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具有不可见条形码的标签的方法及所生产的标签技术

技术编号:300770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标签22形成在宽幅织造物21上,包括用于衬底织物11的衬底经纱4和衬底纬纱5,形成图案的装饰纬纱12,以及形成条形码的编码纬纱10,所述纱线与衬底经纱只有在可见光谱外的光线下才能区分开。在宽幅织造物21中,形成的几个标签22的纵边1彼此在纬向上相邻并保持不被折叠,横边2在经向上彼此相邻并可折叠。装饰纬纱12和编码纬纱10彼此平行延伸并距纵边1一定距离,因此标签22的背面被均匀覆盖并由此均匀透明。宽幅织造物21沿着横边22切割成条带25,各包括在纬向上相邻的横向标签22。标签22随后沿纵边1切割而分隔成单个标签,在衬底织造物11中形成了不会刺激皮肤的柔软切边16。(*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在织机上生产具有不可见条形码的标签的方法,以及涉及根据该方法生产的标签。
技术介绍
所提及类型的方法在EP-A-0919650中公知,互连的标签在经向上一个接一个,每个具有由装饰纬纱形成的图案,以及具有由编码纬纱形成的条形码,互连标签制成为带材,衬底织物由衬底经纱和衬底纬纱构成。每个标签为具有两个纵边和两个窄边的长方形形状,经纱平行于标签纵边而纬纱相对标签纵边成横向,在各情形下条形码由在纬向上延伸的编码条带形成。在另一公知的方法中,标签由宽幅织物制成,该宽幅织物含有由经纱和衬底纬纱形成的衬底织物,以及在整个幅宽上导引的装饰纬纱和编码纬纱,对每一带材设置循环。织物幅宽在经向上分隔成具有标签的带材,衬底织物、装饰纬纱和编码纬纱被切断。当宽幅织物由可熔化纱线织造并且热力切割装置用于分隔条带时,衬底织物、装饰纬纱和编码纬纱的熔化可以导致在标签纵边上的公知的坚硬和粗糙的熔化边,它不利于配备有这种标签的衣物用品的穿用舒适性。为了得到具有尽可能柔软边缘的标签,公知的是在各情形下在它们的具有熔化边的纵边和它们的窄边上形成折叠。人们认为不利的是,衬底织物的经纱在标签纵向上延伸,而经纱的数量是固定的,从而只可能生产特定品质的标签,而且为了折叠,标签不得不织造成较大尺寸的半成品。具有由熔化衬底纬纱、装饰纬纱和编码纬纱形成的熔化边的纵边的折叠导致标签上极厚且不舒适的边距。如果额外在窄边上设置端部折痕,则各标签由在该区域中的四层构成;这对于使用者和穿用者均是不能接受的。当利用机械切割装置分隔宽幅织物时,公知的是通过机械装置去掉分隔点处的大量纵向纱线(经纱),在各情形下在标签纵边上形成毛边,对于各毛边同样必须设置有衬底织物的边距。因而,为了折叠,标签不得不织造成较大尺寸的半成品。此外,更多的纵纱可能在毛边松散,因此标签变得无价值或难看的。用于标签生产的公知方法,即经纱平行于纵边延伸而纬纱相对于纵边成横向延伸的方法的缺点是,由于纵边折叠,必须在粘结剂粘结方面有较高支出,而且由于半成品尺寸,织机的织造宽度只利用了有限的程度或者有较大量的浪费。在由宽幅织物生产这些标签的其它主要缺点在(例如)不可见条形码的织造过程中产生,即必须使单个条形码在纬向上不止一个循环或遍数。编码条带(条)的数量是不同的,其取决于设计需求,因此在经向上形成相应不同长度的条形码。由于在编码纬纱和装饰纬纱插入停止过程中的织物卷取以及对于所有遍数牵拉出相同的数量,它只有在质量和生产量上有严重损害的条件下才能生产出单个条形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标签所初始提及类型的改进方法,该方法上述提及的缺点不会产生。在用来要求本专利技术优先权的CH专利申请第1999 1011/99号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实现了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提供的优点基本上在于,具有不同长度和宽度的标签可在同类织机上织造而成,而且标签的保持为非折叠的纵边形成了柔软且对皮肤舒适的切边,因而,由于贯穿衬底纬纱的切边事实上不具有突棱(brow),故大大改善了穿用舒适性。在宽幅织物分隔过程中产生的条带的切边可被标签的可折叠横边覆盖,结果是标签被进一步改善。编码纬纱可以在宽度限度以内以可选择的纬密插入,而且可以结合到衬底织物上,以形成不可见条形码,而在各情形下在经向上延伸且在纬向上一个接一个的编码条带在各情形下根据所需的编码图案通过避开(tie off)一根或多根经纱而形成。由于纬纱平行于标签纵边延伸,由于衬底纬纱以及装饰纬纱和编码纬纱均匀地覆盖了后面,所以在各标签整个长度上得到一致外观。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明确。因此,标签可各自形成有在图案和条形码区域外部延伸的纵边,因而可只通过在衬底织物中的切割而选中,纵边形成柔软同时尺寸稳定的切边且穿用标签的舒适性进一步改善。具有织造循环的标签可以在宽幅织物上织造成最多约115厘米的织造宽度,从而只产生了少量浪费。衬底织物的纬密可以选择,从而具有仿真织纹如塔夫绸、半缎纹(half-satin)和缎纹的标签可以在同一织机上生产。