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302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属于飞行器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下表面卡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装置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壁与装置壳体的内壁相搭接。该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通过设置支撑板和连接杆,出现意外碰撞的情况时驱动装置会因冲力的影响向下进行移动,使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向下进行移动,令第二移动槽内的弹性伸缩杆利用自身的弹力对其移动的力进行缓冲,使得该锁紧机构能够有效的对意外碰撞情况下驱动装置移动的力进行缓冲,对驱动装置进行保护的同时,避免了驱动装置使用年限的降低。避免了驱动装置使用年限的降低。避免了驱动装置使用年限的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飞行器制造
,具体为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飞行器是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太空)飞行的器械,使人们生活当中出行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微型飞行器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四轴飞行器便是微型飞行器的其中一种,也是一种智能机器人,很多自动化厂商发现它可以用于多种用途而积极产于研制它,而为了让微型飞行器运作往往需要安装相应的驱动装置为其提供动力,为了提高安全性便会实用性相应的锁紧机构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
[0003]现有的飞行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对驱动装置本身进行防护,大多为了避免出现飞行器在飞行的过程中因驱动装置移位或是脱落从而导致飞行器意外坠落的情况,通过设置较为复杂的固定结构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当出现意外碰撞的情况时无法有效的对撞击的冲力进行缓冲,容易使驱动装置出现损坏,降低了驱动装置的使用年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解决了现有的飞行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对驱动装置本身进行防护,大多为了避免出现飞行器在飞行的过程中因驱动装置移位或是脱落从而导致飞行器意外坠落的情况,通过设置较为复杂的固定结构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当出现意外碰撞的情况时无法有效的对撞击的冲力进行缓冲,容易使驱动装置出现损坏,降低了驱动装置的使用年限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的下表面卡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装置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壁与装置壳体的内壁相搭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两个销轴与两个移动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外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一移动块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连接在第一移动槽内。
[0008]所述第一移动槽开设在凹槽内壁的正面,所述第一移动槽内壁的左侧面通过弹性伸缩杆与第一移动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移动块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连接在第二移动槽内,两个第二移动槽分别开设在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面,所述第二移动槽内壁的上表面通过弹性伸缩杆与第二移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减震机构的上表面与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
连接,所述减震机构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滑动连接在装置壳体上表面开设的通孔内,所述螺纹帽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外表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杆底端通过轴承与底座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与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板的下表面与驱动装置的上表面相搭接,所述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对应两个固定杆滑动连接在同一个固定槽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槽开设在装置壳体的上表面,两个固定杆相远离的一面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的正面通过弹性伸缩杆与顶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块的正面与按钮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按钮活动连接在固定槽正面开设的滑孔内。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栓。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壳体的下表面卡接有散热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设置有防尘网。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通过设置支撑板、移动杆和连接杆,当使用者使用该锁紧机构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时,出现意外碰撞的情况时驱动装置会因冲力的影响向下进行移动,使驱动装置带动支撑板向下进行移动,令支撑板在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移动杆进行移动,使移动杆带动第一移动块进行移动,此时第一移动槽内的弹性伸缩杆利用自身的弹性对第一移动块移动的力进行缓冲,同时移动杆会带动连接杆进行移动,令连接杆带动第二移动块进行移动,此时第二移动槽内的弹性伸缩杆利用自身的弹力对其移动的力进行缓冲,使得该锁紧机构能够有效的对意外碰撞情况下驱动装置移动的力进行缓冲,对驱动装置进行保护的同时,避免了驱动装置使用年限的降低。
[0017]2、该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通过设置螺纹杆和卡板,当使用者使用该锁紧机构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时,将驱动装置放置在支撑板上之后,通过稍稍按压驱动装置令支撑板带动两个螺纹帽进行移动,使螺纹帽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个螺纹杆进行旋转,令两个螺纹杆带动两个卡板进行转动,使卡板带动两个固定杆进行移动,直至两个固定杆内设置的两个顶块与两个按钮的一端搭接,此时两个顶块因弹性伸缩杆的弹力会将两个按钮顶起,并对螺纹杆进行固定,此时两个卡板会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使得该锁紧机构能够有效的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提高了该锁紧机构的安全性。
[0018]3、该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通过设置通气孔和散热板,当使用者使用该锁紧机构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时,当驱动装置开始运作时会逐渐产生热量,通气孔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飞行器进行航拍或是别的工作时,可以保障装置壳体内部的空气处于流通的状态,还可以利用风力将驱动装置表面的温度进一步的散发,加上散热板本身具有的散热性,使得该锁紧机构能够及时且有效的对驱动装置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提高了该锁紧机构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装置壳体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减震机构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装置壳体、2底座、3凹槽、4减震机构、41支撑板、42移动杆、43第一移动块、44第一移动槽、45连接杆、46第二移动块、47第二移动槽、5螺纹帽、6螺纹杆、7卡板、8固定杆、9固定槽、10限位槽、11顶块、12按钮、13固定孔、14通气孔、15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包括装置壳体1,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卡接在底座2的上表面,装置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凹槽3内设置有减震机构4,减震机构4包括支撑板41,支撑板41的外壁与装置壳体1的内壁相搭接,支撑板41的下表面通过两个销轴与两个移动杆42的一端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板41和连接杆45,出现意外碰撞的情况时驱动装置15会因冲力的影响向下进行移动,令支撑板41在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移动杆42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包括装置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壳体(1)的下表面卡接在底座(2)的上表面,所述装置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设置有减震机构(4),所述减震机构(4)包括支撑板(41),所述支撑板(41)的外壁与装置壳体(1)的内壁相搭接,所述支撑板(41)的下表面通过两个销轴与两个移动杆(4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杆(42)的外表面通过销轴与第一移动块(43)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块(43)滑动连接在第一移动槽(44)内;所述第一移动槽(44)开设在凹槽(3)内壁的正面,所述第一移动槽(44)内壁的左侧面通过弹性伸缩杆与第一移动块(4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4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杆(45)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45)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第二移动块(46)的左侧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块(46)滑动连接在第二移动槽(47)内,两个第二移动槽(47)分别开设在凹槽(3)内壁的左右两侧面,所述第二移动槽(47)内壁的上表面通过弹性伸缩杆与第二移动块(4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4)的上表面与驱动装置(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机构(4)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兰潘静王闵李浩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量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