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67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它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制冷片驱动电路、制冷片、NTC温度检测电路、ADC电路和水泵控制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和水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ADC电路与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与所述制冷片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制冷片和水泵实现对制冷温度的控制,让制冷温度恒定在最佳散热范围内,使得对电子产品的散热得到最好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电子产品的散热制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高速运算处理的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等,这些产品如果散热不好将直接应该产品的运行,当然制冷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最好是让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0003]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它是一种产生负热阻的制冷技术,其特点是无运动部件,可靠性也比较高。如何通过半导体制冷片来实现对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散热控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能够让制冷温度保持在恒定的范围内,使得对电子产品的散热得到最好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它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制冷片驱动电路、制冷片、NTC温度检测电路、ADC电路和水泵控制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和水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 NTC温度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ADC电路与所述NTC 温度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与所述制冷片驱动连接。
[0006]所述主控芯片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1、P32、P13和P14引脚与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连接,P11和P12引脚与所述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3引脚连接。
[0007]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和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和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均包括一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源极连接有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和一个电容,漏极驱动连接所述制冷片。
[0008]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1引脚连接到所述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中场效应管源极端并联的电容和电阻端,P14引脚连接到场效应管栅极端并联的两个电阻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2 引脚连接到所述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中场效应管源极端并联的电容和电阻端,P13引脚连接到场效应管栅极端并联的两个电阻端。
[0009]所述水泵控制电路包括一场效应管和控制端子J1;所述主控芯片U1的P12引脚通过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连接到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到所述控制端子J1的SB1端口上,控制端子J1外接水泵。
[0010]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包括接线端子J4,接线端子J4的一个端口接地,另一个端口并联一电阻R15,串联一电阻R22,在电阻R22的另一端并联有电容C26,所述主控芯片U1 的
P33引脚与电阻R22和电容C26的并联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ADC电路。
[0011]所述ADC电路包括ADC芯片U4,所述ADC芯片U4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7和5V电压,输出端连接电容C25和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
[0012]还包括风扇灯控制电路,所述风扇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端子J3和一场效应管;所述主控芯片U1的P11引脚通过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连接到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到所述控制端子J3的PAN端口上,控制端子J3外接风扇灯;所述主控芯片 U1的P10引脚与所述控制端子J3连接。
[0013]还包括RGB灯控制电路,其包括控制芯片U3,所述控制芯片U3的第5引脚输入端连接12V电压,第4引脚EN使能端连接一电阻并与输入端之间并联多个电容;第1引脚和第 6引脚之间连接一电容,且第6引脚还通过一电感连接5V电压,第3引脚连接两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其中一个电阻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5V电压。
[0014]还包括主控芯片供电电路,其包括电压转换芯片U2,所述电压转换芯片U2的第2端口通过一二极管连接12V电压,然后转换为3.3V电压从第3端口输出为所述主控芯片U1供电。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制冷片和水泵实现对制冷温度的控制,让制冷温度恒定在最佳散热范围内,使得对电子产品的散热得到最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0017]图2为主控芯片电路图;
[0018]图3为制冷片驱动电路图;
[0019]图4为制冷片电路图;
[0020]图5为水泵控制电路图;
[0021]图6为NTC温度检测电路图;
[0022]图7为ADC电路图;
[0023]图8为风扇灯控制电路图;
[0024]图9为RGB灯控制电路图;
[0025]图10为主控芯片供电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结合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7]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它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制冷片驱动电
路、制冷片、NTC温度检测电路、ADC电路和水泵控制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和水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ADC电路与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与所述制冷片驱动连接。
[0028]如图2所示,所述主控芯片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1、P32、P13 和P14引脚与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连接,P11和P12引脚与所述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NTC 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3引脚连接。
[0029]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和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和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均包括一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源极连接有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和一个电容,漏极驱动连接所述制冷片。
[0030]进一步地,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的场效应管Q3

4的漏极连接制冷片的COOLER接口,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的场效应管Q5

6的漏极连接制冷片的COOLER1接口。
[0031]进一步地,主控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制冷片驱动电路、制冷片、NTC温度检测电路、ADC电路和水泵控制电路;所述主控芯片电路的控制输出端与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和水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的数据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ADC电路与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连接;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与所述制冷片驱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1、P32、P13和P14引脚与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连接,P11和P12引脚与所述水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NTC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3引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片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和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和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均包括一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有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源极连接有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和一个电容,漏极驱动连接所述制冷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1引脚连接到所述第一制冷片驱动电路中场效应管源极端并联的电容和电阻端,P14引脚连接到场效应管栅极端并联的两个电阻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P32引脚连接到所述第二制冷片驱动电路中场效应管源极端并联的电容和电阻端,P13引脚连接到场效应管栅极端并联的两个电阻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散热的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控制电路包括一场效应管和控制端子J1;所述主控芯片U1的P12引脚通过两个相互并联的电阻连接到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漏极连接到所述控制端子J1的SB1端口上,控制端子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唯多欣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