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40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属电动摩托车配件技术领域。该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包括齿轮箱本体、电机、支撑盖、防护盖、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齿轮箱本体一侧端面固装有防护盖;齿轮箱本体另一侧一端装有电机;电机一侧的齿轮箱本体内部固装有支撑盖;支撑盖内侧的齿轮箱本体上呈对称状安装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盖外侧后通过链轮和传动链与电机的传动轴连接;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下方的齿轮箱本体上装有中间轴。该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结构紧凑、设计巧妙,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本体存有的重量大和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特别适合电动摩托车的使用需要。使用需要。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属电动摩托车配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动摩托车制造
,电动摩托车工作时,电机的动力通常是通过驱动总成减速后传递到后轮上的。目前现有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的结构多样,种类繁多;但是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存有承载力大的特性,现有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的壳体都是由硬度较大的钢件和铸铁件制成,其虽然能够满足驱动总成的使用需求,但是钢件和铸铁件均存有重量大的特性,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整车重量,进而影响到了电动摩托车的整体性能。目前在电动摩托车制造领域,具有使用压铸铝件替代钢件和铸铁件的趋势,以利用压铸铝件密度小的特性,解决现有支撑盖使用钢件和铸铁件制成时存有以上问题,但是压铸铝件相对钢件和铸铁件存有硬度较差的特性,其完全使用钢制或铁制驱动总成壳体的结构进行制造时极易发生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此外现有的驱动总成存有结构复杂,部件繁多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由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驱动总成以解决现有驱动总成存有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巧妙的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以解决现有电动摩托车驱动总成存有的重量大和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包括齿轮箱本体、电机、支撑盖、防护盖、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齿轮箱本体一侧端面固装有防护盖;齿轮箱本体另一侧一端装有电机;电机的传动轴延伸至齿轮箱本体的内部;电机一侧的齿轮箱本体内部固装有支撑盖;支撑盖内侧的齿轮箱本体上呈对称状安装有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盖外侧后通过链轮和传动链与电机的传动轴连接;输出轴的一端延伸至齿轮箱本体外侧;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下方的齿轮箱本体上装有中间轴;输入轴通过第一齿轮副与中间轴连接;中间轴通过第二齿轮副与输出轴连接。
[0006]所述的齿轮箱本体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防护环板、底板、装配筒、上支耳、下支耳和输入套,底板外侧设置有防护环板;防护环板的上端设置有上支耳;防护环板的一端下侧设置有下支耳;所述的防护环板内侧的底板一端设置有输入套;输入套四周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装配孔A;防护环板内侧的底板另一端设置有底端密封的装配筒;装配筒的一端延伸至底板外侧;装配筒的端面间隔状设置有多个锁紧孔;装配筒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中间装配圈;中间装配圈的一侧设置有输入装配圈;中间装配圈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装配圈;中间装配圈和输入装配圈和输出装配圈贴合连接。
[0007]所述的输入装配圈和输出装配圈之间通过横向拉筋相互连接;输出装配圈四周通过多个加强板A与装配筒相互连接;中间装配圈一侧通过多个加强板B与装配筒相互连接。
[0008]所述的输入装配圈和中间装配圈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输出装配圈的内部设置有输出定位孔。
[0009]所述的输入套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输入套外侧的底板上设置有定位沉孔。
[0010]所述的上支耳呈三角形结构,上支耳上设置有安装孔A;所述的下支耳与防护环板连接的一端厚度与防护环板的高度一致,下支耳的另一端厚度小于防护环板的高度;下支耳的中部通过衔接坡面与防护环板的端面连接;衔接坡面一侧的下支耳上设置有安装孔B。
[0011]所述的防护环板的内侧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衔接柱;衔接柱上设置有衔接孔;防护环板的内侧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立板。
[0012]所述的输入套和装配筒之间的底板上设置有减重沉降面;减重沉降面内呈规格状设置有多个加强柱;加强柱四周呈发散状的设置有加强筋条,加强筋条与对应的加强柱或减重沉降面侧面相连接。
