左侧的冷凝管的管径,并存在至少两个冷凝管的管径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液态工质输出管段连通的多个毛细管,每个毛细管还分别与两个蒸发管连通,且与同一个毛细管连通的两个蒸发管的管径相同;所述热管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气态工质输出管段连通的多个分液管,每个分液管还分别与两个冷凝管连通,且与同一个分液管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刘通尤军刘忠宝孙晗高嘉阳赵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