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以及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875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5 14: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四周具有供介质A进入/流出的圆角孔,所述换热片组由两块换热片叠加而成,二者靠近所述圆角孔的一侧分别凹陷、凸起形成密封且彼此连接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用于供介质B流通,且第一流道靠近板式换热器内侧的第一面弹性可形变,随着介质B结晶体积膨胀而发生相应形变,第一流道靠近板式换热器外侧的第二面为刚性,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连接为刚性连接,且其连接点为受力触点,随着介质B结晶体积膨胀,该受力触点处优先破损,介质B通过预留的溢流口流通至板换外部,并能轻易的被发现或探测装置探测到。轻易的被发现或探测装置探测到。轻易的被发现或探测装置探测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以及板式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板式换热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以及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是制冷领域中最常用的换热器,比如空调制冷中,换热器内部交错隔离的流道内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来冷却介质B。在此过程中,若蒸发温度过低或者介质B流量局部过低,换热器内部极易发生结晶现象。一旦换热器结晶撑破换热片,制冷剂与介质B就会发生窜漏。为了降低换热器内部结晶的可能性,技术人员也实施了很多措施。如提高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在介质B侧进出口处安设感温探头,当探测介质B温接近冰点时,则降低制冷剂的流量,或者加大介质B侧流量。在机组停机时,尽可能的排空介质B侧,以免环境温度过低,使介质B侧结晶。
[0003]但上述措施并不能完全杜绝板式换热器内部结晶现象。而当换热器内部刚发生窜漏时,普通板式换热器是无法从外部观察到任何迹象的。当介质B窜入制冷系统后,会对制冷系统内的设备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损失极大。
[0004]通过多年的统计分析,换热器80%内部结晶撑破点在换热器下端的圆角流道处。制冷系统运行时此处的介质B侧流速慢,介质B温容易降至冰点结晶。系统停机后,此处的积液无法完全排尽,环境温度过低时,也容易发生结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四周具有供介质A进入/流出的圆角孔,所述换热片组由两块换热片叠加而成,二者靠近所述圆角孔的一侧分别凹陷、凸起形成密封且彼此连接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用于供介质B流通,且第一流道靠近板式换热器内侧的第一面弹性可形变,随着介质B结晶体积膨胀而发生相应形变,第一流道靠近板式换热器外侧的第二面为刚性,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连接为刚性连接,且其连接点为受力触点,随着介质B结晶体积膨胀,该受力触点处优先破损。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第一面为倾斜台阶状,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第二面为直线斜面。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所述换热片组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呈倾斜向下设置,形成翻边。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所述翻边表面设置溢流口。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相邻两块所述换热片,分别相对设置若干上触点、若干下触点,上触点和下触点相对连接形成受力触点,且所有受力触点形成与所述圆角孔同心的圆弧。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所述换热片表面具有波纹,所述第一流道的高度为换热片的波纹深度的2倍,所述第二流道的高度为换热片的1

5/3倍。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相应的上触点和下触点的斜面处在同一平面上,且二者形成的受力触点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的1/3。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还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其包括依次堆叠的上端板、至少两个换热片组以及下端板,相邻两个换热片组的相应第一流道之间无缝连接,相应第二流道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形成第一溢流通道,相邻两个换热片组的相应翻边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形成第二溢流通道,其一端以与外界连通,且所述第一溢流通道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溢流通道连通,相邻两个换热片组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形成第三流道,以供介质A流动;
[0013]其中至少两个换热片组是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片组。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板式换热器,当多个换热片组叠加时,所有的换热片组上的换热片的溢流口对穿贯通。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主体外部还设置有集液箱,其位于所述第二溢流通道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下方,以收集经由所述第二溢流通道溢流出来的介质B,所述集液箱内还设置有液位感应器,其实时监测所述集液箱内的液位。
[0016]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当板式换热器角孔圆角处介质B侧介质A流道发生结晶时,可优先的生外漏,介质B通过预留的溢流口流通至板换外部,并能轻易的被发现或探测装饰探测到。当介质B通过外漏点被发现时,系统可紧急停机,以免板换内部进一步结晶发生内漏,造成更大的损失。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案中换热片组的截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案中两组换热片组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案中两组换热片组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具备上述换热片组的板式换热器的截面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具备上述换热片组的板式换热器的正面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具备上述换热片组的板式换热器的侧面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具备上述换热片组的板式换热器中靠近圆角孔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6]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
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

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四周具有供介质A进入/流出的圆角孔1,所述换热片组1P由两块换热片2叠加而成,二者靠近所述圆角孔1的一侧分别凹陷、凸起形成密封且彼此连接的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均用于供介质B流通,且第一流道3靠近板式换热器内侧的第一面31弹性可形变,随着介质B结晶体积膨胀而发生相应形变,第一流道3靠近板式换热器外侧的第二面32为刚性,且第一流道3和第二流道4的连接处5为刚性连接,且其连接点为受力触点,随着介质B结晶体积膨胀,该受力触点处优先破损。也可将该连接处5命名为结冰破损点,两块换热片采用钎焊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四周具有供介质A进入/流出的圆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组由两块换热片叠加而成,二者靠近所述圆角孔的一侧分别凹陷、凸起形成密封且彼此连接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用于供介质B流通,且第一流道靠近板式换热器内侧的第一面弹性可形变,随着介质B结晶体积膨胀而发生相应形变,第一流道靠近板式换热器外侧的第二面为刚性,且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连接为刚性连接,且其连接点为受力触点,随着介质B结晶体积膨胀,该受力触点处优先破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第一面为倾斜台阶状,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第二面为直线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组靠近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呈倾斜向下设置,形成翻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表面设置溢流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换热片,分别相对设置若干上触点、若干下触点,上触点和下触点相对连接形成受力触点,且所有受力触点形成与所述圆角孔同心的圆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表面具有波纹,所述第一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君明周浩军陈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远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