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乳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656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乳化结构,包括阀壳、阀座和搅拌结构;所述阀壳内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乳化腔,所述乳化腔一端连接有阀座,所述乳化腔设有出液口、进水口和进油口;所述搅拌结构旋转连接于阀座;所述搅拌结构的搅拌端设于乳化腔,所述搅拌结构通过电机驱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涉及道路施工设备,具体为一种采用物理剪切性乳化、无乳化剂添加的可实现油水乳化的结构装置,具有简单、轻便、功耗低(不超过30w)、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占用空间小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乳化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施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油水乳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路机工作时,工作轮表面需要通过喷雾器喷洒隔离液体,避免工作轮与路面高温沥青砼之间发生黏连;喷雾器采用的隔离液通常为柴油或乳化液,直接用柴油成本高,有味道,对环境、工作人员健康有害等等;一般乳化液制备时需要使用乳化剂实现油(一般为色拉油)水的混合,而且乳化液的配制与乳化剂、油、水的配比有较为严格的固定比例,否则可能出现浮油堵塞喷雾器等现象,而且乳化剂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对人体有害,同时也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物理剪切性乳化、无乳化剂添加的可实现油水乳化的结构装置。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油水乳化结构,包括阀壳、阀座和搅拌结构;所述阀壳内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乳化腔,所述乳化腔一端连接有阀座,所述乳化腔设有出液口、进水口和进油口;所述搅拌结构旋转连接于阀座;所述搅拌结构的搅拌端设于乳化腔,所述搅拌结构通过电机驱动。
[0005]进一步地,所述乳化腔呈圆柱结构;所述进水口设于乳化腔端部,所述进水口与阀座对向设置;所述出液口和进油口设于乳化腔周侧面,所述出液口设于靠近阀座的一侧,所述进油口设于靠近出液口的一侧。
[0006]进一步地,所述乳化腔两端均设有阻棒组;所述阻棒组包括第一阻棒、第二阻棒、第三阻棒和第四阻棒;所述第一阻棒、第二阻棒、第三阻棒和第四阻棒依次围绕乳化腔轴线设置;所述第一阻棒和第三阻棒沿水平方向设于乳化腔轴线两侧,所述第二阻棒和第四阻棒沿垂直方向设于乳化腔轴线两侧;所述第一阻棒和第三阻棒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阻棒和第四阻棒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一阻棒和第三阻棒距离乳化腔轴线的距离尺寸大于第二阻棒和第四阻棒距离乳化腔轴线的距离尺寸。
[000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油封、轴承、驱动杆、第一搅拌环和第二搅拌环;所述油封和轴承叠设于阀座,所述驱动杆的驱动端连接于电机,所述驱动杆的搅拌端穿插油封和轴承设于乳化腔内部;所述第一搅拌环和第二搅拌环套设于驱动杆的搅拌端,所述第一搅拌环和第二搅拌环的轴心线垂直于驱动杆。
[0008]进一步地,所述阀座设有密封沉台。
[000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油水乳化结构可以在制得乳化液时无需添加制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技术效果:
[0010]1)设置第一搅拌环和第二搅拌环的轴心线垂直于驱动杆,可以在搅拌时切割乳化液面积最大化,提高乳化效率;
[0011]2)将阻棒的长度设置不同,且非均匀环向分布,以增加其对经搅拌结构搅拌后在乳化腔旋流的液体进行扰阻,进一步提高乳化效果;
[0012]3)采用物理剪切性乳化,无乳化剂添加,制备成本低且环保;
[0013]4)油水比例可调,通过调整进油口进油量可以调整乳化液中油水比例,通过搅拌结构高速搅拌以及阻棒组的扰流作用,使油水实现物理剪切性乳化;
[0014]5)与现有技术中添加乳化剂的预制隔离液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油水乳化结构可与喷洒结构连接安装于压路机上,随用随启动,无需预制隔离液,避免预制隔离液过量、剩余导致的浪费,或者预制隔离液不足需要另行配制导致的工期延误;
