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容积式泵和液体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350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20
作为液体供给装置(1)所具备的非容积式泵的泵部(4)具有设置于叶轮(40)在周向上的吸入口(53)和排出口(48)之间的第一密封部(66)和第二密封部(67)。连接各密封部(66、67)的周向两端与叶轮(40)的旋转中心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为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容积式泵和液体供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容积式泵和液体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非容积式泵具备大致圆板状的叶轮和形成为覆盖叶轮整体的泵壳。在叶轮中,沿周向排列形成有多个叶片部。在各叶片部之间,形成有多条沿板厚方向贯通叶轮的贯通流路。泵壳将叶轮收纳为旋转自如。此外,泵壳具有隔着叶轮配置在两侧的吸入口和排出口。
[0003]这样的非容积式泵例如用作机动二轮车、四轮车等车辆用的液体供给装置(燃料泵)。这种液体供给装置配置在燃料箱内。
[0004]在这样的构成下,当使叶轮旋转时,燃料经由泵壳的吸入口进入叶轮的贯通流路。随着叶轮的旋转,进入了贯通流路的燃料一边被压缩一边被送往排出口。之后,燃料从排出口被排出。随着叶轮的旋转,燃料再次经由吸入口进入排出过燃料的贯通流路。
[0005]在此,将朝向叶轮的旋转方向从排出口到吸入口之间设为密封部,以使排出口与吸入口不连通。通过设置密封部,能抑制排出口的燃料向吸入口侧漏出。此外,根据密封部的周向的长度,确定非容积式泵的流量特性。即,若密封部的周向的长度短,则相应地吸入叶轮的贯通流路的燃料增多,因此非容积式泵的排出流量增大。与此相对,若密封部的周向的长度长,则相应地吸入叶轮的贯通流路的燃料减少,因此非容积式泵的排出流量减小。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52180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

86804号公报
>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若在排出口处未将燃料从叶轮的贯通通道完全排净,而直接将压力高的燃料输送到吸入口,则燃料在吸入口处急速变成低压,有可能发生减压沸腾。由于此时的燃料的压力变动,有可能产生噪音。
[001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确保适当的排出流量并且降低驱动时的噪音的非容积式泵和液体供给装置。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非容积式泵具备:圆板状的叶轮;以及泵壳,形成为覆盖所述叶轮整体,将所述叶轮收纳为以所述叶轮的径向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自如,
[0015]所述叶轮具有:多个叶片部,在周向上排列形成于所述叶轮的外周部附近;以及多个贯通流路,形成于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叶片部之间,沿板厚方向贯通所述叶轮,
[0016]所述泵壳具有:收纳部,收纳所述叶轮;吸入口,沿所述叶轮板厚方向贯通所述收纳部和所述泵壳的外侧,并且与所述贯通流路连通;排出口,隔着所述叶轮配置在所述吸入
口的相反侧,沿所述板厚方向贯通所述收纳部和所述泵壳的外侧,并且与所述贯通流路连通;以及密封部,设置在所述周向上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
[0017]连接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周向上的两端与所述旋转中心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为43
°
以上47
°
以下,
[0018]所述密封部具有能在所述两端之间封闭至少两个所述贯通流路的大小。
[0019]通过这样构成,能确保非容积式泵的适当的排出流量。此外,能适当地设置密封部在周向上的距离,能抑制从排出口送往吸入口的液体的减压沸腾。因此,能降低非容积式泵的驱动时的噪音。
[0020]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中,所述泵壳具有:上壳,与所述叶轮的一面滑动接触,覆盖所述一面;以及下壳,与所述叶轮的所述一面的相反侧的另一面滑动接触,覆盖所述另一面,通过所述上壳和下壳划分形成所述收纳部,所述上壳具有:所述排出口;以及第一流路槽,呈圆弧状,设置在面向所述叶轮的第一滑动接触面,并且与所述排出口连通,所述下壳具有:所述吸入口;以及第二流路槽,呈圆弧状,设置在面向所述叶轮的第二滑动接触面,并且与所述吸入口连通,所述密封部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吸入口之间且处于所述贯通流路的旋转轨迹上。
[0021]通过这样构成,能提供一种能通过简单的结构确保适当的排出流量并且能降低驱动时的噪音的非容积式泵。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液体供给装置具备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二方面所记载的非容积式泵以及驱动所述非容积式泵的马达部,所述马达部的旋转轴与所述叶轮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进行连结。
[0023]通过这样构成,能提供一种能确保适当的排出流量并且能降低驱动时的噪音的非容积型泵。
[0024]专利技术效果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能确保非容积式泵的适当的排出流量。此外,能适当地设置密封部在周向上的距离,能抑制从排出口送往吸入口的液体的减压沸腾。因此,能降低非容积式泵的驱动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装置的沿轴向的剖视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立体图。
[0029]图4是从下壳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上壳的俯视图。
[0030]图5是从上壳侧观察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壳的俯视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泵部的沿轴向的剖面的简略图。
[0032]图7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各密封部满足密封条件情况和不满足密封条件情况的燃料的排出流量进行比较的图表。
[0033]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燃料的排出流量和燃料的声压级的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5](液体供给装置)
[0036]图1为液体供给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液体供给装置1的沿轴向的剖视图。
[0037]液体供给装置1用作机动二轮车、四轮车等车辆用的燃料泵。液体供给装置1是配置在未图示的燃料箱内的所谓的箱内(in

tank)式燃料泵。
[0038]如图1、图2所示,液体供给装置1具备:大致圆柱状、金属制的外壳2;以及嵌合在外壳2的内周面,分别沿外壳2的轴向排列配置的马达部3和泵部4。外壳2、马达部3以及泵部4配置在同轴上。
[0039]在液体供给装置1中,泵部4以朝重力方向下侧的方式被使用。因此,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马达部3侧称为上方,将泵部4侧称为下方等。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外壳2、马达部3以及泵部4的轴向简称为轴向,将外壳2、马达部3以及泵部4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外壳2、马达部3以及泵部4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0040]外壳2由马达嵌合部11和泵嵌合部12一体成形而成,其中所述马达嵌合部11供马达部3嵌合,所述泵嵌合部12与马达嵌合部11相比经由台阶而缩径形成,供泵部4嵌合。在泵嵌合部12的内周面处,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定位凸部13。定位凸部13例如通过冲压加工等从径向外侧对外壳2进行按压而成。定位凸部13进行外壳2和泵部4的周向定位。定位凸部13形成为从径向观察时在轴向上长的矩形。
[0041]此外,在外壳2的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容积式泵,其具备:圆板状的叶轮;以及泵壳,形成为覆盖所述叶轮整体,将所述叶轮收纳为以所述叶轮的径向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自如,所述叶轮具有:多个叶片部,在周向上排列形成于所述叶轮的外周部附近;以及多个贯通流路,形成于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叶片部之间,沿板厚方向贯通所述叶轮,所述泵壳具有:收纳部,收纳所述叶轮;吸入口,沿所述叶轮的板厚方向贯通所述收纳部和所述泵壳的外侧,并且与所述贯通流路连通;排出口,隔着所述叶轮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相反侧,沿所述板厚方向贯通所述收纳部和所述泵壳的外侧,并且与所述贯通流路连通;以及密封部,设置在所述周向上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之间,将所述密封部的所述周向上的两端与所述旋转中心相连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为43
°
以上47
°
以下,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莲子多津也堀底伸一郎竹内直树大村知司小林龙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