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859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移位寄存器具有两个输出端,且第二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的电位相反,第一输出端可以与像素电路中的发光控制端电连接,将第二输出端与像素电路中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这样在像素发光阶段,仅第一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控制发光控制晶体管导通以实现发光器件发光;在其余非发光阶段,仅第二输出端输出的信号控制阳极复位晶体管导通以实现对发光器件的阳极提供持续的初始化电压,使发光器件的阳极和阴极两端不产生额外的电流,从而可以避免本不应该发光的像素产生微弱的发光,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光学评价结果。价结果。价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传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栅极驱动(Gate driver On Array,GOA)电路中,存在一类用来控制像素发光时间的GOA电路,这种GOA电路被称为EMGOA电路,其通常采用多个级联的移位寄存器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本不应该发光的像素产生微弱的发光的问题。
[000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控制输出模块和第二控制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控制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与所述第一节点电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二控制输出模块包括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的控制下使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位相反的信号。
[0005]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所述第一控制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节点、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所述第一子模块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子模块与所述第二节点、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
[0006]所述第二控制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三子模块和第四子模块,所述第三子模块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电源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子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源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出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
[0007]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所述第三子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一电容;
[0008]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0009]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之间;
[0010]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0011]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所述第四子模块包括:第四晶
体管和第五晶体管;
[0012]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0013]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
[0014]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所述第一子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二电容;
[0015]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N1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0016]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0017]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
[0018]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所述第二子模块包括:第八晶体管和第三电容;
[0019]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0020]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0021]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所述第一控制输出模块还包括输入模块和节点控制模块;
[0022]所述输入模块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触发信号端的信号提供至第二节点;
[0023]所述节点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触发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至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三节点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电源端的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在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的信号提供至所述第一节点。
[0024]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所述输入模块包括:第九晶体管;
[0025]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触发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0026]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移位寄存器中,所述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第十三晶体管,第十四晶体管,第十五晶体管和第四电容;
[0027]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0028]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
[0029]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
接,第二极与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0030]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
[0031]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
[0032]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
[0033]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节点电连接,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第一极之间。
[0034]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像素电路以及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的发光器件,所述像素电路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的阳极复位晶体管;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多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中,
[0035]第一级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触发信号端电连接;
[0036]除所述第一级移位寄存器之外,其余各级移位寄存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上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
[0037]各级所述移位寄存器的第二输出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阳极复位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0038]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面板。
[003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输出模块和第二控制输出模块,所述第一控制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与所述第一节点电位相反的信号;所述第二控制输出模块包括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的控制下使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位相反的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二节点、第一子模块和第二子模块,所述第一子模块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子模块与所述第二节点、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节点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控制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三子模块和第四子模块,所述第三子模块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电源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子模块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电源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输出端的控制下导通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第一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子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模块包括: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和第二电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节点N1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第二极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强张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