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5505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移动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容易进行工作台的定位及操作。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单元、第一端子、工作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滑块及曝光器件。感光体单元包括承载静电潜像的感光体。工作台能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第一位置是接近感光体以使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嵌合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与第一位置相比在第二方向上距离感光体远的位置。滑块在第三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具有第一位置限制部和第二位置限制部。第一位置限制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比第二位置限制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薄。滑块具有引导部,引导部在基部与第二突起之间相对于第一突起滑动,并在第三方向上伸长。曝光器件支承于工作台,射出光,以在感光体上描绘静电潜像。上描绘静电潜像。上描绘静电潜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移动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曝光用光源,有时会采用例如LED阵列等线型光源。线型光源被保持于曝光器件。来自于线型光源的出射光被曝光器件所包括的透镜聚光于线上。曝光器件由移动机构支承,该移动机构朝向包括感光体的感光体单元来回移动。
[0003]移动机构使曝光器件在曝光器件抵接于感光体单元的抵接位置与曝光器件从感光体单元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抵接位置上,曝光器件相对于感光体被定位,以使出射光聚光于感光鼓的表面上的曝光位置。
[0004]例如,如果由于零件误差、组装误差等,移动机构中的移动路径产生偏差,则存在阻碍抵接位置上的定位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工作台的定位及工作台的操作容易的移动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0006]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单元、第一端子、工作台、第一突起、第二突起、滑块以及曝光器件。感光体单元包括感光体,感光体用于承载静电潜像。第一端子支承于感光体单元。工作台具有第二端子,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嵌合,用于限制工作台与感光体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工作台能够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第一位置是工作台靠近感光体以使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嵌合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与第一位置相比工作台在第二方向上距离感光体更远的位置。第一突起从设置于工作台的基部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二突起在与基部在第一方向上分离的位置从第一突起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滑块在与第二方向及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移动。滑块在第三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具有第一位置限制部和第二位置限制部。第一位置限制部限制工作台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突起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第二位置限制部在工作台位于第二位置时与第一突起抵接。第一位置限制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比第二位置限制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薄。滑块具有引导部,引导部在基部与第二突起之间相对于第一突起滑动,并在从第二位置限制部至第一位置限制部之间在第三方向上伸长。曝光器件支承于工作台,并射出光,以在感光体上描绘静电潜像。
[0007]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感光体单元,包括感光体,所述感光体用于承载静电潜像;第一端子,支承于所述感光体单元;以及曝光器件,射出光,以在所述感光体上描绘静电潜像;所述移动机构具备:工作台,具有第二端子,并能够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所述工作台支承所述曝光器件,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嵌合,用于限制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感光体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感光体以使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嵌合的位置,所述第二
位置是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所述工作台在第二方向上距离所述感光体更远的位置;第一突起,从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基部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二突起,在与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离的位置从所述第一突起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以及滑块,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移动,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具有第一位置限制部和第二位置限制部,所述第一位置限制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二位置限制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薄,所述第一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限制部在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一突起抵接,所述滑块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突起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突起滑动,并在从所述第二位置限制部至所述第一位置限制部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伸长。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剖视示意图。
[0009]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部和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0010]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感光体、曝光部以及移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0011]图4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容纳感光体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5是沿着图3中的F5

F5线的剖视示意图。
[0013]图6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曝光部及移动机构的分解图。
[0014]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工作台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8是沿着图7中的F8

F8线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9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工作台的右侧侧视示意图。
[0017]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中的第一突起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中的滑块整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中的滑块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13是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中的引导部件的左侧侧视示意图。
[0021]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中的引导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下降时的曝光部及移动机构的左侧侧视示意图。
[0023]图1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移动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0024]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的工作台的升降动作的示意图。
[0025]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的工作台的升降动作的示意图。
[0026]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的工作台的升降动作的示意图。
[0027]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移动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2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移动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7…
感光鼓,25、25Y、25M、25C、25K

图像形成部,25A

壳体,25D

感光体单元,25eF、25eR

第一定位部,26

曝光部,40

框体,40e、40f

倾斜面,41、141

滑块,41A、41B、41C

引导部件,41i、41iA

第一引导板,41j

第二引导板,41m

卡定部,41n、41p

引导部,42、242

撑条,42h

侧面部,42j、42j1、42j2、42j3

第一突起,42k、42kB

第二突起,42ka

表面,43

曝光器件,44F、44R

施力部件,46

操作部,47、47A、47B

移动机构,50

光源,51

透镜,5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单元,包括感光体,所述感光体用于承载静电潜像;第一端子,支承于所述感光体单元;工作台,具有第二端子,并能够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嵌合,用于限制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感光体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工作台靠近所述感光体以使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嵌合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所述工作台在第二方向上距离所述感光体更远的位置;第一突起,从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基部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第二突起,在与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离的位置从所述第一突起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滑块,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移动,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具有第一位置限制部和第二位置限制部,所述第一位置限制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比所述第二位置限制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薄,所述第一位置限制部限制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突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限制部在所述工作台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一突起抵接,所述滑块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突起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突起滑动,并在从所述第二位置限制部至所述第一位置限制部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伸长;以及曝光器件,支承于所述工作台,所述曝光器件射出光,以在所述感光体上描绘静电潜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位置限制部的所述厚度是嵌合于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突起之间的间隙的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部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斜交叉的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所述引导部向与所述第二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