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4024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e 12.0~16.0%,Sc 0.30~0.80%,Zr 0.15~0.32%和余量的Al;其中,Sc和Zr的质量比为(2~3):1。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Ce可与Al形成具有良好耐热性的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铝合金因有高的比强度、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而广泛用于诸如航空航天、核能等国家战略领域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交通运输领域,而由于飞行器、高铁、汽车等对结构重量极为敏感,因此高性能轻质铝合金材料是实现其轻量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大量商用铝合金虽然在室温服役时具有高强的优势,但绝大部分轻质合金的这一优势难以在300℃以上的中

高温区间保持。
[0003]现有技术CN111893353A公开了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组成包括Si:6.0~8.0%,Fe:1.5%~2.5%,Cu:0.8~1.2%,Mg:0.2~0.35%;B:0.01~0.03%,Sr:0.01~0.03%,其他杂质元素≤0.3%,其中Mn≤0.05%,Cr≤0.01%,余量为Al,制得的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为325MPa,而350℃抗拉强度则降为190MPa,难以在300℃以上的中

高温区间仍保持良好的高温强度。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铝合金的高温性能,以满足各个行业对铝合金材料300℃以上高温下长期工作且不发生蠕变的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强度,350℃抗拉强度可达287MPa。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e 12.0~16.0%,Sc 0.30~0.80%,Zr 0.15~0.32%和余量的Al;其中,Sc和Zr的质量比为(2~3):1。
[0007]优选地,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强耐热铝合金包括以下组分:Ce 13.0~14.0%,Sc 0.35~0.50%,Zr 0.15~0.18%和余量的Al。
[0008]优选地,所述高强耐热铝合金的相组成包括Al
11
Ce3相、Al3(Sc,Zr)相和α

Al/Al
11
Ce3共晶团。
[0009]优选地,所述Al
11
Ce3相的直径为2.5~7.5μm,所述Al3(Sc,Zr)相的直径为5~20nm,所述α

Al/Al
11
Ce3共晶团的直径为3~6μm,共晶团中Al
11
Ce3的板条宽度为50~150nm,板条间距为100~150nm。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高强耐热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1](1)将合金原料依次进行熔化和精炼,得到合金熔体;
[0012](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合金熔体进行浇注,得到合金铸锭;
[0013](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合金铸锭进行时效处理,得到高强耐热铝合金。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合金原料包括金属铝、Al

Ce中间合金、Al

Sc中间合金
和Al

Zr中间合金。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熔化的温度为780~820℃,熔化的时间为20~60min。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精炼的温度为750~800℃,精炼的时间为5~10min。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精炼的气氛为氩气,所述氩气的流量为0.45~0.60m3/h。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时效处理的温度为350~400℃,时效处理的时间为5~20h。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e 12.0~16.0%,Sc 0.30~0.80%,Zr 0.15~0.32%和余量的Al;其中,Sc和Zr的质量比为(2~3):1。本专利技术以Al

Ce合金为基础,通过添加Sc和Zr,并控制添加量,提高了铝合金材料的高温性能,得到了一种高强耐温铝合金。本专利技术以Al

Ce合金为基础,Ce可与Al形成Al
11
Ce3相,该相在接近共晶温度时几乎不分解,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通过添加Sc元素与Al生成耐热的Al3Sc金属间化合物来提高铝合金的耐热性能,并且该化合物会阻碍Ce原子的迁移,进而阻止Al
11
Ce3相的长大,细化合金组织;通过添加Zr取代Al3Sc中的部分Sc形成Al3(Sc,Zr)相,既保持了Al3Sc的全部有益作用,又比Al3Sc在高温下的聚集倾向小得多,进一步提高了合金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而控制Sc和Zr的质量比为(2~3):1,有利于Al3(Sc,Zr)相的形成。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耐热铝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342MPa,350℃抗拉强度为287MPa。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耐热铝合金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在室温下的SEM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在室温下的T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e 12.0~16.0%,Sc 0.30~0.80%,Zr 0.15~0.32%和余量的Al;其中,Sc和Zr的质量比为(2~3):1。
[0024]按质量百分比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包括Ce 12.0~16.0%,优选为13.0~14.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Ce元素可与Al形成Al
11
Ce3相,该相在接近共晶温度时几乎不分解,具有良好的耐热性,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耐热性能。本专利技术将所述Ce元素的含量控制在上述范围,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合金的铸造性能;另一方面,足量的Ce可与Al形成Al
11
Ce3初生相,达到共晶温度后,初生相又可与铝基体生成刚性迷宫状片层分布的α

Al/Al
11
Ce3共晶团,而这两种类型的Al
11
Ce3相均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有利于提高合金的耐热性能。
[0025]按质量百分比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包括Sc 0.30~0.80%,优选为0.35~0.50%,更优选为0.35~0.4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Sc元素可与Al生成Al3Sc金属间化合物,该相能优先于Al
11
Ce3初生相生成,因此在后续生成Al
11
Ce3相时,会阻碍Ce原子的迁移并抑制Al
11
Ce3相的长大并进一步减小Al
11
Ce3相各晶面界面能的差值,使相的各个生长晶面同时向多维方向发展,从而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耐热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Ce 12.0~16.0%,Sc 0.30~0.80%,Zr 0.15~0.32%和余量的Al;其中,Sc和Zr的质量比为(2~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高强耐热铝合金包括以下组分:Ce 13.0~14.0%,Sc 0.35~0.50%,Zr 0.15~0.18%和余量的A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耐热铝合金的相组成包括Al
11
Ce3相、Al3(Sc,Zr)相和α

Al/Al
11
Ce3共晶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Al
11
Ce3相的直径为2.5~7.5μm,所述Al3(Sc,Zr)相的直径为5~20nm,所述α

Al/Al
11
Ce3共晶团的直径为3~6μm,共晶团中Al
11
Ce3的板条宽度为50~150nm,板条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洁云管仁国戴琨陈继强何昌伟汪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