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62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平衡两轮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电动平衡车主体和固连在电动平衡车主体上的支撑座,支撑座包括支撑杆、转动单元和坐垫,坐垫通过转动单元转动安装在支撑杆上;转动单元包括固连在支撑杆顶部的第一铰接板和分别设于第一铰接板两侧的第二铰接板,第二铰接板固连在坐垫底部;第一铰接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轴,第二铰接板上开设有供相应的转轴伸入的第一通孔,转轴上套设有位于相应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之间的扭簧,扭簧的一端固连在第一铰接板上,另一端固连在第二铰接板上,扭簧用于保持坐垫与支撑杆垂直设置,通过设置转动单元使得坐垫在支撑杆上转动,达到协助使用者改变重心的效果。达到协助使用者改变重心的效果。达到协助使用者改变重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平衡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平衡两轮车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平衡车因其携带较为方便,操作简单并且稳定性好而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其中两轮电动平衡车采用两个轮子支撑,蓄电池供电,无刷电机驱动,加上单片机控制,姿态传感器采集角速度和角度信号,共同协调控制车体的平衡,仅仅依靠人体重心的改变便可以实现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
[0003]现有技术中,平衡车的坐垫与支撑杆固连,在使用时需用力前倾或后仰来改变重心,驱使平衡车前进或后退较为费力,使用效率低,且在紧急情况下用力前倾或后仰容易发生意外,安全性低,且不使用平衡车时,平衡车体积过大,不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费力、安全性低且不易收纳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平衡车。其能够达到坐垫在支撑杆上转动,协助使用者改变重心且便于收纳的效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电动平衡车,其包括电动平衡车主体和固连在电动平衡车主体上的支撑座,支撑座包括支撑杆、转动单元和坐垫,坐垫通过转动单元转动安装在支撑杆上;转动单元包括固连在支撑杆顶部的第一铰接板和分别设于第一铰接板两侧的第二铰接板,第二铰接板固连在坐垫底部;第一铰接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轴,第二铰接板上开设有供相应的转轴伸入的第一通孔,转轴上套设有位于相应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之间的扭簧,扭簧的一端固连在第一铰接板上,另一端固连在第二铰接板上,扭簧用于保持坐垫与支撑杆垂直设置。
[0007]通过本专利技术中转动单元的设置,使得坐垫能够在支撑杆上进行转动,当使用者坐于坐垫上时,在转动单元的协助下只需轻轻用力就能够进行前倾或者后仰从而轻松地改变重心位置,提高了电动平衡车的使用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0008]其中,转动单元中扭簧的设置,使得当不使用电动平衡车时,因扭簧一端固定在第一铰接板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铰接板上,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得坐垫保持与支撑杆垂直,从而使得电动平衡车的重心保持稳定,达到电动平衡车不使用时可以稳定地停放在原地,保证了电动平衡车的安全性,并且在保持坐垫垂直于支撑杆设置的同时,也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坐上坐垫,便于使用,当使用时,在扭簧本身弹性特性的情况下,使用者只需轻轻用力就能转动扭簧,从而带动第二铰接板对坐垫进行转动,达到改变自身重心的效果,从而实现对电动平衡车的驱动,在改变重心之后,在扭簧本身扭力的情况下会带动坐垫恢复至与支撑杆垂直的状态下,从而进一步保持电动平衡车平稳行进,且当使用者脱离坐垫走下电动平衡车时,电动平衡车能够很快在扭簧的扭力作用下恢复平衡保持静止,提高了电动平衡车使用的安全性,并且在扭簧的弹性作用下,当使用电动平衡车行驶在不平的路面上时,
扭簧能够缓冲地面不平造成的冲击力,减轻了使用电动平衡车时使用者的颠簸感,提高了电动平衡车的舒适度。
[0009]作为优选,第一通孔沿垂直于坐垫的方向延伸呈长条状,且上下两端构造成用于与转轴相配合的半圆状;第二铰接板的侧面上开设有供扭簧一端伸入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包括平行于第一通孔的平直部和与第一通孔下端部同轴设置的弯曲部,平直部和弯曲部连通,第一铰接板靠近坐垫的一端呈半圆状设置,第一铰接板半圆状的一端开设有与转轴同轴且截面呈T型的活动槽,活动槽内设置有与活动槽相配合的滑块,滑块通过第一弹簧连接在坐垫上,第一弹簧用于驱动坐垫上移。
[0010]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通孔呈长条状、第一弹簧和平直部的设置,使得当不使用电动平衡车时,第一弹簧驱动坐垫上移,使得转轴处于第一通孔的下端,此时扭簧伸入第一滑槽的一端处于平直部的下端,坐垫在重力作用下坐垫绕轴转动至与支撑杆平行,扭簧伸入第一滑槽的一端沿弯曲部滑动至弯曲部底端,当使用者坐于坐垫上时,第一弹簧被压缩,从而带动坐垫和第二铰接板整体下移,此时转轴移动至第一通孔的上端,扭簧伸入第一滑槽的一端移动至平直部的上端,当使用者脱离坐垫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会推动坐垫及第二铰接板恢复至不使用电动平衡车时的状态;当使用者座于坐垫上时,转轴伸入第一滑槽的一端处于平直部上端被限位无法移动,此时扭簧发挥作用,在坐垫的转动情况下,协助使用者改变自身重心,从而更加方便地驱动电动平衡车,使用更加便捷,当使用者脱离坐垫走下电动平衡车时,扭簧伸入第一滑槽的一端处于平直部的下端或弯曲部的底端,因结合人体的重量,扭簧的扭力较大,此时扭簧失去了外力的加持不发挥作用,从而能够轻松的对坐