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及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26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及施工工艺,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由上、下面板和肋板构成空间竹筋骨架,并浇筑外包胶凝材料,所述上、下面板由纵向竹筋组坯形成,纵向竹筋对接处间隔一定距离,对接处采用浇筑环氧树脂形成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连接;所述肋板由竖向短竹筋组坯形成,肋板伸出有肋板内竹筋,所述肋板内竹筋与上、下面板胶凝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腔结构板上、下面板采用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连接,面板本身连接强度高,肋板通过肋板内竹筋与上、下面板胶凝连接,空腔结构板整体连接强度高,空腔结构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保温隔声性能好、防水防潮性能好,抗裂性能好、防火防腐性能好,施工安装便捷等特点。施工安装便捷等特点。施工安装便捷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及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板材
,尤其涉及绿色建筑环保复合板,具体是一种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及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竹基复合板设计方案有:
[0003]重组竹方案:是一种将竹材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成型的一种竹质新材料,也就是将竹材加工成长条状竹篾、竹丝或碾碎成竹丝束,经干燥后浸胶,再干燥到要求含水率,然后铺放在模具中,经高温高压热固化而成的型材。
[0004]竹缠绕方案: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是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产品,区别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钢管、混凝土等管廊,它是以竹子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固性树脂做胶粘剂,通过缠绕工艺制作的新型管廊。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与混凝土管廊从材料性能上相比,其抗压强度与C30混凝土管廊强度同等,并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在同等埋深和受压条件下,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的抗震、抗沉降能力、保温防冻性、耐腐蚀性等,均优于混凝土管廊。另外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还具有重量轻、施工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防火保温、抗渗漏、耐腐蚀、抗地质沉降、运输便捷、资源可再生、低碳环保等突出优点。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埋地1米深,地面车载90吨的情况下,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最大竖向变形量不到1%,远低于3%的控制标准,使用寿命可达100年以上。
[0005]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0006]重组竹方案:含胶量高,工艺复杂,造价很高,耐久性较差。重组竹用于结构构件时,其承载力高,但由于稳定性问题,构件不能做的太薄、太小,导致构件偏大,承载力难以发挥,从而造成极大浪费,结构造价远高于常规建筑。比如采用重组竹做成空心楼板,上面板仅需1mm就可以满足承载力要求,但显然其稳定性、刚度、舒适度无法满足应用要求,此时就不得不得不加大重组竹厚度,一般至少需要10mm厚,这造成承载力远远超出使用要求,从而造成造价大幅度提高。
[0007]竹缠绕方案:工业与民用建筑墙板对于房屋施工工期、造价、舒适度与质量影响较大。竹缠绕技术适合于制作管道,但对于在厚度较薄的建筑墙板来说,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价格较高、工艺较复杂、现场连接施工较为困难,同传统墙板比较没有综合优势。尤其是对于非承重墙体来说,建筑用量大,传统墙板造价低,不适合竹缠绕技术的推广。
[0008]上述现有技术仅关注竹筋组胚结构和组胚方式,未充分考虑竹筋之间连接处的节点连接强度问题,也未考虑复合板构造节点的连接性能问题,导致存在发生竹筋脱节、板材破坏、复合板垮塌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及施工工艺,主要用于墙板、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11]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由上、下面板和肋板构成空间竹筋骨架,并浇筑外包胶凝材料,形成空腔结构板,并且:
[0012]所述上、下面板由纵向竹筋组坯形成,所述纵向竹筋对接处间隔一定距离,对接处采用浇筑环氧树脂形成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连接,所述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两端完全包裹两侧纵向竹筋一定长度;
[0013]所述肋板由竖向短竹筋组坯形成,肋板伸出有肋板内竹筋,所述肋板内竹筋与上、下面板胶凝连接。
[0014]较佳的,所述纵向竹筋单层组胚、无横向竹筋,两侧纵向竹筋对接处形成有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厚3

5mm;无横向竹筋,纵向竹筋单向组胚,工艺简单,施工快;通过两侧纵向竹筋端面之间的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对两侧的纵向竹筋从竹筋的端面进一步形成一定强度的粘结连接,提高节点连接强度。
[0015]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为长方形空腔环氧树脂柱体,壁厚2

3mm,每侧长度2

5cm。
[0016]较佳的,所述纵向竹筋单层组胚、有横向竹筋,横向竹筋穿设在两侧纵向竹筋之间的对接处,并与两侧纵向竹筋间隔一定距离,在横向竹筋与两侧纵向竹筋之间形成有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厚3

5mm;横向竹筋与纵向竹筋一同构成竹筋桁架,使板材具有双向承载强度,同时兼顾了节点处的连接强度。
[0017]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为八边形空腔环氧树脂柱体,壁厚2

