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07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同一P型衬底上的PNP管和NPN管,所述PNP管基极接所述NPN管集电极,所述PNP管集电极接所述NPN管基极,所述PNP管基极、发射极、所述NPN管集电极接阳极,所述NPN管基极、发射极、所述PNP管集电极接阴极,设有用于辅助泄放ESD电流的寄生PNP管,寄生PNP管与所述PNP管、NPN管设置于同一P型衬底上;寄生PNP管发射极、基极接阳极,寄生PNP管集电极接阴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升ESD保护结构的电流泄放能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是一种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使用最多的ESD保护结构是PN结二极管、GGNMOS、 GDPMOS、SCR、NPN等结构。其中GGNMOS与GDPMOS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ESD保护结构,但是由于其器件面积大,鲁棒性较弱,特别是在高压应用时由于耐压不足需叠加使用,导致其面积过大使设计者很难接受;NPN管做ESD保护结构在芯片中也较为常见,但是由于其触发电压和NPN管本身的集电结击穿电压紧密相关,其存在触发电压高,触发电压由工艺本身决定,不能灵活调整。
[0003]图1为常见的SCR保护结构图,可看做是两个双极管,N-WELL(N 阱区)里面的P+(P+掺杂区)作为发射极,N-WELL作为基区,P-WELL (P阱区)作为集电极,这就构成了一个PNP晶体管,另一个NPN晶体管是P-WELL里面的N+(N+掺杂区)做发射极,P-WELL做基区,N-WELL 做集电极,其原理图如图2所示,当SCR作为ESD保护电路时,它是作为一个两端器件被连接,阳极(Anode)和N-WELL连接,阴极(Cathode) 和P-WELL连接。当N-WELL和P-WELL之间的PN结雪崩击穿才能触发 SCR,当N-WELL和P-WELL发生雪崩击穿时,击穿电流流过电阻Rnwell 和电阻Rpwell使PNP管和NPN管均导通形成放电回路SCR。其触发电压定义为N-well和P-well之间的雪崩击穿电压,该电压由工艺决定;维持电压主要依赖于PNP管与NPN管的基极B的宽度,也就是正负极间距L和电阻Rwell,综合考虑L由于面积原因受限,电阻Rnwell又由Nwell浓度决定,工艺一旦确定后,L和Nwell均不可再变,所以在CMOS工艺中SCR的维持电压典型值在2V~5V之间,其电流电压曲线如图3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能够有效提升ESD保护结构的电流泄放能力。
[0005]实现本技术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同一P型衬底上的PNP 管和NPN管,所述PNP管基极接所述NPN管集电极,所述PNP管集电极接所述NPN管基极,所述PNP管基极、发射极、所述NPN管集电极接阳极,所述NPN管基极、发射极、所述PNP管集电极接阴极,设有用于辅助泄放ESD电流的寄生PNP管,寄生PNP管与所述PNP管、NPN 管设置于同一P型衬底上;寄生PNP管发射极、基极接阳极,寄生PNP 管集电极接阴极。
[0007]进一步地,所述NPN管基极与阴极之间接有调节电阻,所述调节电阻用于调节所述NPN管的触发电压。
[0008]进一步地,P型衬底上方设有第一P阱区和N阱区,第一P阱区上部设有第一P+掺杂区和第一N+掺杂区,N阱区上部设有第二P+掺杂区和第二N+掺杂区;所述N阱区作为所述NPN管的集电极与所述PNP管的基极;所述第一P+掺杂区为所述PNP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P阱区作为所述NPN管的基极与PNP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N+掺杂区作为所述NPN管的发射极。
[0009]进一步地,P型衬底上方设有第二P阱区,第二P阱区上部设有第三P+掺杂区,N阱区上部设有第三N+掺杂区,第二P阱区作为所述寄生PNP管的集电极,所述N阱区作为所述寄生PNP管的基极,所述第二P+掺杂区作为所述寄生PNP管的发射极。
[0010]进一步地,所述N阱区包括高压阱区、中压阱区和低压阱区,所述高压阱区位于最下方,包含中压阱区和低压阱区,所述中压阱区有一部分位于所述低压阱区的下方,所述第二P+掺杂区位于所述中压阱区的上部;所述低压阱区用于调节所述寄生PNP管的维持电压。
[0011]进一步地,所述低压阱区包括第一低压阱区和第二低压阱区,第二N+掺杂区位于第一低压阱区上部,第三N+掺杂区位于第二低压阱区上部。
