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5056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属于触摸显示屏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包括显示玻璃、显示模组本体,显示玻璃背离于显示模组本体的表面上设置透明介质层,透明介质层端部突出显示玻璃设置,且该突出部分通过粘接层固定在显示模组本体上,位于显示玻璃上的透明介质层与显示玻璃之间直接接触,而后在透明介质层背离显示玻璃的表面上设置触摸导电层,有效的解决了触摸导电层与显示玻璃之间直接接触导致的触摸干扰问题,从而改善触摸屏的光学干涉不良现象,提高触摸屏的显示效果。离显示玻璃的表面上设置触摸导电层,触摸导电层与透明介质层之间紧密贴合。贴合。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


[0001]本技术属于触摸显示屏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改善显示效果,避免触控膜与液晶显示玻璃之间的干扰,现有全贴合方案是从外到内依次将外表面钢化玻璃、触控膜、OCA胶、液晶显示玻璃贴合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与触摸体验。此方案的成本高、良率低、组装制程繁琐,且有故障后不可维护。
[0003]综上,触摸膜直接通过水胶和显示模组贴合,面临贴合良率低、成本高和无法维修等缺点,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满足显示效果好、良率高、成本低和维修方便的全贴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位于显示玻璃上的透明介质层与显示玻璃之间直接接触,而后在透明介质层背离显示玻璃的表面上设置触摸导电层,有效的解决了触摸导电层与显示玻璃之间直接接触导致的触摸干扰问题,从而改善触摸屏的光学干涉不良现象,提高触控屏的显示效果。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技术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包括显示玻璃、显示模组本体,显示玻璃背离于显示模组本体的表面上设置透明介质层,透明介质层的端部突出显示玻璃设置,且该突出部分通过粘接层固定在显示模组本体上,在透明介质层背离显示玻璃的表面上设置触摸导电层,触摸导电层与透明介质层之间紧密贴合。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改进,粘接层为填充于显示模组本体的光腔结构的光学胶形成。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改进,光学胶为OCA光学胶或LOCA光学胶或AB光学胶。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改进,触摸导电层包括基材以及交叉铺设于基材正反两表面的 X轴导电丝和Y轴导电丝。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改进,触摸导电层包括基材以及交叉铺设于基材同一表面的X 轴导电丝和Y轴导电丝,X轴导电丝、Y轴导电丝外侧包裹有绝缘漆层。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改进,触摸导电层中的导电材料为纳米银或ITO。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改进,透明介质层两端均突出显示玻璃设置形成侧部透明介质层,中部透明介质层与显示玻璃之间直接贴合。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地改进,位于两端部的侧部透明介质层之间的中部透明介质层与显示玻璃尺寸相同。
上,本实施例中指突出部分是指突出显示玻璃200端部设置的透明介质层100,在透明介质层100背离显示玻璃200的表面上设置触摸导电层600,触摸导电层600与透明介质层100 之间紧密贴合。
[003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透明介质层100两端均突出显示玻璃200设置形成侧部透明介质层111,中部透明介质层110与显示玻璃200之间直接贴合;位于两端部的侧部透明介质层111之间的中部透明介质层110与显示玻璃200尺寸相同,以覆盖在显示玻璃200上。
[0034]本实施例中通过位于两端部的侧部透明介质层111与显示模组本体300之间的粘接将中部透明介质层110固定在显示玻璃200上,使得位于显示玻璃200上的透明介质层100与显示玻璃200之间直接接触,而后在透明介质层100背离显示玻璃200的表面上设置触摸导电层600,避免触摸导电层600与显示玻璃200之间形成空气层,同时使得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抗干扰距离,有效的解决了触摸导电层600与显示玻璃200之间直接接触导致的触摸干扰问题,从而改善触摸屏的光学干涉不良现象,提高显示组件的显示效果。
[003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显示玻璃200两侧的透明介质层100与显示玻璃200之间的粘接层400为填充于显示模组本体300的光腔结构的光学胶形成。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光学胶为OCA光学胶或LOCA光学胶或AB光学胶。
[0036]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位于中部透明介质层110底部的显示模组本体300与位于侧部透明介质层111底部的显示模组本体300之间为焊接连接或可拆卸连接。
[0037]此外,本实施例中透明介质层100采用PC或PET或PMMA材料制成。
[0038]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透明介质层100的厚度为0.5mm~1mm。由于贴合良率原因,本实施例中透明介质层100经双面硬化处理得到。
[0039]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表面镀膜工艺和表面涂装工艺,都能使透明介质层100达到硬化效果。当透明介质层100为PC材料制成时,PC板硬化处理过程如下:PC板表面涂覆一些含硅、钛等成分的硬化涂层来增加硬度,在普通的PC耐力板基材表面做电镀或涂装加工,在其板面附着硬化涂层,再经过烘箱干燥处理从而达到硬化要求。
[0040]本实施例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其中的触摸导电层600包括基材以及交叉铺设于基材正反两表面的X轴导电丝和Y轴导电丝。
[004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触摸导电层600包括基材以及交叉铺设于基材同一表面的X轴导电丝和Y轴导电丝,X轴导电丝、Y轴导电丝外侧包裹有绝缘漆层。
[004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触摸导电层600中的导电材料为纳米银或ITO。
[0043]本技术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触摸导电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布置,其中的导电材料可采用导电丝或漆包线或纳米银或ITO,用户可根据生产成本及制作工艺流程合理选择。
[0044]本实施例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触摸导电层600覆盖于透明介质层100上且其端部突出透明介质层100设置,并在触摸导电层600突出于透明介质层100的侧边安装用于固定显示模组本体300的支撑型材,最终得到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制程步骤,通过侧部透明介质层111与显示模组本体300之间的粘接将中部透明介质层 110固定在显示玻璃200上,后期维护只需对侧部透明介质层111与显示模组本体300进行分离,有利于实现对中部透明介质层110的保养。
[0045]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玻璃(200)、显示模组本体(300),所述显示玻璃(200)背离于所述显示模组本体(300)的表面上设置透明介质层(100),所述透明介质层(100)的端部突出所述显示玻璃(200)设置,且该突出部分通过粘接层(400)固定在所述显示模组本体(300)上,在所述透明介质层(100)背离所述显示玻璃(200)的表面上设置触摸导电层(600),所述触摸导电层(600)与所述透明介质层(100)之间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400)为填充于所述显示模组本体(300)的光腔结构的光学胶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为OCA光学胶或LOCA光学胶或AB光学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导电层(600)包括基材以及交叉铺设于所述基材正反两表面的X轴导电丝和Y轴导电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导电层(600)包括基材以及交叉铺设于所述基材同一表面的X轴导电丝和Y轴导电丝,所述X轴导电丝、Y轴导电丝外侧包裹有绝缘漆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尺寸全贴合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导电层(600)中的导电材料为纳米银或ITO。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大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雪松杨松李国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欧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