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子平专利>正文

规则揭损型模压全息防伪标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3493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规则揭损型模压全息防伪标识,适用于各种轻工产品和各类重要文件的防伪标签。是一种由载有全息图象的塑料薄膜层、网点层、镀铝层、图文层、剥离层、压敏胶层、隔离纸层等七层组成的复合层结构。首先将网点印刷到载有模压全息图的塑料膜上,经在网点层上蒸镀铝膜后依次印刷和涂布图文层和剥离层,最后涂布压敏胶并同时覆盖隔离纸构成。具有不能重复使用、识别简单、防伪性能更强、安全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规则揭损型模压全息防伪标识,即一种一揭即损,一损即辨的规则揭损型模压全息防伪标识。适用于烟酒、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轻工产品及证件、试卷、证书、书籍和执照等各类重要文件的防伪标签、审查标志等。模压全息防伪技术作为一种打假防伪、自我保护的手段被广泛应用已有十年之久,在一个时期里确实起到了保护厂家与用户利益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生产模压全息防伪标识的厂家日益增多,和对防伪产品管理得不规范,致使防伪标识真假难辨、鱼目混杂,形成了防伪标识不防伪的混乱局面。本人专利技术的专利号为96219116.7的规则揭损型复合层防伪标识,虽具有防伪辨真的功能,但由于其中各层均不载有全息图象,因此其防伪信息量尚不够大,也即其可识别的信息尚不够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规则揭损型模压全息防伪标识,使其具有更强的防伪辨真功能。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本防伪标识是由载有激光全息图象的塑料薄膜层、网点层、镀铝层、图文层、剥离层、压敏胶层和隔离纸层等七层组成,塑料薄膜经全息图象模压机模压构成载有激光全息图象的塑料薄膜层;网点层和图文层经印刷、烘干形成;镀铝层经连续真空镀膜机蒸镀铝形成;剥离层和压敏胶层经涂布、烘干形成。网点层的颜色和图文层的内容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确定。制作时实现在图文层上的图文处,使压敏胶层、剥离层、网点内的镀铝层、网点层之间紧密相连,其间的结合力大于网点层内网点与塑料薄膜层的结合力;在图文层上的非图文处,使压敏胶层、剥离层相互结合为一体,而图文层、镀铝层、网点层、塑料薄膜层紧密相连为另一体,两体间的结合力小于两体内的结合力,这样制成的模压全息防伪标识,呈现图文层上图文规则揭损的效果,如果揭开该标识,在图文层上的图文处,网点外的镀铝层和塑料薄膜层组成揭去复合层,呈透明状态,压敏胶层、剥离层、网点内的镀铝层和网点层组成遗留复合层,呈不透明状态;在图文层上的非图文处,图文层、镀铝层、网点层和塑料薄膜层组成揭去复合层,呈不透明状态,而压敏胶层与剥离层组成遗留复合层,呈透明状态。这样在揭去层上形成预定图文(例如“B”)的阴图象,在遗留层上形成相应的阳图象。由于该标识经蒸镀铝后呈不透明状态,当标识未被从商品揭下之前,只能观察到明亮的全息图象而预定图文则无法辨出。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断面放大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在揭开后复合层发生分离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A是该标识揭去隔离纸层贴在商品上后所能看到的信息,图2B是该标识被揭开后落在揭去层上的信息,图2C是该标识被揭开后落在商品上的信息。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实施例说明如下本技术是一种由七层组成的复合层结构,载有全息图象的塑料薄膜层1是采用聚脂、聚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用全息图象模压机将激光全息图象热压在塑料薄膜上,形成凹凸起伏的微观干涉图样条纹构成,其厚度为15-45微米;网点层2用无色透明或有色的成膜性树脂油墨采用柔版印、凸印或丝印工艺将其印刷到塑料层1载有全息图象的一画烘干形成,其厚度为5-10微米,网点层的颜色决定该标识表面的颜色,例如网点层采用金黄色树脂,则该标识表面呈金黄色,为了提高揭损形成图文的分辨率,网点的分辨率应为3-9目/毫米,为了减少全息图象的亮度损失,网点层的网点覆盖率应为10-50%;镀铝层3由连续真空镀膜机在网点层上蒸镀铝形成,其厚度为3.05-25.4毫微米;图文层4用塑料印刷用油墨将图文印刷在镀铝层3上,印刷工艺可用柔版印、凸印或丝印,印版可阴可阳,其厚度为3-50微米;剥离层5是用无色透明或有色的成膜性树脂胶涂布于图文层4上,烘干形成,其厚度为3-30微米;压敏胶层6用内烯酸脂型或橡胶型压敏胶涂布于剥离层5上,烘干形成,其厚度为30-120微米,胶的固含量应大于40%;隔离纸层7为普通硅油纸,覆盖在压敏胶层上,起对标识的附着、保护和隔离作用,其规格为70-130克。