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70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盒,包括显影辊和支撑显影辊的显影框架;盒的纵向末端设有限制部和可动构件,可动构件包括按压部和被限制部;按压部能够接收外部作用力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被限制部与限制部分离;在第二位置,被限制部与限制部抵接而被止挡;其中,按压部能够在其运动方向上被弹性压缩。盒还可以包括感光鼓和感光框架,显影框架与感光框架活动连接,当可动构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显影辊与感光鼓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在盒长时间使用的状态下,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仍具有可靠的打印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盒。

技术介绍

[0002]盒是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广泛使用的耗材,盒可以是具有显影辊的显影盒、具有感光鼓的感光鼓盒、或者集成显影辊和感光鼓的处理盒。成像作业时,显影辊将碳粉供应到感光鼓上,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实际使用中,有显影盒和感光鼓盒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式盒,也有显影盒和感光鼓盒分别单独设置的分体式盒。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7111269A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处理盒及显影盒,其中显影盒包含框架、设置在该框架纵向末端的可动构件和弹性部,可动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弹性部位于框架和可动构件之间,并且相对远离可动构件的按压部。在成像作业期间,成像设备的施力部将施加第一作用力于可动构件的按压部,使可动构件压缩弹性部,进而弹性部提供弹性力使显影辊更靠近感光鼓。在非成像作业期间,成像设备的施力部向可动构件施加与第一作用力相反方向的第二作用力,与弹性部产生的弹性力一起,使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
[0004]通常,显影辊与感光鼓需要频繁的接触和分离。对应的,上述结构的显影盒中,可动构件需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频繁移动,弹性部也一直存在压缩和释放压缩的状态。由于弹性部相对远离可动构件的按压部,因此需要弹性部产生相对较大的变形量,才能够提供所需的弹性力。在盒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弹性部被频繁的显著压缩,该弹性部的弹性力会产生较大的损耗,使显影辊靠向感光鼓的力具有减小的风险,显影辊与感光鼓之间的间隙相应变大或者接触力变小,从而造成打印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盒,有利于在长时间使用状态下仍具有可靠的打印质量。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盒,包括显影辊和支撑显影辊的显影框架;盒纵向末端设有限制部和可动构件,可动构件包括按压部和被限制部;按压部能够接收外部作用力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被限制部与限制部分离;在第二位置,被限制部与限制部抵接而被止挡;其中,按压部能够在其运动方向上被弹性压缩。
[0007]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执行成像作业时,成像设备的施力部首先带动可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可动构件上的被限制部与盒纵向端部上的限制部接触并被限制移动;随后,成像设备的施力部继续对按压部施力,在这个过程中按压部会被弹性压缩,产生的弹性力作用于成像设备的施力部,施力部相应地向按压部施加反作用力,使显影辊更靠近感光鼓,成像设备相应具有可靠的打印质量。特别的,通过按压部的弹性压缩产生使显影辊靠近感光鼓的弹性力时,只需要按压部产生相对较小的弹性变形,就可以提供足够的
弹性力,有利于长时间使用状态下仍具有可靠的打印质量。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按压部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和弹性部,弹性部位于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之间。
[0009]更具体地,在由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方向上,第一按压部设置在第二按压部的上游侧,且第一按压部能够相对于第二按压部偏移。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弹性部的弹性力更好地传递至成像设备的施力部。
[0010]其中,第一按压部可以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按压部移动(例如第一按压部相对于第二按压部转动连接),在运动至第二位置后,由于可动构件与被限制部抵接,第一按压部在施力部的按压下将克服弹性部的作用力,向第二按压部一侧偏移。第一按压部也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能够在施力部的作用力下向第二按压部一侧偏移。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动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盒的纵向末端,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可动构件转动设置,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动构件的转动轴线与显影辊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从而使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间隙或接触力在显影辊的轴向上具有较佳的一致性。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盒的纵向末端设有枢轴,可动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枢轴上。可替代的,可动构件包括枢轴,盒的端盖或框架上设有安装该枢轴的枢转孔。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从盒的纵向末端观察,可动构件的转动轴线位于限制部和按压部之间。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从盒的纵向末端观察,按压部至少部分地位于显影框架的外部。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盒还包括感光鼓和支撑感光鼓的感光框架,感光框架和显影框架活动连接;当可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显影辊与感光鼓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盒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盒去除驱动端盖后的立体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盒中可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所示盒去除驱动端盖后的投影视图;
[0022]图5是驱动端盖一侧可动构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的结构图;
[0023]图6是驱动端盖一侧可动构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

2所示,作为实施例描述的盒包括显影辊2、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2的显影框架1,显影框架1的两个纵向端部分别设有驱动端盖3和非驱动端盖4,驱动端盖3和显影框架
1之间、非驱动端盖4和显影框架1之间均设有可动构件5。如后文详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施力部向可动构件5施加作用力,从而改变显影盒的位置,以调整显影辊和感光鼓的间距。
[0025]以驱动端盖3一侧的可动构件5为例,说明可动构件5的结构。如图2所示,显影盒的纵向末端设有限制部61和枢轴62,枢轴62设置为与显影辊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结合图3所示,可动构件5包括按压部51、被限制部52和枢转孔53,枢转孔53与枢轴62配合,使得可动构件3绕枢轴62转动,可动构件3的转动轴线与显影辊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0026]虽然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驱动端盖3一侧的限制部61和枢轴62设置在显影框架1上,但驱动端盖3一侧的限制部61和枢轴62也可以设置在驱动端盖3上。容易理解,非驱动端盖4一侧同样具有与可动构件5配合的限制部和枢轴,该限制部和枢轴可以设置在非驱动端盖4或显影框架1上。
[0027]可动构件5在接收来自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力后,能够绕枢轴6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被限制部52与限制部61分离(见图5),显影辊2处于与感光鼓分离的位置。在第二位置,被限制部52与限制部61抵接而被止挡(见图6)。容易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可动构件平移地设置在显影盒的纵向端部,该可动构件在接收来自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力后,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移。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盒,包括显影辊和支撑所述显影辊的显影框架;其中,所述盒的纵向末端设有限制部和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包括按压部和被限制部;所述按压部能够接收外部作用力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被限制部与所述限制部分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被限制部与所述限制部抵接而被止挡;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能够在其运动方向上被弹性压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包括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和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运动方向上,所述第一按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按压部的上游侧,且所述第一按压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按压部偏移。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宗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超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