垫进行转动,在第一弹簧伸缩的同时也缓冲了路面不平造成的冲击力,减轻了使用者的颠簸感,提高了电动平衡车使用的舒适度;通过活动槽和滑块的设置,当坐垫进行转动时会带动第一弹簧进行运动,而第一弹簧固连在滑块上,滑块滑动在活动槽中,坐垫转动的同时,第一弹簧会带动滑块在活动槽内滑动,从而使第一弹簧的整体能跟随坐垫进行活动,当坐垫垂直于支撑杆时,滑块和第一弹簧处于第一铰接板呈半圆状的顶端,当坐垫转动至平行于支撑杆时,滑块和第一弹簧处于第一铰接板呈半圆状的底端,从而避免了第一弹簧的变形扭曲,减轻了第一弹簧的损坏,延长了第一弹簧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了电动平衡车的安全性也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0011]作为优选,第二铰接板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滑槽共轴且连通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通过第二弹簧滑动设有弧形杆,第二弹簧用于推动弧形杆驱动所述扭簧的一端移动至与弯曲部的顶端相平齐处。
[001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二弹簧和弧形杆的设置,使得当使用者脱离电动平衡车的坐垫时,转轴处于第一通孔的下端,第二弹簧推动弧形杆驱动扭簧伸入第一滑槽的一端与弯曲部的顶端相平齐,此时,坐垫保持与支撑杆相互垂直,从而便于使用者重新坐上坐垫,方便了电动平衡车的使用;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扭簧,因此,当第二弹簧驱动弧形杆抵住扭簧的一端时,扭簧不会发生弯曲,因此扭簧的位置固定不便,从而使坐垫始终保持与支撑杆垂直,从而便于使用者坐上坐垫,方便了对电动平衡车的使用。
[0013]作为优选,坐垫的前端且位于上方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固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第二固定槽内活动连接有T形握把,T形握把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限位圈。
[001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限位块和限位圈的设置,使得在T形握把伸入第二固定槽内时,限位圈处于限位块的上方,当T形握把伸入第二固定槽内,在限位块和限位圈的相互卡合下对T形握把进行固定时,限位圈处于限位块的下方,从而在使用时T形握把能够稳定在第二固定槽中方便使用者握住,提高了电动平衡车的安全性;由于T形握把活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槽中,当T形握把损坏时,能够及时地对T形握把进行更换,进一步提高了电动平衡车的安全性及方便了对电动平衡车的使用。
[0015]作为优选,坐垫内设有用于对T形握把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开设在坐垫内且依次连通的第一竖向槽、第二通道和呈弧形的第三通道;第二铰接板内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竖向槽,第一竖向槽和第二竖向槽共同构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电动平衡车主体(110)和固连在电动平衡车主体(110)上的支撑座(120),其特征在于:支撑座(120)包括支撑杆(121)、转动单元(122)和坐垫(123),坐垫(123)通过转动单元(122)转动安装在支撑杆(121)上;转动单元(122)包括固连在支撑杆(121)顶部的第一铰接板(210)和分别设于第一铰接板(210)两侧的第二铰接板(220),第二铰接板(220)固连在坐垫(123)底部;第一铰接板(2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转轴(211),第二铰接板(220)上开设有供相应的转轴(211)伸入的第一通孔(221),转轴(211)上套设有位于相应第一铰接板(210)和第二铰接板(220)之间的扭簧(230),扭簧(230)的一端固连在第一铰接板(210)上,另一端固连在第二铰接板(220)上,扭簧(230)用于保持坐垫(123)与支撑杆(121)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221)沿垂直于坐垫(123)的方向延伸呈长条状,且上下两端构造成用于与转轴(211)相配合的半圆状;第二铰接板(220)的侧面上开设有供扭簧(230)一端伸入的第一滑槽(222),第一滑槽(222)包括平行于第一通孔(221)的平直部(810)和与第一通孔(221)下端部同轴设置的弯曲部(820),平直部(810)和弯曲部(820)连通,第一铰接板(210)靠近坐垫(123)的一端呈半圆状设置,第一铰接板(210)半圆状的一端开设有与转轴(211)同轴且截面呈T型的活动槽(212),活动槽(212)内设置有与活动槽(212)相配合的滑块(213),滑块(213)通过第一弹簧(214)连接在坐垫(123)上,第一弹簧(214)用于驱动坐垫(123)上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第二铰接板(220)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滑槽(222)共轴且连通的第二滑槽(410),第二滑槽(410)内通过第二弹簧(411)滑动设有弧形杆(412),第二弹簧(411)用于推动弧形杆(412)驱动所述扭簧(230)的一端移动至与弯曲部(820)的顶端相平齐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坐垫(123)的前端且位于上方处开设有第二固定槽(310),第二固定槽(310)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块(710);第二固定槽(310)内活动连接有T形握把(130),T形握把(130)上设置有与限位块(710)相配合的限位圈(6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坐垫(123)内设有用于对T形握把(130)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来芳梁海坚王华杰郭文静吕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