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上双线圈内外环型取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取能
,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上双线圈内外环型取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至关重要。在线监测技术能实时监测各运行参量,并可真实有效反映设备绝缘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是目前确保设备及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在某些应用场合下,在线监测装置长期存在电源不易获取,现有供电方案可靠性差的问题,因此电源供给成为制约在线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案有光伏供电、电容分压供电等方案,但光伏受天气影响较大,且需要定期维护,成本较高;而电容分压取能一方面取能效率受线路电压及极板尺寸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电气隔离的问题,需要对取能极板的材料做特殊处理,且对电路的过压保护及绝缘要求都比较高。因此目前利用取能线圈感应线路周围磁场,通过缠绕在取能线圈上的导线向负载输出电能的隔离式供电是相对更有前景的方式。
[0003]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由于线路上的工频电流是波动的,当线路电流较小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上双线圈内外环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能线圈、开关模块、防冲击模块、整流滤波模块、过压保护模块、降压稳压模块和储能模块;其中,所述取能线圈包括超微晶磁芯取能线圈和硅钢磁芯取能线圈,所述超微晶磁芯取能线圈和硅钢磁芯取能线圈均为圆环结构,所述圆环包括紧密套合宽度相等的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和外环上均设有开口且缠绕有导线,所述超微晶磁芯取能线圈和硅钢磁芯取能线圈套接于输电线上,用于感应输电线中交流电并通过导线作为二次侧输出感应电势;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电流继电器,所述第一开关的输入端与微晶磁芯取能线圈上的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输入端与硅钢磁芯取能线圈上的导线连接;所述防冲击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输出端连接,用于钳制取能线圈输出的感应电势以实现对后级电路的瞬时冲击保护;所述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防冲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防冲击模块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转为直流电;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与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整流滤波后的输出电压值,比较输出电压值与过压保护模块自身电压整定值大小并以此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通断切换;所述降压稳压模块包括前端DC/DC降压器和后端DC/DC稳压器,所述前端DC/DC降压器的输入端与整流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整流滤波后的输出电压降压,所述前端DC/DC降压器的输出端依次经过电流继电器、第三开关的第一输入端和输出端与后端DC/DC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后端DC/DC稳压器用于输出稳定直流电给负载供电;所述储能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流继电器连接,输出端与第三开关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充电储能及给负载供电;所述电流继电器用于比较电流继电器自身门槛电流与前端DC/DC降压器输出电流大小,以此控制第三开关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三开关的输出端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上双线圈内外环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和外环的开口处开有宽度为0.1mm的气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上双线圈内外环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和外环上分别设有相对的两个开口,所述内环上的两个开口中心连线与外环上的两个开口中心连线相互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上双线圈内外环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模块包括串联的电感L和二极管D,以及并联的双向瞬态二极管和压敏电阻R
VD
,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与双向瞬态二极管和压敏电阻R
VD
的并联输入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上双线圈内外环型取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模块包括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岗,谭悦,马志鹏,古亮,赵蕊,王梅林,朱磊,邹越越,刘怀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