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底护板组件和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64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底护板组件和电池包,电池包底护板组件包括:底护板,底护板设有朝向水冷板凸出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位于底护板的中部区域,第二安装面位于底护板的周向区域,且底护板朝向水冷板的一侧设有加强板;其中第一连接件适于贯穿第一安装面、加强板、水冷板以与电池包的下壳体可拆卸地相连,第二连接件适于贯穿第二安装面、水冷板以与电池包的下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且底护板与水冷板之间夹设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通过在水冷板的下方可拆卸地设置有底护板,提高电池包的抗冲击性能,以在电池包受到底部球击或是托底时避免电池包受损失效,以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底护板组件和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底护板组件和具有该电池包底护板组件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的能量密度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为了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节省电池包成本,通常采用无模组方案布置电池包。现有技术中,无模组电池包内为了追求最大电量的布置,通常使用水冷板进行冷却,由于水冷板的面积较大,只能从电池包下壳体底部进行安装,从而设置在电池包底部即整车底部,且水冷板通常取为铝材,当水冷板在行车过程中被托底或球击,十分容易损坏,一旦水冷板损坏,对电池包功能造成巨大影响,通常需要更换整个电池包,维修成本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底护板组件,通过设置底护板,提升了无模组电池包的底部球击、托底工况的刚度,提高了电池包的抗冲击性能。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包括:底护板,所述底护板设有朝向水冷板凸出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位于所述底护板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安装面位于所述底护板的周向区域,且所述底护板朝向所述水冷板的一侧设有加强板;其中第一连接件适于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加强板、所述水冷板以与电池包的下壳体可拆卸地相连,第二连接件适于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水冷板以与所述电池包的下壳体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底护板与所述水冷板之间夹设有密封圈。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通过在水冷板的下方可拆卸地设置有底护板,提高电池包的抗冲击性能,以在电池包受到底部球击或是托底时避免电池包受损失效,以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所述底护板包括主体板和延伸翻边,所述延伸翻边环绕所述主体板设置,所述主体板低于所述延伸翻边且与所述延伸翻边限定出朝下凹陷的安装槽,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安装面形成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第二安装面形成于所述延伸翻边,所述密封圈支撑于所述延伸翻边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内侧。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所述加强板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安装面构造为多组,多个所述加强板分别对应安装于多组所述第一安装面的上方。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所述加强板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面设有第一连接孔,每组的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面的第一连接孔分别与多个所述加强板的第一避让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避让孔。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还包括:转接支撑螺栓,所述转接支撑螺栓安装于所述电池包的下壳体,所述转接支撑螺栓贯穿所述水冷板且伸至所述水冷板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避让孔以与所述转接支撑螺栓可拆卸地相连。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还包括:转接密封圈,所述转接密封圈安装于所述转接支撑螺栓的下端面且与所述加强板相抵,且所述转接密封圈环绕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外。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所述第二安装面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面间隔开分布于所述延伸翻边,且所述第二安装面设有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贯穿的第二连接孔。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所述加强板构造为拱形结构,且与所述底护板限定出溃缩空间。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所述加强板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间隔开相对设置,且所述侧板的下侧边与所述底护板相连,所述顶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的上侧边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护板间隔开且与两个所述侧板限定出朝向所述底护板敞开的溃缩槽,所述溃缩空间包括所述溃缩槽。
[0014]本技术又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
[0016]所述电池包和上述电池包底护板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的爆炸视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中加强板与底护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中密封圈与底护板的安装剖视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中底护板的安装示意图(延伸翻边处);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中第一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主体板处)。
[0025]附图标记:
[0026]电池包底护板组件100,
[0027]底护板1,主体板11,延伸翻边12,第二安装面121,避让凹槽122,第二连接孔123,安装槽13,第一连接孔131,第一安装面132,
[0028]加强板2,第一避让孔21,连接区域22,顶板23,侧板24,
[0029]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密封圈5,转接支撑螺栓6,转接密封圈7,
[0030]下壳体101,水冷板10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下面参考图1

图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100。
[003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100,包括:底护板1。
[003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池包采用的是无模组方案,通过提高车内电池包的容纳量,以提高车辆的整体续航能力,电池包采用大块的水冷板102进行冷却,水冷板102安装在电池包的下部,以保证电池包可以顺利散热,从而避免电池包过热导致车辆发生危险,同时底护板1安装在水冷板102的下部,以从下侧保护整个电池包,当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底部发生碰撞时,如托底或是球击时,保护水冷板102不产生严重变形而导致泄露,并保护电池包免受冲击伤害,以提高电池包的底部抗冲击性能。
[0035]底护板1设有朝向水冷板102凸出的第一安装面132和第二安装面121,第一安装面132位于底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底护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护板(1),所述底护板(1)设有朝向水冷板(102)凸出的第一安装面(132)和第二安装面(121),所述第一安装面(132)位于所述底护板(1)的中部区域,所述第二安装面(121)位于所述底护板(1)的周向区域,且所述底护板(1)朝向所述水冷板(102)的一侧设有加强板(2);其中第一连接件(3)适于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面(132)、所述加强板(2)、所述水冷板(102)以与电池包的下壳体(101)可拆卸地相连,第二连接件(4)适于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面(121)、所述水冷板(102)以与所述电池包的下壳体(101)可拆卸地相连,且所述底护板(1)与所述水冷板(102)之间夹设有密封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1)包括主体板(11)和延伸翻边(12),所述延伸翻边(12)环绕所述主体板(11)设置,所述主体板(11)低于所述延伸翻边(12)且与所述延伸翻边(12)限定出朝下凹陷的安装槽(13),所述加强板(2)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3)内,且所述第一安装面(132)形成于所述安装槽(13)的底壁,所述第二安装面(121)形成于所述延伸翻边(12),所述密封圈(5)支撑于所述延伸翻边(12)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121)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安装面(132)构造为多组,多个所述加强板(2)分别对应安装于多组所述第一安装面(132)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底护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开的第一避让孔(21),所述第一安装面(132)设有第一连接孔(131),每组的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面(132)的第一连接孔(131)分别与多个所述加强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轩曲凡多郭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