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00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3
一种耐磨头盔,它涉及头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头盔的改进。它由头盔主体、卡扣组成,所述头盔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卡扣;头盔主体包括了硅胶层、粘合层、硬壳层、树脂层、缓冲层、内衬层,所述硅胶层的内壁连接粘合层的外壁,硅胶层通过粘合层连接硬壳层,硬壳层的内壁连接树脂层外壁,树脂层内壁连接缓冲层的外壁,缓冲层的内壁连接内衬层。它通过硅胶层,增强头盔的耐磨性、耐穿刺性、耐爆裂性,同时抗摔性能大大提高,而且能够通过硅胶层设计不同图案,提高止滑性且一体成型,免去二次加工,节约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头盔


[0001]本技术涉及头盔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头盔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是军人训练、作战时戴的帽子,是人们交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多呈半圆形,主要由外壳、衬里和悬挂装置三部分组成。外壳分别用特种钢、玻璃钢、增强塑料、皮革、尼龙等材料制作,以抵御弹头、弹片和其他打击物对头部的伤害。中国古代称为胄、首铠、兜鍪或头鍪。现代头盔主要由盔壳、衬里和悬挂系统等构成。由于从事各种活动使用要求不同,头盔的结构和式样很多。通常,头盔的壳体都由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如金属、工程塑料、凯芙拉纤维等等,通过它的变形来吸收大部分冲击力;衬里材料具有吸汗、保暖、减震的功能,军用头盔则往往还具有进一步减缓冲击力、防止壳体碎片伤及头部的功能;悬挂系统则是介于壳体与内衬之间的部分,通常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佩戴者头型的差别。
[0003]现有的头盔大多都是通过壳体材料来保护佩戴者的头部,如今大多都是使用PC树脂材料制成,其透明性极佳,常温耐冲击性极高,耐高温、刚性强等优点,但是它的耐磨性不好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壳体变薄,使得壳体裂开,失去保护头部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耐磨头盔,它通过硅胶层,增强头盔的耐磨性、耐穿刺性、耐爆裂性,同时抗摔性能大大提高,而且能够通过硅胶层设计不同图案,提高止滑性且一体成型,免去二次加工,节约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由头盔主体1、卡扣2组成,所述头盔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卡扣2;头盔主体1包括了硅胶层11、粘合层12、硬壳层13、树脂层14、缓冲层15、内衬层16,所述硅胶层 11的内壁连接粘合层12的外壁,硅胶层11通过粘合层12连接硬壳层13,硬壳层13的内壁连接树脂层14的外壁,树脂层14的内壁连接缓冲层15的外壁,缓冲层15的内壁连接内衬层16。
[0006]所述硅胶层11上设有凸起条纹图案111。通过凸起条纹图案111增加止滑性,避免抱住时头盔从手上滑落。
[0007]所述硅胶层11的厚度范围为0.1

0.5mm。耐磨、抗摔效果好的同时更加轻便。
[0008]所述硅胶层11、粘合层12、硬壳层13是以吸塑成型方式成型。
[0009]所述硬壳层13与树脂层14、缓冲层15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
[0010]所述硅胶层11上设有圆点图案112。
[001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头盔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卡扣2,所述硅胶层11的内壁连接粘合层12的外壁,硅胶层11通过粘合层12连接硬壳层13,硬壳层13的内壁连接树脂层14的外壁,树脂层14的内壁连接缓冲层15的外壁,缓冲层15的内壁连接内衬层16,通过硅胶层11增强头盔的耐磨性、耐穿刺性、耐爆裂性,同时抗摔性能大大提高,同时利用硅胶层
11上凸起条纹图案111增加了头盔的止滑性,避免抱住时头盔从手上滑落,通过粘合层 12将硅胶层11与硬壳层13牢牢固定,避免硅胶层11从硬壳层13上脱落,利用树脂层14的抗冲击性保护佩戴者的头部,通过缓冲层15能够吸收碰撞能量,减少碰撞造成的伤害,降低交通事故的死亡风险,通过内衬层16提升了佩戴头盔时的舒适程度。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通过硅胶层,增强头盔的耐磨性、耐穿刺性、耐爆裂性,同时抗摔性能大大提高,而且能够通过硅胶层设计不同图案,提高止滑性且一体成型,免去二次加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A