[0013]所述的支撑盖为一体式结构,其由支撑盖本体构成;支撑盖本体的端面呈间隔状设置有多个装配孔B;装配孔B外侧的支撑盖本体外表侧面设置有加强凸起;支撑盖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输入支撑圈;输入支撑圈一侧的支撑盖本体上设置有输出支撑圈;输出支撑圈与输入支撑圈之间设置有中间支撑圈;中间支撑圈与输出支撑圈之间通过加强横梁相互连接;输入支撑圈的圆周面通过多个加强筋板A与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中间支撑圈一侧通过多个加强筋板B与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中间支撑圈另一侧通过加强格板分别与输入支撑圈、输出支撑圈、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相连接。
[0014]所述的输出支撑圈和中间支撑圈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装配位;所述的输入支撑圈内部设置有定位输出孔;定位输出孔呈“阶梯形”结构。
[0015]所述的加强筋板A与输入支撑圈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加强筋板B与中间支撑圈的圆周面、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的加强格板呈“十”字形结构;加强格板与中间支撑圈、输入支撑圈、输出支撑圈和支撑盖本体的内壁和底面均呈圆弧过渡连接。
[0016]所述的输入支撑圈的下端延伸至支撑盖本体的外侧。
[001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该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结构紧凑、设计巧妙,针对电动摩托车驱动装置的受力条件和装配特点对其结构进行了专门设计,由此既能够达到相对降低重量,又能满足强度使用要求,从而解决了现有齿轮箱本体存有的重量大和不便于装配和检修的问题;特别适合电动摩托车的使用需要。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齿轮箱本体的结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齿轮箱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B

B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齿轮箱本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齿轮箱本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支撑盖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支撑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图10中C

C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图10中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13为图10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齿轮箱本体;2、电机;3、支撑盖;4、防护盖;5、输入轴;6、中间轴;7、输出轴;8、传动链;9、第一齿轮副;10、第二齿轮副;11、防护环板;12、底板;13、装配筒;14、上支耳;15、下支耳;16、输入套;17、装配孔A;18、锁紧孔;19、中间装配圈;20、输入装配圈;21、输出装配圈;22、横向拉筋;23、加强板A;24、加强板B;25、轴承装配位;26、输出定位孔;27、定位沉孔;28、安装孔A;29、衔接坡面;30、加强立板;31、衔接柱;32、衔接孔;33、减重沉降面;34、加强柱;35、加强筋条;36、支撑盖本体;37、装配孔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包括齿轮箱本体(1)、电机(2)、支撑盖(3)、防护盖(4)、输入轴(5)、中间轴(6)和输出轴(7);其特征在于:齿轮箱本体(1)一侧端面固装有防护盖(4);齿轮箱本体(1)另一侧一端装有电机(2);电机(2)的传动轴延伸至齿轮箱本体(1)的内部;电机(2)一侧的齿轮箱本体(1)内部固装有支撑盖(3);支撑盖(3)内侧的齿轮箱本体(1)上呈对称状安装有输入轴(5)和输出轴(7);输入轴(5)的一端延伸至支撑盖(3)外侧后通过链轮和传动链(8)与电机(2)的传动轴连接;输出轴(7)的一端延伸至齿轮箱本体(1)外侧;输入轴(5)和输出轴(7)之间下方的齿轮箱本体(1)上装有中间轴(6);输入轴(5)通过第一齿轮副(9)与中间轴(6)连接;中间轴(6)通过第二齿轮副(10)与输出轴(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包括防护环板(11)、底板(12)、装配筒(13)、上支耳(14)、下支耳(15)和输入套(16),底板(12)外侧设置有防护环板(11);防护环板(11)的上端设置有上支耳(14);防护环板(11)的一端下侧设置有下支耳(15);所述的防护环板(11)内侧的底板(12)一端设置有输入套(16);输入套(16)四周的底板(12)上设置有多个装配孔A(17);防护环板(11)内侧的底板(12)另一端设置有底端密封的装配筒(13);装配筒(13)的一端延伸至底板(12)外侧;装配筒(13)的端面间隔状设置有多个锁紧孔(18);装配筒(13)的底端中部设置有中间装配圈(19);中间装配圈(19)的一侧设置有输入装配圈(20);中间装配圈(19)的另一侧设置有输出装配圈(21);中间装配圈(19)和输入装配圈(20)和输出装配圈(21)贴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的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装配圈(20)和输出装配圈(21)之间通过横向拉筋(22)相互连接;输出装配圈(21)四周通过多个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桂堂田军
申请(专利权)人:明大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