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46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包括搅拌轴、传动配合于搅拌轴上的上转盘和下转盘以及安装于上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多个上搅拌柱和安装于下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多个下搅拌柱,所述上搅拌柱与上转盘的端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下搅拌柱与下转盘的端面呈夹角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上转盘配合上搅拌柱对上方空间形成搅拌作用,下转盘配合下搅拌柱对下转盘与上转盘之间的空间形成搅拌柱作用,另外利用搅拌刮刀对下转盘与搅拌桶底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搅拌作用,即通过该结构的搅拌桨综合的对搅拌筒内上中下空间形成良好的搅拌效果,并提高搅拌效率。拌效率。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制造工艺中,需要将活性物质、导电炭黑、分散剂、粘接剂以及添加剂等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顺序加入到搅拌机中,形成稳定的固定悬浮液;
[0003]现有搅拌结构通常为单层螺旋转子搅拌桨,该结构的搅拌桨作用的搅拌空间较为局限,无法有效作用于搅拌桶内的空间中,且搅拌方式单一,造成混合浆料混合不均匀且混合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该结构的搅拌桨具有较大的搅拌空间,利于增大在搅拌桶内的作用空间,且可通过水平搅拌以及周向切割的搅拌方式,提高搅拌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包括搅拌轴、传动配合于搅拌轴上的上转盘和下转盘以及安装于上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多个上搅拌柱和安装于下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多个下搅拌柱,所述上搅拌柱与上转盘的端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下搅拌柱与下转盘的端面呈夹角设置。
[0006]进一步,还包括搅拌刮刀,所述搅拌刮刀安装于下转盘的下端面,所述上搅拌柱安装于转盘的上端面,所述下搅拌柱安装于下转盘的上端面。
[0007]进一步,所述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的上端部呈上小下大的截头锥形体。
[0008]进一步,所述上转盘包括上套环以及呈径向辐射状连接于上套环外圆的多个上支杆,所述上套环传动配合外套于搅拌轴上,所述上搅拌柱安装于上支杆上,所述下转盘包括下套环以及呈径向辐射状连接于下套环外圆的多个下支杆,所述下搅拌柱安装于下支杆上,所述下套环传动配合外套于搅拌轴上。
[0009]进一步,所述上支杆和下支杆在周向方向交错设置。
[0010]进一步,所述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轴向延伸。
[0011]进一步,所述搅拌轴至少为二级阶梯轴结构,所述上转盘和下转盘分别通过搅拌轴上的两个轴肩形成轴向定位,所述下转盘安装于搅拌轴的下端。
[0012]进一步,所述下转盘以轴向可调的方式安装于搅拌轴上。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中上转盘配合上搅拌柱对上方空间形成搅拌作用,下转盘配合下搅拌柱对下转盘与上转盘之间的空间形成搅拌柱作用,另外利用搅拌刮刀对下转盘与搅拌桶底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搅拌作用,即通过该结构的搅拌桨综合的对搅拌筒内上中下空间形成良好的搅拌效果,且可通过转盘转动搅拌以及搅拌柱周向切割的搅拌方式,提高搅拌效果,并提高搅拌效率;另外由于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具有锥形斜面,在搅拌过程中,上搅拌柱和下搅拌
柱对浆料形成周向水平作用外,同时也对浆料具有轴向向上的作用力,被作用的浆料逐步从下至上移动,而其他未被作用的浆料填充上移后浆料形成的空腔,周而复始,使得整个浆料形成从下至上逐步的往复运行,大大提高了搅拌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包括搅拌轴1、传动配合于搅拌轴上的上转盘2和下转盘3以及安装于上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多个上搅拌柱4和安装于下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多个下搅拌柱5,所述上搅拌柱与上转盘2的端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下搅拌柱5与下转盘2的端面呈夹角设置。