A的截面图。
[0016]图3是实施例二中硅胶层11的俯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头盔主体1、硅胶层11、凸起条纹图案111、图案112、粘合层12、硬壳层13、树脂层14、缓冲层15、内衬层16、卡扣2。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参看图1

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头盔主体1、卡扣2组成,所述头盔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卡扣2,卡扣2用于将头盔主体1固定在佩戴者的头部,防止晃动掉落;头盔主体1包括了硅胶层11、粘合层12、硬壳层13、树脂层14、缓冲层15、内衬层16,所述硅胶层11的内壁连接粘合层12的外壁,硅胶层11用于增加头盔的耐磨性及抗摔性,硅胶层11通过粘合层12连接硬壳层13,硬壳层13用于分散碰撞产生的冲击力,硬壳层13的内壁连接树脂层14的外壁,树脂层14的内壁连接缓冲层15的外壁,缓冲层15用于遇到外力冲击时起到缓冲效果,缓冲层15的内壁连接内衬层16,内衬层16用于提高佩戴者的舒适程度。
[0019]所述硅胶层11上设有凸起条纹图案111。通过凸起条纹图案111增加止滑性,避免抱住时头盔从手上滑落。
[0020]所述硅胶层11的厚度范围为0.1

0.5mm。耐磨、抗摔效果好的同时更加轻便。
[0021]所述内衬层16的内侧设有绒毛。绒毛不仅提升佩戴头盔时的舒适程度,同时具有一定的保暖效果。
[0022]所述硅胶层11、粘合层12、硬壳层13是以吸塑成型方式成型。
[0023]所述硬壳层13与树脂层14、缓冲层15的连接方式为贴合连接。
[0024]实施例二:参看图1、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硅胶层11上设有圆点图案112。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通过头盔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卡扣2,所述硅胶层11的内壁连接粘合层12的外壁,硅胶层11通过粘合层12连接硬壳层13,硬壳层13的内壁连接树脂
层14的外壁,树脂层14的内壁连接缓冲层15的外壁,缓冲层15的内壁连接内衬层16,通过硅胶层11增强头盔的耐磨性、耐穿刺性、耐爆裂性,同时抗摔性能大大提高,同时利用硅胶层11上凸起条纹图案111增加了头盔的止滑性,避免抱住时头盔从手上滑落,通过粘合层 12将硅胶层11与硬壳层13牢牢固定,避免硅胶层11从硬壳层13上脱落,利用树脂层14的抗冲击性保护佩戴者的头部,通过缓冲层15能够吸收碰撞能量,减少碰撞造成的伤害,降低交通事故的死亡风险,通过内衬层16提升了佩戴头盔时的舒适程度。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它通过附着硅胶层,增强头盔的耐磨性,同时抗摔性能大大提高,而且能够通过硅胶层上设计条形图案等,提高止滑性且一体成型,免去二次加工,节约成本。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头盔,其特征在于:它由头盔主体(1)、卡扣(2)组成,所述头盔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卡扣(2);头盔主体(1)包括了硅胶层(11)、粘合层(12)、硬壳层(13)、树脂层(14)、缓冲层(15)、内衬层(16),所述硅胶层(11)的内壁连接粘合层(12)的外壁,硅胶层(11)通过粘合层(12)连接硬壳层(13),硬壳层(13)的内壁连接树脂层(14)的外壁,树脂层(14)的内壁连接缓冲层(15)的外壁,缓冲层(15)的内壁连接内衬层(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耐磨头盔,其特征在于: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永祥赵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