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7471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该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由表面巯基化共价键合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生物纳米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外泌体是一种能被机体内许多类型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直径大约分布在30

150nm,并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外泌体因其含有母体细胞中大多数的生物信息(micro RNAs、蛋白质和脂质等),并能够通过细胞膜融合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受体细胞。这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参与了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调节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影响细胞的生理状态并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进程密切相关。
[0003]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外泌体,具备体内循环时间长、靶向病灶部位、修复受损部位等优点,从而可作为良好的药物递送载体。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疾病病理机制,单纯的外泌体在作为药物载体使用时因缺乏主动运动能力,未能实现在病患深处的药物递送,从而造成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工程化以赋予其自主运动能力。
[0004]一氧化氮(NO)纳米马达基于人体内源性生化反应,在体内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作用下将活性氧和L

精氨酸转化为驱动气体一氧化氮。除作为驱动气体外,一氧化氮还具有增强组织渗透性、促进血管内皮化和提高抗癌效率等作用,具有潜在生物医学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自主运动的一氧化氮纳米马达利用病患炎症部位或高ROS浓度的微环境较好实现在病症部位的靶向与聚集。若能将此类NO驱动基体修饰至外泌体表面,则有望赋予外泌体自主运动能力实现患病部位的深度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目前还未有利用纳米马达技术对外泌体进行工程化的报道。因此,亟需新技术开发制备出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本专利技术的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可以有效实现外泌体精准靶向的靶向病灶部位、修复受损部位,使得外泌体在作为药物载体实现在病患深处的药物递送,赋予其自主运动能力。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的制备方法。
[0007]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所述工程化纳米马达由表面巯基化的一氧化氮(NO)驱动基体通过水溶性交联剂对外泌体进行表面工程化修饰形成。本专利技术中的工程化修饰为通过物理与化学手段将具有一些特定功能的物质修饰到外泌体,形成一种工程化的外泌体﹐协同外泌体自身发挥更多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中是通过交联剂,将NO纳米马达修饰到外泌体。
[0008]其中,所述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为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或负载L

精氨酸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
[0009]其中,所述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主要由甲基丙烯酸酐与L

精氨酸
反应形成单体,在引发剂引发下与交联剂聚合形成的精氨酸单体;所述交联剂为含有二硫键的双键交联剂,具体可为N,N'

双丙烯酰胱胺等;所述引发剂为水溶性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等。
[0010]其中,所述负载L

精氨酸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作为一氧化氮(NO)驱动基体以CTAB为模板剂,浓氨水为催化剂,乙醇为助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双(γ

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和正硅酸乙酯的混合前驱体进行脱水缩合,并在氢氧化钠的刻蚀作用下,形成碗状介孔二氧化硅;所述负载L

精氨酸方法主要利用介孔限域效应,由碗状介孔二氧化硅在高浓度的精氨酸溶液进行物理吸附得到负载L

精氨酸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马达。
[0011]作为优选,所述水溶性交联剂为马来酰亚胺交联剂,如4

(N

马来酰亚胺甲基)环己烷
‑1‑
羧酸磺酸基琥珀酰亚胺酯钠盐。
[0012]其中,所述外泌体的来源包括干细胞、癌细胞或者巨噬细胞等,其提取方法包括差速离心法或试剂盒提取法。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1)将一氧化氮驱动基体进行巯丙化表面改性,获得富含巯基的NO驱动基体;NO驱动基体与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硅羟基脱水结合,获得富含巯基的NO驱动基体;
[0015](2)将步骤(1)中得到的富含巯基的NO驱动基体与水溶性交联剂中的马来酰亚胺基团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加成反应一段时间,离心洗涤后得到表面富含羟基琥珀酰亚胺基团的NO驱动基体;
[0016](3)将步骤(2)中得到的表面富含羟基琥珀酰亚胺基团的NO驱动基体与外泌体在低温条件下混合,分离纯化得到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
[0017]其中,当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为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时,步骤(1)中进行巯丙化表面改性一氧化氮驱动基体的浓度为105‑
10
12
个/mL,3

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用量为0.1

10mL,反应温度为10

50℃,反应时间为10

48h;当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为负载L

精氨酸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时,步骤(1)中进行巯丙化表面改性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的质量为1

50mg,3

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用量为0.01

1mL,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用量为0.01

1mL,反应温度为10

50℃,反应时间为10

48h。
[0018]其中,步骤(2)中富含巯基的NO驱动基体的浓度为105‑
10
12
个/mL,水溶性交联剂浓度约为0.1

10mg/mL,反应温度为10

50℃,反应时间为10

48h。
[0019]其中,步骤(3)中表面富含羟基琥珀酰亚胺基团的NO驱动基体与外泌体个数比为10/1

1/10,反应温度为0

10℃,反应时间为1

10h。
[0020]作为优选,步骤(1)所述NO驱动基体为富含羧基的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其制备过程为:将甲基丙烯酸酐与L

精氨酸在去离子水、1,4

二氧六环与三乙胺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分离纯化后得到精氨酸单体;将得到的精氨酸单体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引发剂与双键交联剂,超声分散反应后分离纯化,得到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
[0021]进一步地,所述精氨酸单体与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

20,水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与含有二硫键的双键交联剂的摩尔比为0.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由表面巯基化的一氧化氮驱动基体通过水溶性交联剂对外泌体进行表面修饰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为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或负载L

精氨酸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交联剂为马来酰亚胺交联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泌体的来源包括干细胞或者巨噬细胞。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一氧化氮驱动基体进行巯丙化表面改性,获得富含巯基的NO驱动基体;(2)将步骤(1)中得到的富含巯基的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与水溶性交联剂反应,离心洗涤后得到表面富含羟基琥珀酰亚胺基团的一氧化氮驱动基体;(3)将步骤(2)中得到的表面富含羟基琥珀酰亚胺基团的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与外泌体在低温条件下混合,分离纯化得到工程化外泌体纳米马达。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为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其制备过程为:将甲基丙烯酸酐与L

精氨酸在去离子水、1,4

二氧六环与三乙胺的混合溶剂中反应分离纯化后得到精氨酸单体;将得到的精氨酸单体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引发剂与双键交联剂,超声分散反应后分离纯化,得到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为负载L

精氨酸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其制备过程为:以CTAB为模板剂,浓氨水为催化剂,乙醇为助溶剂的混合体系中,加入双(γ

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和正硅酸乙酯,并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形成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将得到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在高浓度的精氨酸溶液中形成负载L

精氨酸的碗状介孔硅纳米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当一氧化氮驱动基体为共价键合L

精氨酸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时,步骤(1)中进行巯丙化表面改性一氧化氮驱动基体的浓度为10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密密沈健毛春王琪赵梓楠谈开元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