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四肢联动训练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02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7
一种移动式四肢联动训练器械,车架跟转向架之间通过轴承相连,飞轮架、竖架安装在车架底部,飞轮架加上装有前左飞轮、前右飞轮,竖架跟轮轴通过轴承相连,轮轴上装有后左飞轮、后中飞轮、后右飞轮;轮轴上装有左后轮、右后轮;前左飞轮通过链条后左飞轮相连,前右飞轮通过链条跟后中飞轮相连,后中飞轮和后右飞轮是同步轮;车架上装有龙门架,龙门架上装有上上横杆和下横杆,左上肢推杆和右上肢推杆通过轴承安装在上横杆上,左下肢推杆和右下肢推杆通过轴承安装在下横杆上;龙门架装有上变径轮和下变径轮,二者通过链条传动,下变径轮跟右后飞轮通过链条传动。轮通过链条传动。轮通过链条传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四肢联动训练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四肢联动训练器械,通过人力骑行驱动,辅助肢体活动障碍者进行被动式康复锻炼。

技术介绍

[0002]因为外伤或神经性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活动障碍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进行主动性锻炼,需要外力辅助进行康复锻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一种可移动、被动式的锻炼器械,达到康复锻炼的目的。
[0004]本技术由车架0、转向架1、飞轮架31、竖架32、轮轴33、前左飞轮5、前右飞轮3、后左飞轮7、后中飞轮6、后右飞轮4、前轮22、左后轮23、右后轮24、承重板11、龙门架8、上变径轮9、下变径轮10、上横杆12、下横杆13、左上肢推杆14、右上肢推杆15、左下肢推杆16、右下肢推杆17构成(图1)。
[0005]车架0跟转向架1之间通过轴承2相连。
[0006]转向架1顶部有垂直于转向架1的车把34,转向架1的底部装有前轮22。转向架1、轴承2、车把24的作用,是用于本技术在移动过程中的转向。
[0007]车架0的底部前端装有飞轮架31,后端装有竖架32,车架0顶部装有撑架35,撑架35后方装有承重板11,承重板11后方装有龙门吊8。
[0008]飞轮架31、竖架32、撑架35、龙门吊8垂直于水平面,承重板11平行于水平面0。承重板11的作用,是供使用者踩踏、站立。
[0009]撑架35中部有车座37,顶部有扶手36。车座37的作用是让骑行者乘坐,扶手36供锻炼者把握,用于稳定身体。
[0010]飞轮31上装有前左飞轮5、前右飞轮3。前左飞轮5、前右飞轮3是同步轮。前左飞轮5的左侧、前右飞轮3的右侧,装有相互平行的别棍44,别棍44的末端有脚踏板45。踩动脚踏板45,即可通过别棍44,带动前左飞轮5、前右飞轮3转动。
[0011]竖架32通过轴承57跟轮轴33相连(图4),垂直于轮轴33,轮轴33的左端装有左后轮23,右端装有右后轮24,中部装有后左飞轮7、后中飞轮6、后右飞轮4。后中飞轮6、后右飞轮4是同步轮。
[0012]竖架32的高度,大于后左飞轮7、后中飞轮6、后右飞轮4的半径,以便为后左飞轮7、后中飞轮6、后右飞轮4留出足够的空间。
[0013]后左飞轮7安装在轮轴上33上,其作用是驱动轮轴33带动左后轮23、右后轮24转动。后中飞轮6、后右飞轮4通过轴承57安装在轮轴上33上,后中飞轮6、后右飞轮4是空转轮,转动时不影响轮轴33的转动(图4)。
[0014]前左飞轮5跟后左飞轮7之间,通过链条26传动。前右飞轮3跟后中飞轮6之间,通过
链条25传动。
[0015]龙门吊8的内侧装有上横杆12和下横杆13,上横杆12和下横杆13都是圆柱体结构。左上肢推杆14通过轴承18安装在上横杆12上、右上肢推杆15通过轴承19安装在上横杆12上。左下肢推杆16通过轴承20安装在下横杆13上,右下肢推杆17通过轴承21安装在下横杆13上。
[0016]因为人的肩宽大于两腿之间的宽度,所以左上肢推杆14与右上肢推杆15之间的距离,大于左下肢推杆16与右下肢推杆17之间的距离。
