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线夹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16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线夹具机构,具体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包括固定侧板,固定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底板,滑动底板的顶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夹持板,滑动夹持板的侧端正对有固定夹持板,固定夹持板的侧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滑动夹持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润滑机构,润滑机构位于固定夹持板的顶面。上述方案,通过滑动杆、滑杆固定架和传动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可以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再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减速作用进行微调,实现了对于夹具之间的微调操作,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且通过手动气压泵与进油管道的相互配合,使得金属线在加工传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提高了工作间的工作环境。工作间的工作环境。工作间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线夹具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弯线夹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弯线机是一种用于钢丝等金属线的弯折设备,通过弯线夹具将待弯曲的金属线传递至弯线机,再通过弯线机对金属线进行弯曲,以此形成各种形状的金属线框,弯线夹具是用于传递金属线的一种机构,在弯线传递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金属线的水平输送,以此保证弯线传递效率。
[0003]然而,现有的装置在弯线控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0004]一、现有的弯线夹具在进行弯线传递的过程中,由于金属线的粗细不同,难以调控弯线的夹具之间的间距,难以保证金属线能在保持传递的过程中保证金属线的稳定夹持;
[0005]二、大部分弯线机构为钢材质构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使得内部产生铁锈,进而使得弯线传递的过程中产生严重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弯线夹具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夹持时的间距难以调控以及传递过程中会产生噪音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弯线夹具机构,包括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底板,所述滑动底板的顶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夹持板,所述滑动夹持板的侧端正对有固定夹持板,所述固定夹持板的侧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滑动夹持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位于固定夹持板的顶面,所述传动机构的底端与固定侧板的侧端转动连接;
[0008]所述润滑机构包括润滑箱,所述润滑箱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进油管道,所述润滑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底端开设有若干漏油孔,所述润滑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手动气压泵,所述手动气压泵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所述润滑箱为L型结构,所述润滑箱的底端贯穿滑动夹持板的侧端位于金属线的顶端;
[0009]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转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安装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夹持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纹架,所述固定螺纹架位于滑动夹持板的顶端,所述螺纹转杆与固定螺纹架转动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滑动夹持板的侧端开设有固定滑槽,所述固定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接收开管,所述接收开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内侧卡接有过滤网。
[0011]优选地,所述接收开管的底端为曲面结构,所述曲面结构为凹面结构,所述接收开管的底端中心位置与过滤网正对,所述过滤网为无纺布构件。
[0012]优选地,所述主动轮的齿轮数与从动轮的齿轮数之比为1:3,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相互啮合。
[0013]优选地,所述滑动夹持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滑杆固定架,所述滑杆固定架的数量为2,所述另一个滑杆固定架位于固定夹持板的顶面,所述滑杆固定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杆。
[0014]优选地,所述滑动杆的底端与固定侧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固定架对称分布,所述滑杆固定架之间的间隔与固定螺纹架之间的间隔大小一致。
[0015]优选地,所述润滑箱的侧端固定安装有观测窗,所述观测窗为透明软胶材质构件,所述观测窗的底端水平高度大于滑动夹持板的顶面水平高度。
[001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滑动杆、滑杆固定架和传动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可以通过驱动电机转动,再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减速作用进行微调,实现了对于夹具之间的微调操作,提高了夹持的稳定性;且通过所述手动气压泵与进油管道的相互配合,使得金属线在加工传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润滑油进行润滑,降低了金属线与滑动夹持板和固定夹持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了噪音,提高了工作间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润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0024]1、固定侧板;2、滑动底板;3、滑动夹持板;4、固定夹持板;5、润滑机构;6、滑动杆;7、滑杆固定架;8、传动机构;50、固定滑槽;51、润滑箱;52、进油管道;53、按压块;54、手动气压泵;55、观测窗;56、限位挡板;57、接收开管;58、过滤网;59、收集槽;81、驱动电机;82、安装箱;83、主动轮;84、从动轮;85、螺纹转杆;86、固定螺纹架;8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6]如附图1至附图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弯线夹具机构,包括固定侧板1,固定侧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底板2,滑动底板2的顶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夹持板3,滑动夹持板3的侧端正对有固定夹持板4,固定夹持板 4的侧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8,滑动夹持板3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润滑机构5,润滑机构5位于固定夹持板4的顶面,传动机构8的底端与固定侧板1的侧端转动连接;
[0027]润滑机构5包括润滑箱51,润滑箱5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进油管道52,润滑箱5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56,限位挡板56的底端开设有若干漏油孔,润滑箱5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手动气压泵54,手动气压泵5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53,润滑箱51为L型结构,润滑
箱51的底端贯穿滑动夹持板3的侧端位于金属线的顶端;
[0028]传动机构8包括安装箱82,安装箱8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1,驱动电机81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主动轮83,主动轮8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从动轮84,从动轮84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7,连接杆8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转杆85,连接杆87的顶端与安装箱82的内壁转动连接,固定夹持板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纹架86,固定螺纹架86位于滑动夹持板3的顶端,螺纹转杆85与固定螺纹架86转动连接,滑动夹持板3的侧端开设有固定滑槽50,固定滑槽50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接收开管57,接收开管57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收集槽59,收集槽59的内侧卡接有过滤网58,主动轮83的齿轮数与从动轮84的齿轮数之比为1:3,主动轮83和从动轮84相互啮合,滑动夹持板3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滑杆固定架7,滑杆固定架7的数量为2,另一个滑杆固定架7位于固定夹持板4的顶面,滑杆固定架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杆6,滑动杆6的底端与固定侧板1的侧端固定连接,滑杆固定架7对称分布,滑杆固定架7之间的间隔与固定螺纹架86之间的间隔大小一致,润滑箱51的侧端固定安装有观测窗55,观测窗55为透明软胶材质构件,观测窗 55的底端水平高度大于滑动夹持板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线夹具机构,包括固定侧板(1),所述固定侧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底板(2)的顶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夹持板(3),所述滑动夹持板(3)的侧端正对有固定夹持板(4),所述固定夹持板(4)的侧端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8),所述滑动夹持板(3)的顶面固定安装有润滑机构(5),所述润滑机构(5)位于固定夹持板(4)的顶面,所述传动机构(8)的底端与固定侧板(1)的侧端转动连接;所述润滑机构(5)包括润滑箱(51),所述润滑箱(5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进油管道(52),所述润滑箱(5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56),所述限位挡板(56)的底端开设有若干漏油孔,所述润滑箱(5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手动气压泵(54),所述手动气压泵(5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块(53),所述润滑箱(51)为L型结构,所述润滑箱(51)的底端贯穿滑动夹持板(3)的侧端位于金属线的顶端;所述传动机构(8)包括安装箱(82),所述安装箱(82)的内腔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1),所述驱动电机(81)的输出端固定套接有主动轮(83),所述主动轮(83)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从动轮(84),所述从动轮(84)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7),所述连接杆(8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转杆(85),所述连接杆(87)的顶端与安装箱(8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夹持板(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纹架(86),所述固定螺纹架(86)位于滑动夹持板(3)的顶端,所述螺纹转杆(85)与固定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可万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斯特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