3mm,沿横向竹筋每侧长度1

2cm,沿每侧纵向竹筋长度2

5cm。八边形截面的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能够为两方向的竹筋都提供较为牢固的粘结强度,同时以纵向长度为主,横向长度为辅。
[0018]较佳的,所述纵向竹筋单层组胚、无横向竹筋、有横向环氧树脂带,横向环氧树脂带穿设浇筑在两侧纵向竹筋对接处,并紧贴两侧纵向竹筋;以横向环氧树脂带代替横向竹筋,横向环氧树脂带紧贴两侧纵向竹筋,一方面能够起到粘接接头的作用,借助横向环氧树脂带一次性将两侧纵向竹筋对接起来,横向环氧树脂带同时具有类似于横向竹筋的横筋桁架的效果,与纵向竹筋一同构成竹筋桁架,使板材具有双向承载强度。
[0019]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为八边形空腔环氧树脂柱体,壁厚2

3mm,沿横向环氧树脂带每侧长度1

2cm,沿每侧纵向竹筋长度2

5cm。
[0020]较佳的,所述纵向竹筋可以错缝组胚,也可以不错缝组胚,所述横向环氧树脂带通长设置。
[0021]较佳的,所述纵向竹筋双层双向组胚,上、下层纵向竹筋连接节点与单层组胚相同,上、下层竹筋之间填充胶凝材料粘结,或者整体外包胶凝材料。
[0022]较佳的,所述上、下面板设置有面板封边竹筋,两面板封边竹筋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肋板内竹筋的两端插入上、下面板上的两面板封边竹筋之间的间隙中,并在肋板内竹筋与两面板封边竹筋之间的间隙中采用环氧树脂粘结。借助上、下面板自身的面板封边竹筋,将肋板与上下面板牢牢固定,无需增设额外结构,定位后整体浇筑外包胶凝材料,工艺简单,施工便捷。
[0023]较佳的,所述上、下面板向内对应间隔设置有面板凹槽,面板凹槽内预先灌注一定量的环氧树脂,所述肋板内竹筋的两端插入上、下面板上的面板凹槽内,通过环氧树脂粘
结。通过在浇筑上下面板时预留凹槽,将肋板插入凹槽,一方面凹槽能够作为施工肋板时的临时定位和固定措施,另一方面肋板两端被封在凹槽内,通过环氧树脂粘结,连接强度和整体性更好。
[0024]本专利技术一种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的一体化浇筑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一,面板竹筋组胚,面板竹筋采用浇筑环氧树脂形成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连接,形成面板竹筋桁架;
[0026]步骤二,肋板竹筋组胚,形成肋板竹筋桁架,并且肋板竹筋间隔一定距离伸出有肋板内竹筋;
[0027]步骤三,面板竹筋桁架定位,将两片面板竹筋桁架按照上、下面板位置定位;
[0028]步骤四,肋板竹筋桁架定位,将肋板内竹筋插入两面板封边竹筋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由上、下面板和肋板构成空间竹筋骨架,并浇筑外包胶凝材料,形成空腔结构板,并且:所述上、下面板由纵向竹筋组坯形成,所述纵向竹筋对接处间隔一定距离,对接处采用浇筑环氧树脂形成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连接,所述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两端完全包裹两侧纵向竹筋一定长度;所述肋板由竖向短竹筋组坯形成,肋板伸出有肋板内竹筋,所述肋板内竹筋与上、下面板胶凝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竹筋单层组胚、无横向竹筋,两侧纵向竹筋对接处形成有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厚3

5mm;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为长方形空腔环氧树脂柱体,壁厚2

3mm,每侧长度2

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竹筋单层组胚、有横向竹筋,横向竹筋穿设在两侧纵向竹筋之间的对接处,并与两侧纵向竹筋间隔一定距离,在横向竹筋与两侧纵向竹筋之间形成有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环氧树脂薄层粘接层厚3

5mm;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为八边形空腔环氧树脂柱体,壁厚2

3mm,沿横向竹筋每侧长度1

2cm,沿每侧纵向竹筋长度2

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竹筋单层组胚、无横向竹筋、有横向环氧树脂带,横向环氧树脂带穿设浇筑在两侧纵向竹筋对接处,并紧贴两侧纵向竹筋;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套筒式接头为八边形空腔环氧树脂柱体,壁厚2

3mm,沿横向环氧树脂带每侧长度1

2cm,沿每侧纵向竹筋长度2

5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竹筋可以错缝组胚,也可以不错缝组胚,所述横向环氧树脂带通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竹基复合空腔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竹筋双层双向组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国安王东方朱连腾郝文亮刘明辉刘冶杨涛曾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涛扬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