[0017]左上肢推杆14的顶部,有垂直于左上肢推杆14的左上拨块47。右上肢推杆15的顶部,有垂直于右上肢推杆15的右上拨块48。左下肢推杆16的顶部,有垂直于左下肢推杆16的左下拨块49。右下肢推杆17的顶部,有垂直于右下肢推杆17的右下拨块50。
[0018]左下肢推杆16的底部有通过轴承40与之相连的延长杆38,延长杆38的底部装有与之垂直的左托脚板42。右下肢推杆17的底部有通过轴承41与之相连的延长杆39,延长杆39的底部装有与之垂直的右托脚板板43。
[0019]左托脚板42、右托脚板43的作用,是托住锻炼者的双脚。
[0020]左上肢推杆14是向前推动左前肢运动,右上肢推杆15的作用是推动右前肢运动。
[0021]左下肢推杆16的作用,是推动左大腿向前运动,踏板41的作用是供左脚站立,轴承40的存在,是确保左下肢推杆16跟延长杆38之间,可以随左腿弯的弯曲而弯曲。
[0022]右下肢推杆17的作用,是推动右大腿向前运动,踏板42的作用是供右脚站立,轴承41的存在,是确保右下肢推杆17跟延长杆39之间,可以随右腿弯的弯曲而弯曲。
[0023] 左上肢推杆14的顶部有拨块47,拨块47垂直于 左上肢推杆14。右上肢推杆15的顶部有拨块48,拨块48垂直于右上肢推杆15。左下肢推杆16的顶部有拨块49,拨块49垂直于左下肢推杆16。右下肢推杆17的顶部有拨块50,拨块50垂直于左下肢推杆17。
[0024]龙门吊8上装有上轮轴28、下轮轴29,上轮轴28上装有上变径轮9,下轮轴29上妆后下变径轮10。上变径轮9的轴线、下变径轮10的轴线互相平行,且二者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互相重合。
[0025]上变径轮9的轴线、下变径轮10的轴线,都平行于上横杆12的轴线、下横杆13的轴线。上横杆12、下横杆13的轴线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互相重合。
[0026]上变径轮9、下变径轮10的结构完全相同(图2)。二者都是中部细、两端粗,两端各有两列螺孔53的结构,且中部左排轮齿54、右排轮齿55。
[0027]上变径轮9、下变径轮10之间,通过链条51传动。下变径轮10跟后右飞轮4之间,通过链条27传动。
[0028]上变径轮9的外侧两列螺孔53上,装有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压块52。压块52的作用,是挤压拨块47、拨块48。
[0029]下变径轮10的内测两列螺孔53上,装有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压块52。压块52的作用,是挤压拨块49、拨块50。
[0030]压块52的上端是矩形体56结构(图3),下端是有丝口58的圆柱体57结构。丝口58跟螺孔53的丝口相同,把压块52旋进上变径轮9、下变径轮10的不同位置的螺孔,即可将其固定在上变径轮9、下变径轮10上。
[0031]上变径轮9、下变径轮10转动时,压块52随之转动,向下挤压拨块47、拨块48、拨块
49、拨块50,左上肢推杆14、右上肢推杆15、左下肢推杆16、右下肢推杆17随之运动,推动人体的四肢,进行被动运动锻炼。
[0032]左上肢推杆14、右上肢推杆15、左下肢推杆16、右下肢推杆17上都装有系带,用于固定使用者的四肢,避免使用者摔倒。
[0033]龙门吊顶部有减重吊带30,减重吊带30的作用,是通过绑缚在使用者的大腿、腰部、胸部,辅助使用者支撑身体。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
[0035]其中:0——车架;1——转向架;2——轴承;3——前右飞轮;4——后右飞轮;5——前右飞轮;6——后中飞轮;7——后左飞轮;8——龙门架;9——上变径轮;10——下变径轮;11——承重板;12——上横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四肢联动训练器械,其特征在于:车架跟转向架之间通过轴承相连,飞轮架、竖架安装在车架底部,飞轮架加上装有前左飞轮、前右飞轮,竖架跟轮轴通过轴承相连,轮轴上装有后左飞轮、后中飞轮、后右飞轮;轮轴上装有左后轮、右后轮;前左飞轮通过链条跟后左飞轮相连,前右飞轮通过链条跟后中飞轮相连,后中飞轮和后右飞轮是同步轮;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占宗
申请(专利权)人:定州车氏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