[0015]6)具有功耗低、占用空间小、轻便、简单、易操作、易维护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图;
[0017]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阻棒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9]如附图1

2:一种油水乳化结构,包括阀壳1、阀座2和搅拌结构;所述阀壳1内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乳化腔11,所述乳化腔11一端连接有阀座2,所述乳化腔11设有出液口111、进水口112和进油口113;所述搅拌结构旋转连接于阀座2;所述搅拌结构的搅拌端设于乳化腔11,所述搅拌结构通过电机驱动;出液口111、进水口112和进油口113均设有单向阀,进水口112和进油口113向乳化腔11内部通入水和油,搅拌结构通过电机驱动进行搅拌油水混合液,制得的乳化液通过出液口111排出。
[0020]所述乳化腔11呈圆柱结构;所述乳化腔11呈圆柱结构;所述进水口112设于乳化腔11端部,所述进水口112与阀座2对向设置;所述出液口111和进油口113设于乳化腔11周侧面,所述出液口111设于靠近阀座2的一侧,所述进油口113设于靠近出液口111的一侧。
[0021]所述乳化腔11两端均设有阻棒组;所述阻棒组包括第一阻棒31、第二阻棒32、第三阻棒33和第四阻棒34;所述第一阻棒31、第二阻棒32、第三阻棒33和第四阻棒34依次围绕乳化腔11轴线设置;所述第一阻棒31和第三阻棒33沿水平方向设于乳化腔11轴线两侧,所述第二阻棒32和第四阻棒34沿垂直方向设于乳化腔11轴线两侧;所述第一阻棒31和第三阻棒33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阻棒32和第四阻棒34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一阻棒31和第三阻棒33距离乳化腔11轴线的距离尺寸大于第二阻棒32和第四阻棒34距离乳化腔11轴线的距离尺寸;将阻棒的长度设置不同,且非均匀环向分布,以增加其对经搅拌结构搅拌后在乳化腔11旋流的液体进行扰阻,实现撞击震荡,提高乳化效果。
[0022]所述搅拌结构包括油封42、轴承41、驱动杆43、第一搅拌环44和第二搅拌环45;所述油封42和轴承41叠设于阀座2,所述驱动杆43的驱动端连接于电机,所述驱动杆43的搅拌端穿插油封42和轴承41设于乳化腔11内部;所述第一搅拌环44和第二搅拌环45套设于驱动杆43的搅拌端,所述第一搅拌环44和第二搅拌环45的轴心线垂直于驱动杆43;通过此种方式设置第一搅拌环44和第二搅拌环45可以在搅拌时切割乳化液面积最大化,进一步提高乳化效率。
[0023]所述第一搅拌环44和第二搅拌环45转速为不低于120r/min;通过第一搅拌环44和第二搅拌环45共同搅拌以及阻棒组的扰流作用,使油水快速乳化的同时不需要过高的搅拌转速。
[0024]所述阀座2设有密封沉台21;密封沉台21可以放置配套的密封垫以进一步加强密封性。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乳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壳(1)、阀座(2)和搅拌结构;所述阀壳(1)内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乳化腔(11),所述乳化腔(11)一端连接有阀座(2),所述乳化腔(11)设有出液口(111)、进水口(112)和进油口(113);所述搅拌结构可旋转连接于阀座(2);所述搅拌结构的搅拌端设于乳化腔(11),所述搅拌结构通过电机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乳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腔(11)呈圆柱结构;所述进水口(112)设于乳化腔(11)端部,所述进水口(112)与阀座(2)对向设置;所述出液口(111)和进油口(113)设于乳化腔(11)周侧面,所述出液口(111)设于靠近阀座(2)的一侧,所述进油口(113)设于靠近出液口(111)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乳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腔(11)两端均设有阻棒组;所述阻棒组包括第一阻棒(31)、第二阻棒(32)、第三阻棒(33)和第四阻棒(34);所述第一阻棒(31)、第二阻棒(32)、第三阻棒(33)和第四阻棒(34)依次围绕乳化腔(11)轴线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殿局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一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