[0012]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设有用于辅助泄放ESD电流的寄生PNP管,寄生PNP 管与所述PNP管、NPN管设置于同一P型衬底上;寄生PNP管发射极、基极接阳极,寄生PNP管集电极接阴极。本技术设置寄生PNP管,起到辅助泄放ESD电流的作用,有效提高ESD的电流泄放能力。
[0014]本技术所述NPN管基极与阴极之间接有调节电阻,所述调节电阻用于调节所述NPN管的触发电压。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电阻,可以实现调节ESD保护结构的触发电压。
[0015]本技术P型衬底上方设有第一P阱区和N阱区,第一P阱区上部设有第一P+掺杂区和第一N+掺杂区,N阱区上部设有第二P+掺杂区和第二N+掺杂区;所述N阱区作为所述NPN管的集电极与所述PNP 管的基极;所述第一P+掺杂区为所述PNP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一P阱区作为所述NPN管的基极与PNP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N+掺杂区作为所述NPN管的发射极。所述N阱区包括高压阱区、中压阱区和低压阱区,所述高压阱区位于最下方,包含中压阱区和低压阱区,所述中压阱区有一部分位于所述低压阱区的下方,所述第二P+掺杂区位于所述中压阱区的上部;所述低压阱区用于调节所述寄生PNP管的维持电压。本技术N阱区包括高压阱区、中压阱区和低压阱区,通过设置低压阱区,使得在不增加面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增加了PNP与NPN晶体管的基极B的宽度(即正负极间距L),从而提高ESD保护结构的维持电压。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SCR型ESD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现有SCR型ESD保护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0018]图3是现有SCR型ESD保护结构的电流-电压关系图;
[0019]图4是本技术SCR型ESD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SCR型ESD保护结构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6是本技术SCR型ESD保护结构的电流-电压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如图5、图4所示,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同一P 型衬底Psub上的PNP管
T1和NPN管T2,所述PNP管T1基极接所述 NPN管T2集电极,所述PNP管T1集电极接所述NPN管T2基极,所述PNP管T1基极、发射极、所述NPN管T2集电极接阳极Anode,所述NPN管T2基极、发射极、所述PNP管T1集电极接阴极Cathode,此为现有技术。设有用于辅助泄放ESD电流的寄生PNP管T3,寄生 PNP管T3与所述PNP管T1、NPN管T2设置于同一P型衬底Psub上;寄生PNP管T3发射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同一P型衬底上的PNP管(T1)和NPN管(T2),所述PNP管(T1)基极接所述NPN管(T2)集电极,所述PNP管(T1)集电极接所述NPN管(T2)基极,所述PNP管(T1)基极、发射极、所述NPN管(T2)集电极接阳极,所述NPN管(T2)基极、发射极、所述PNP管(T1)集电极接阴极,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辅助泄放ESD电流的寄生PNP管(T3),寄生PNP管(T3)与所述PNP管(T1)、NPN管(T2)设置于同一P型衬底上;寄生PNP管(T3)发射极、基极接阳极,寄生PNP管(T3)集电极接阴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PN管(T2)基极与阴极之间接有调节电阻(Rpoly),所述调节电阻(Rpoly)用于调节所述NPN管(T2)的触发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SCR型ESD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P型衬底上方设有第一P阱区(10)和N阱区,第一P阱区(10)上部设有第一P+掺杂区(04)和第一N+掺杂区(02),N阱区上部设有第二P+掺杂区(03)和第二N+掺杂区(01);所述N阱区作为所述NPN管(T2)的集电极与所述PNP管(T1)的基极;所述第一P+掺杂区(04)为所述PNP管(T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克翔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