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555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技术,为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鲁棒控制器,实现四旋翼无人机降落过程中较好地抑制地面效应对无人机的干扰。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四旋翼无人机降落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非线性终端滑模有限时间收敛观测器,进而设计非线性鲁棒控制器实现四旋翼无人机的降落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场合。主要应用于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场合。主要应用于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FundamentalTheory and Applications;著者:Xinghuo Yu,Man Zhihong;出版年月:2002年;文章题目:Fast Terminal SlidingModeControl Design for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s;页码:261

264)。Yong Feng等人针对终端滑模控制算法中的奇异性问题,通过调整幂次项的系数使系统消除奇异性(期刊:Automatica;著者:Yong Feng,Xinghuo Yu,Zhihong Man;出版年月:2002年;文章题目:Nonsingular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Rigid Manipulators;页码:2159

2167)。
[0005]虽然通过鲁棒算法可以抑制扰动,但是这样一般会给控制输入带来较大的颤震问题,不利于精准的控制。Xiang He等人提出将扰动估计值引入控制器进行前馈控制(期刊: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Measurement,and Control;著者:Xiang He,Gordon Kou,Marc Calaf等人;出版年月:2019年;文章题目:In

Ground

Effect Modeling and 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for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Vehicle Control;页码:071013)。对于传感器无法测量的扰动,较为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估计,神经网络法和扰动观测器法。使用神经网估计扰动存在计算较大,对无人机机载计算单元硬件要求较高的问题,并且需要庞大的数据集。使用扰动观测器估计扰动计算量小且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传感器。Wen

Hua Chen等人基于二阶非线性系统设计了非线性扰动观测器,并且通过仿真验证了观测器的有效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Electronics;著者:Wen

Hua Chen,D.J.Balance,P.J.Gawthrop等人;出版年月:2000年;文章题目:ANonlinear Disturbance Observer forRobotic Manipulators;页码:932

938)。Mou Chen等人针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设计了有限时间收敛的扰动观测器(期刊:ISA Transactions;著者:Mou Chen,Qing

Xian Wu,and Rong

Xin Cui;出版年月:2013年;文章题目:Terminalsliding mode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SISO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s;页码:198

206)。以上文献都是通过数值仿真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目前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对扰动观测器进行实验验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鲁棒控制器,实现四旋翼无人机降落过程中较好地抑制地面效应对无人机的干扰。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四旋翼无人机降落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非线性终端滑模有限时间收敛观测器,进而设计非线性鲁棒控制器实现四旋翼无人机的降落控制。
[0007]具体步骤如下:
[0008]步骤1)确定四旋翼无人机的坐标系定义;
[0009]四旋翼无人机坐标系定义主要涉及两个坐标系,惯性坐标系{I}={O
I
,x
I
,y
I
,z
I
}和机体坐标系{B}={O
B
,x
B
,y
B
,z
B
},其中O
i
(i=I,B)表示坐标系原点,x
i
,y
i
,z
i
(i=I,B)分别对应坐标系三个主轴方向的单位矢量,各坐标系的定义均遵循右手定则,同时定义四旋翼姿态角在坐标系{I}下表示为η(t)=[φ(t),θ(t),ψ(t)]T
,φ(t),θ(t),ψ(t)分别对应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目标位置在坐标系{I}下表示为P(t)=[x
d
(t),y
d
(t),z
d
(t)]T
,x
d
(t),y
d
(t),z
d
(t)分别对应目标在惯性坐标系下x轴,y轴,z轴的位置;
[0010]步骤2)确定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
[0011]通过分析四旋翼无人机作用原理,用拉格朗日方程来描述其动力学模型为:
[0012][0013]式(1)中e3=[0 0 1]T
为z轴向量,V(t)∈R3×1为惯性坐标下的线速度,g∈R为重力加速度,m∈R为无人机的机体质量,f(t)∈R1×1为机体坐标系下四个电机在高度方向产生的总升力,d(t)∈R3×1为降落过程中地面效应造成的扰动力,ω(t)∈R3×1为机体坐标系下的角速度,[ω(t)]×
∈R3×3为ω(t)张成的反对称矩阵,τ(t)∈R3×1为机体坐标系下的转矩。R为机体坐标系到惯性坐标系的旋转矩阵,如式(2)所示,其中s(
·
)、c(
·
)分别代表三角函数sin(
·
)与cos(
·
),无人机的转动惯量矩阵为J=diag([J
x J
y J
z
]):
[0014][0015]为了便于后续的控制设计,定义辅助控制输出信号u(t)∈R3×1和辅助变量D(t)∈R3×1如下所示:
[0016][0017]假设1地面效应造成的扰动存在上确界sup(D)。
[0018]步骤3)设计非线性终端滑模扰动观测器对地面效应进行估计;
[0019]定义x1=P,式(1)中的前两个等式改写为
[0020][0021]设计滑模面s1(t)∈R3×1为如下形式:
[0022]s1=z

x2ꢀꢀꢀꢀ
(5)
[0023]其中z(t)∈R3×1为非线性扰动观测器辅助变量,定义扰动观测器估计值为设计扰动观测器如下所示:
[0024][0025]式(6)中p0,q0∈O为正奇数,并且p0<q0,参数k,ε,β∈R为正实数,β>sup(D),定义扰动估计误差为
[0026][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建立四旋翼无人机降落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设计非线性终端滑模有限时间收敛观测器,进而设计非线性鲁棒控制器实现四旋翼无人机的降落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线性扰动观测器的四旋翼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四旋翼无人机的坐标系定义;四旋翼无人机坐标系定义主要涉及两个坐标系,惯性坐标系{I}={O
I
,x
I
,y
I
,z
I
}和机体坐标系{B}={O
B
,x
B
,y
B
,z
B
},其中O
i
(i=I,B)表示坐标系原点,x
i
,y
i
,z
i
(i=I,B)分别对应坐标系三个主轴方向的单位矢量,各坐标系的定义均遵循右手定则,同时定义四旋翼姿态角在坐标系{I}下表示为η(t)=[φ(t),θ(t),ψ(t)]
T
,φ(t),θ(t),ψ(t)分别对应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目标位置在坐标系{I}下表示为P(t)=[x
d
(t),y
d
(t),z
d
(t)]
T
,x
d
(t),y
d
(t),z
d
(t)分别对应目标在惯性坐标系下x轴,y轴,z轴的位置;步骤2)确定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四旋翼无人机作用原理,用拉格朗日方程来描述其动力学模型为:式(1)中e3=[0 0 1]
T
为z轴向量,V(t)∈R3×1为惯性坐标下的线速度,g∈R为重力加速度,m∈R为无人机的机体质量,f(t)∈R1×1为机体坐标系下四个电机在高度方向产生的总升力,d(t)∈R3×1为降落过程中地面效应造成的扰动力,ω(t)∈R3×1为机体坐标系下的角速度,[ω(t)]
×
∈R3×3为ω(t)张成的反对称矩阵,τ(t)∈R3×1为机体坐标系下的转矩,R为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鲜斌李杰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