上述印刷、涂布速度为10-40秒/秒,烘干温度为40-110℃,网点层和剥离层是非极性材料,其共价键力和范德华力较弱,只是凭借机械咬合力附着在塑料层和极性材料的图文层表画,因而网点层和塑料层、剥离层和图文层之间的结合力较小,该标识揭起时,在有图文区域,图文层与剥离层发生分离,在无图文区域,网点层与塑料层发生分离,如图1B所示。参看图2A、图2B、图2C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说明如下若塑料层1上的全息图象为“防伪标识”,阴版印刷的图文层4的内容为“B”,则在该标识被揭之前看不到镀铝层3后隐蔽的图文层信息,只能看到防伪标识,如图2A所示;该标识被揭之后,由于复合层间发生分离的情况不同,在揭去层上形成图文层信息的阴图象,而落在商品上的遗留复合层上形成图文层信息的阳图象,两者内容及大小相同,阴阳相对,图2B是揭去层上所显示的信息内容,“B”是揭损后形成的无镀铝图文,从而破坏了全息图象完整表画;图2C表示落在商品上遗留层的信息内容,“B”是揭损后形成的镀铝图文,可能载有部分被损的全息图象信息。本技术的优点该标识不能重复使用,识别简单方便,因塑料层上模压了全息图象使防伪性能更强,安全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规则揭损型模压全息防伪标识,其特征是,该标识是一种由七层组成的复合层结构,由载有全息图象的塑料薄膜层(1)是采用聚脂、聚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用全息图象模压机将激光全息图象热压在塑料薄膜上构成;网点层(2)用无色透明或有色的成膜性树脂油墨将其印刷到塑料层(1)载有全息图象的一面;镀铝层(3)由连续真空镀膜机在网点层上蒸镀铝形成;图文层(4)用塑料印刷用油墨将图文印刷到镀铝层(3)上;剥离层(5)用无色透明或有色的成膜性树脂胶涂布于图文层(4)上;压敏胶层(6)用丙烯酸脂型或橡胶型压敏胶涂布于剥离层(5)上,隔离纸层(7)覆盖在压敏胶层(6)上构成。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识,其特征是,载有全息图象的塑料薄膜层(1)的厚度为15-45微米,网点层(2)的厚度为5-10微米,镀铝层(3)的厚度为3.05-25.4毫微米,图文层(4)的厚度为3-50微米,剥离层(5)的厚度为3-30微米,压敏胶层(6)的厚度为30-120微米,隔离纸层(7)的规格为70-130克。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标识,其特征是,网点分辨率为3-9目/毫米,网点覆盖率为10-50%。专利摘要一种规则揭损型模压全息防伪标识,适用于各种轻工产品和各类重要文件的防伪标签。是一种由载有全息图象的塑料薄膜层、网点层、镀铝层、图文层、剥离层、压敏胶层、隔离纸层等七层组成的复合层结构。首先将网点印刷到载有模压全息图的塑料膜上,经在网点层上蒸镀铝膜后依次印刷和涂布图文层和剥离层,最后涂布压敏胶并同时覆盖隔离纸构成。具有不能重复使用、识别简单、防伪性能更强、安全可靠等优点。文档编号G09F3/02GK2286329SQ9720069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22日专利技术者付子平 申请人:付子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规则揭损型模压全息防伪标识,其特征是,该标识是一种由七层组成的复合层结构,由载有全息图象的塑料薄膜层(1)是采用聚脂、聚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用全息图象模压机将激光全息图象热压在塑料薄膜上构成;网点层(2)用无色透明或有色的成膜性树脂油墨将其印刷到塑料层(1)载有全息图象的一面;镀铝层(3)由连续真空镀膜机在网点层上蒸镀铝形成;图文层(4)用塑料印刷用油墨将图文印刷到镀铝层(3)上;剥离层(5)用无色透明或有色的成膜性树脂胶涂布于图文层(4)上;压敏胶层(6)用丙烯酸脂型或橡胶型压敏胶涂布于剥离层(5)上,隔离纸层(7)覆盖在压敏胶层(6)上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子平
申请(专利权)人:付子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