在条带的边距区域中,可以除去装饰纱和冷纬纱,因此端部折叠部变得极薄。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标签为权利要求12的主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在下文针对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标签样式的三维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本专利技术标签的变化样式的三维视图;图3示出了沿图2中线III-III截取的放大截面图;图4示出了沿图2中线IV-IV截取的截面图;图5示出了沿图2中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6示出了图2的标签a)非折叠和b)折叠横向侧边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图2的标签a)非折叠和b)折叠横向侧边的变化样式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生产标签的方法的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标签的一种应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标签22,从其所示可清晰看到与公知的标签在经向和纬向的不同之处,而且通过参照图2至5的下述说明得以解释。标签22常规上为具有两个非折叠纵边1和两个可折叠横边2的四边形形状,横边根据所示设计成窄边。标签22由衬底织物11和多根装饰纬纱12以及多根编码纬纱10构成,衬底织物11由衬底经纱4和衬底纬纱5形成,装饰纬纱12在标签的区域13中形成图案,多根编码纬纱10在区域13中形成条形码形式的编码图案,该图案当在可见光下观察时是“看不见的”,而且在各情形下,通过在经向上延伸并且在纬向上一个接一个的编码条带23而形成。标签22织造成衬底经纱4横向延伸,而衬底纬纱5平行于标签22纵边1延伸,衬底织物11的边距14在纵边1上,装饰纬纱和编码纬纱在标签22后面以浮织(floating)形式被避开。编码纬纱10生产或处理成使当在可见光下观察时它们看上去基本上和衬底纬纱5完全一样,并与在可见光范围外起作用的电磁辐射或荧光性辐射的光线下与衬底纬纱区分开。在所示样式中,标签22由热力切割装置切割下来的横边2各自具有切边,沿着切边衬底织物11和浮在标签后面的装饰纬纱12以及编码纬纱10彼此熔化,形成了熔化边15。标签22可在横边2上折叠,以覆盖熔化边15。标签22由切割装置切割下来的纵边1贯穿衬底织物11并各自具有切边16,该切边如所提及的优选为柔软且对皮肤舒适。参照图6和7。如图6a所示,标签22包括衬底织物11和多根装饰纬纱12以及编码纬纱10,装饰纬纱和编码纬纱在标签22区域13中形成图案或条形码并在标签后面以浮织方式被避开。根据图6b,标签22在横边2上折叠。图7a示出了相应的标签,其中在横边2的区域中,浮经装饰纬纱12和编码纬纱10在后面去掉,因此在各情形下,衬底织物11的一部分18露出。这些部分18根据图7b所示折叠,因此得到了极薄的标签。生产标签的方法在下文描述。如图8所示,为了生产标签,在第一步是制备可熔化纱线材料构成的宽幅织物21,该宽幅织物具有大量一个接一个设置的标签22,而且其根据在织造宽度上延伸的循环而连续织造。显然,如在循环宽度上可见,各标签可以有不同设计。宽幅织物21通过织物织造技术织造(图5),衬底经纱4和衬底纬纱5用于衬底织物11,而且多根装饰纬纱12用于图案,多根编码纬纱10用于条形码,装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织机上生产具有不可见条形码的标签的方法,特别是在提花织机上利用织物织造技术生产具有不可见条形码的标签的方法,标签带有用于衬底织物(11)的多根衬底经纱(4)和至少一根衬底纬纱(5),如果适当的话,带有形成图案经纱和/或用于形成图案的装饰纬纱(12),至少一根形成条形码的编码纬纱(10),该条形码在可见光下观察时它们看上去基本上和衬底纬纱(5)完全一样,并与在可见光范围外起作用的辐射光线下与衬底纬纱区分开,编码纬纱(10)在各情形下与衬底纬纱(4)结合插入而且与衬底织物(11)结合成一体,其特征在于,标签在宽幅织物(21)中生产,该宽幅织物织造成的多个标签的非折叠纵边(1)在纬向上彼此邻近设置,标签的可折叠横边(2)在经向上彼此邻近设置,在各情形中不可见条形码通过在经向上延伸并在纬向上一个接一个的编码条带(23)形成,在织造后,宽幅织物(21)通过沿横边(2)切割而分隔成彼此邻近的一组条带(25),以便在各情形下形成带有在宽幅织物(21)延伸方向上相继并横向设置的标签(22)的带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琴库奥尼
申请(专利权)人: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