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990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桩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过渡板,该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通过先把充电枪拿下来,然后连接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处,在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的时候车位上难免会有一些障碍物,阻碍我们把充电枪拿出来,这时,就需要向外拉动充电线,在充电线足够和汽车充电口连接时,需要按下控制电动伸缩杆的按钮,使两个电动伸缩杆相对伸长,紧紧的卡死充电线,这样充电线就不会在操作人员松手后,再收缩回去,从而达到了方便进行收线和放线,有效避开障碍物进行充电的效果。有效避开障碍物进行充电的效果。有效避开障碍物进行充电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
,具体为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我国现在也在大量的推出新能源电动汽车,这样就可以避免汽车尾气大量排放对空气污染的情况,可以更好的对环境进行保护。
[0003]在现有的技术中,新能源汽车要进行充电,但是在新能源充电桩的前面经常出现杂物以及其他的障碍物,导致充电比较麻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存在一下缺点:
[0004]1、在充电的汽车位置上放置有障碍物,或着雨天的时候有大量的积水;
[0005]2、充电的电线时刻裸露在外面,无法长时间的使用。
[0006]对于上述的问题,我们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试验提出了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这样就可以对充电线进行拉长与收缩回去的操作,这样既可以在有障碍物的时候,把充电线拉长进行充电,不用的时候,收缩回去,这样就可以达到方便进行收线和放线,有效避开障碍物进行充电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实现上述方便进行收线和放线,有效避开障碍物进行充电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充电枪。
[0008]所述充电桩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正面开设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梯形卡块,所述梯形卡块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壁插接有卡合头,两个所述过渡板的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过渡板靠近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圆形槽,两个所述过渡板的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横向板,所述横向板的正面开设有过线槽,所述转动轴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缠绕柱,所述缠绕柱的活动连接有拉簧。
[0009]所述横向板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倾斜中空板,所述倾斜中空板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头。
[0010]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充电桩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充电桩的正面开设有插卡口,方便充电人员把充电卡插进去进行费用的扣除。
[0011]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充电枪分为充电头和电线保护绳,所述充电桩的右侧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桩的右侧底部开设有收线槽,方便在不用的时候把电线保护绳收进去。
[0012]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过渡板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杆,所述圆形
槽的内壁直径与转动轴的外壁直径相匹配,方便在拉动充电线的时候转动轴可以进行无摩擦的进行转动。
[001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缠绕柱的外壁开设有异形槽,异形槽的内壁直径比充电线的外壁直径大四毫米,减少在拉动时充电线与异性槽之间的摩擦,避免长时间的使用充电线出现磨损的情况。
[0014]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横向板的正面开设有稳定槽,稳定槽的内壁与倾斜中空板的外壁固定安装,加强对倾斜中空板的固定,保证倾斜中空板的牢固性。
[0015]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连接板的顶端与挤压头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与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方便连接板,挤压头,压缩弹簧三者进行联动。
[0016]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法,其步骤如下;
[0017]步骤1)、连接充电枪,找到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然后将充电枪上的插接到电动汽车充电接口上,这里需要注意连接前请确认接口内无积水,并一定要插严实;
[0018]步骤2)、点击开始充电,确保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连接成功后,点击屏幕上的开始充电按钮;
[0019]步骤3)、选择充电方式,根据使用者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充电方式并点击屏幕上的对应按钮,建议选择自动充满方式;
[0020]步骤4)、刷卡开始充电,将磁卡插入插卡区,系统会自动读取卡内数据,并启动充电程序开始充电,充电过程中,请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桩连接正常,不要触碰拔插充电枪;
[0021]步骤5)、充电完成刷卡结账,充电完成后,点击结束充电按钮,刷卡完成消费结算,充电程序关闭并取回充电枪,为避免经济损失,请务必刷卡结算;
[0022]步骤6)、若充电过程中,电动汽车或充电桩发生明火、异常气味或冒烟等突发情况,请立即按下充电桩上的红色“急停开关”;
[0023]步骤7)、若发生电动汽车无法启动充电的情况,请检查电动汽车是否为国标充电插口并检查电动汽车是否提示故障,若有故障请咨询电动汽车经销商,若无问题请重新拔插充电枪再次尝试启动充电;
[0024]步骤8)、如果充电磁卡未完成结算即离开,充电桩会在下次读取此磁卡时,先行按照上次未结算金额进行结算,结算完毕后才可继续使用此磁卡进行正常充电操作,为避免经济损失,充电结束后请务必刷卡结算。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通过先把充电枪拿下来,然后连接到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处,在连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的时候这位上难免会有一些障碍物,阻碍我们把充电枪拿出来,这时,就需要向外拉动充电线,再充电线足够和汽车充电口连接时,需要按下控制电动伸缩杆的按钮,使两个电动伸缩杆相对伸长,紧紧的卡死充电线,这样充电线就不会再操作人员松手后,再收缩回去,从而达到了方便进行收线和放线,有效避开障碍物进行充电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充电桩局部剖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横向板剖视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过渡板立体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动伸缩杆立体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缠绕柱立体图。
[0032]图中:1、充电桩;2、充电枪;3、过渡板;4、凹陷槽;5、梯形卡块;6、电动伸缩杆;7、卡合头;8、横向板;9、圆形槽;10、轴承;11、转动轴;12、缠绕柱;13、过线槽;14、充电线;15、倾斜中空板;16、滑动槽;17、滑块;18、连接板;19、压缩弹簧;20、底板;21、挤压头;22、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请参阅图1,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包括充电桩1,充电桩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充电桩1的正面开设有插卡口,方便充电人员把充电卡插进去进行费用的扣除,方便充电人员对充电的电量进行直接的观察,以及费用的扣除情况,充电桩1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充电枪2,充电枪2分为充电头和电线保护绳,充电桩1的右侧开设有充电口,充电桩1的右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方法,包括充电桩(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的右侧活动连接有充电枪(2);所述充电桩(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过渡板(3),所述过渡板(3)的正面开设有凹陷槽(4),所述凹陷槽(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梯形卡块(5),所述梯形卡块(5)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6),所述电动伸缩杆(6)的外壁插接有卡合头(7),两个所述过渡板(3)的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轴承(10),所述过渡板(3)靠近转动轴(11)的一端开设有圆形槽(9),两个所述过渡板(3)的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横向板(8),所述横向板(8)的正面开设有过线槽(13),所述转动轴(1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缠绕柱(12),所述缠绕柱(12)的活动连接有拉簧(22);所述横向板(8)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倾斜中空板(15),所述倾斜中空板(15)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16),所述滑动槽(16)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滑块(17),两个所述滑块(17)的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8),所述连接板(1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19),所述压缩弹簧(1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板(20),所述连接板(1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头(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显示屏,所述充电桩(1)的正面开设有插卡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2)分为充电头和电线保护绳,所述充电桩(1)的右侧开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桩(1)的右侧底部开设有收线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3)远离转动轴(1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杆,所述圆形槽(9)的内壁直径与转动轴(11)的外壁直径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受障碍物影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刚陆世尧李继武李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