[0019]上端面和下端面指的是轴向对应的两个端面;安装于上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指的是上搅拌柱4可单独安装于上转盘上端面或下端面上,或者上搅拌柱4可同时安装于上转盘上端面和下端面;安装于下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含义与上述类似,具体不在赘述;上搅拌柱与上转盘2的端面呈夹角设置,指的是上搅拌柱轴线与上转盘端面相交并具有一定的夹角,搅拌柱5与下转盘2的端面呈夹角设置含义与上述类似;其中上搅拌柱与上转盘2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以及下搅拌柱5与下转盘2端面之间的夹角理论上在0
°‑
180
°
之间,优选该夹角在45
°‑
135
°
之间;上转盘和下转盘被驱动转动并带动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转动,进而对搅拌桶内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位置形成良好的搅拌效果,具有较大的搅拌空间,利于增大在搅拌桶内的作用空间,且可通过转盘转动搅拌以及搅拌柱周向切割的搅拌方式,提高搅拌效果。
[002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搅拌刮刀6,所述搅拌刮刀安装于下转盘的下端面,所述上搅拌柱4安装于转盘的上端面,所述下搅拌柱5安装于下转盘的上端面。结合图1所示,上转盘配合上搅拌柱对上方空间形成搅拌作用,下转盘配合下搅拌柱对下转盘与上转盘之间的空间形成搅拌柱作用,另外利用搅拌刮刀对下转盘与搅拌桶底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搅拌作用,即通过该结构的搅拌桨综合的对搅拌筒内上中下空间形成良好的搅拌效果,并提高搅拌效率;搅拌刮刀为柱状结构,搅拌刮刀迎着转动方向一侧的侧面为斜切面,搅拌刮刀设置有多个并以下转盘中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搅拌刮刀底部距离搅拌桶底部具有设定的微小间距,以对搅拌桶底部形成刮料效果,防止浆料粘附。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搅拌柱4和下搅拌柱5的上端部呈上小下大的截头锥形体。该结构的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对搅拌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图1所示,在搅拌过程中,上转盘和下转盘对浆料具有垂直于轴向的搅拌作用,且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对浆料形成周向切割作用,同时也对浆料具有轴向向上的作用力,被作用的浆料逐步从下至上移动,而其他未被作用的浆料填充上移后浆料形成的空腔,周而复始,使得整个浆料形成从下至上逐步的往复运行,大大提高了搅拌效果。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转盘包括上套环2a以及呈径向辐射状连接于上套环外圆的多
个上支杆2b,所述上套环2a传动配合外套于搅拌轴上,所述上搅拌柱4安装于上支杆上,所述下转盘包括下套环以及呈径向辐射状连接于下套环外圆的多个下支杆3b,所述下搅拌柱5安装于下支杆上,所述下套环传动配合外套于搅拌轴上。结合图2所示,上套环2a与上支杆2b一体成型,下套环与下支杆3b一体成型;上转盘外周分支出来的各个上支杆和下转盘外周分支出来各个下支杆,各个支杆既作为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的安装基础,同时也作为水平搅拌杆用于水平搅拌浆料,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支杆和下支杆转动时,会将浆料通过离心力径向甩出,而且部分被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锥形斜面作用的浆料会轴向上移,故整个被搅拌的浆料会从搅拌桶底部沿搅拌轴附近轴向向上移动后被离心力径向甩出后,逐步向下运行回至搅拌桶底部,整个浆料的运行过程为由搅拌轴中心附近轴向向上

径向向外

沿搅拌桶内壁边沿处轴向向下至搅拌桶底部

聚拢在搅拌轴中心附近后继续轴向上行,整个运行过程形成了闭环结构,利于浆料的充分混合;而且上转盘上相邻的上支杆之间具有V形空间,相应的下转盘上相邻的下支杆之间也具有V形空间,该V形空间的设置利于上支杆和下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轴、传动配合于搅拌轴上的上转盘和下转盘以及安装于上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多个上搅拌柱和安装于下转盘上端面和/或下端面的多个下搅拌柱,所述上搅拌柱与上转盘的端面呈夹角设置,所述下搅拌柱与下转盘的端面呈夹角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刮刀,所述搅拌刮刀安装于下转盘的下端面,所述上搅拌柱安装于转盘的上端面,所述下搅拌柱安装于下转盘的上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搅拌柱和下搅拌柱的上端部呈上小下大的截头锥形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层针式转子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盘包括上套环以及呈径向辐射状连接于上套环外圆的多个上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鹄王菊艳冉彦冬张友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衡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