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392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包括:输出轴、壳体,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设有轴承,与输出轴连接的凸缘,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位于凸缘外壁且与凸缘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输出轴上设有沿其轴向的中心油道和多个径向设置且是在同一截面上的输出轴油孔;所述凸缘内壁设有第一环形油槽,所述轴承端盖上设有第二环形油槽;多个输出轴油孔一端与中心油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油槽连通;第一环形油槽与第二环形油槽之间通过多个径向设置的凸缘油孔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端盖油孔与第二环形槽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压力润滑分油装置集成在轴承端盖和凸缘上,减少零件数量,缩短变速箱轴向长度。缩短变速箱轴向长度。缩短变速箱轴向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变速箱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一种带润滑油道的变速箱用NGW型行星机构”,公开号CN106989164A,公开日2017.07.28,公开了一种带润滑油道的变速箱用NGW型行星机构,包括二轴、后轴承盖、导油杯、太阳轮、行星架、滚轴轴承、行星轮轴和行星轮,所述的导油杯上设置有导游杯油孔,所述的行星架上设置有行星架油孔,所述的行星轮轴上设置有行星轮轴油孔,所述的导游杯油孔与导游杯和太阳轮之间预留的油道相连通,且导游杯油孔、行星架油孔和行星轮轴油孔依次相连通,所述的行星轮轴油孔出口位于行星轮轴表面。
[0003]中国专利“旋转行星齿轮架的润滑设备”,公开号CN102840317A,公开日2012.12.26,公开了一种改善行星齿轮润滑的行星齿轮组包括安装至行星齿轮架的止推轴承组件,其在齿轮架和毂或固定的传动元件之间提供减小摩擦的截面。设置在止推轴承组件径向外侧的润滑剂封挡收集通过居中设置的轴杆提供并且由离心力驱动且流过止推轴承并流入封挡内的变速箱流体(油)。封挡内收集的并且位于止推轴承组件和行星齿轮架之间的该流体生成驱动止推轴承组件离开行星齿轮架的偏置力,由此确保轴承位置是确定的并且确定地定位止推轴承组件并提供用于该流体的环流路径以随后引导该流体流入支撑行星齿轮的短轴内的多条轴向通道中。在每一根短轴内的至少一条径向通道向设置在短轴和行星齿轮之间的轴承组件提供润滑变速箱流体。
[0004]如图1所示,现有变速箱压力润滑分油结构和输出凸缘独立安装。
[0005]油管3里的压力润滑油通过进油座2和分油杯14实现进油与分油,进油座2用螺栓连接在壳体4上,分油杯14套装在输出轴1上,两者间存在相对转动,为避免磨损,进油座2和分油杯14接触面间留有一定间隙,并设置两个过油卡环5实现迷宫式封油。润滑油少部分经过油卡环5流出润滑轴承6,大部分经环形油槽14a、油孔14b、环形油槽14c、花键1c和花键底部油孔1b进入中心油道1a,继而润滑变速箱其他齿轮和轴承。
[0006]凸缘8通过花键和输出轴1连接传递扭矩,其上安装有转速传感器靶轮13、油封10、防尘盖9,和轴承端盖7组合实现转速信号采集、封油、防尘功能。凸缘8轴向定位采用平垫板11加螺栓的方式紧固,为防止润滑油从花键间隙泄露,平垫板11与凸缘8、输出轴1间安装两个O型圈12。
[0007]从上述分析中,发现现有压力润滑分油结构和输出凸缘独立安装,零件较多,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短变速箱轴向长度、结构明了、密封可靠、成本低、质量可靠的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0]输出轴、壳体,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设有轴承,与输出轴连接的凸缘,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位于凸缘外壁且与凸缘外壁之间设有间隙;
[0011]所述输出轴上设有沿其轴向的中心油道和多个径向设置且是在同一截面上的输出轴油孔;
[0012]所述凸缘内壁设有第一环形油槽,所述轴承端盖上设有第二环形油槽;
[0013]多个输出轴油孔一端与中心油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油槽连通;
[0014]第一环形油槽与第二环形油槽之间通过多个径向设置的凸缘油孔连通;
[0015]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端盖油孔与第二环形槽连通。
[0016]优选的,所述凸缘外壁且是位于第二环形槽轴向两侧各设有一过油卡环。如此,由于凸缘和轴承端盖间存在相对转动,为避免磨损,两者接触面间留有一定间隙,安装两个过油卡环实现迷宫式封油。
[0017]优选的,所述凸缘外壁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的两端分别与凸缘油孔和第二环形槽连通。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宽度大于第三环形槽的宽度。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缘通过花键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花键。
[0020]优选的,所述输出轴端部设有大螺母,所述大螺母固定凸缘并使凸缘一端抵接在轴承内圈外壁。
[002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大螺母与凸缘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2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大螺母为盲孔螺母。
[0023]优选的,所述端盖油孔包括轴向设置与进油孔连通的直孔,以及连通直孔与第二环形槽的斜孔。
[002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轴承端盖与壳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直孔外周。这样,能有效防止润滑油从轴承端盖和壳体接触面间泄露。
[0025]优选的,所述轴承端盖上设有油封和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位于所述油封与第二环形槽之间;所以凸缘上设有与所述转速传感器适配的转速传感器靶轮。
[002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缘上设有罩住轴承端盖的呈L形的防尘盖。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压力润滑分油装置集成在轴承端盖和凸缘上,减少零件数量,缩短变速箱轴向长度。
[0028]凸缘轴向定位采用盲孔螺母加端面O型圈的方式,既能紧固又防渗漏。
[0029]总进油管压装在进油孔内,进油孔和直孔间安装O型圈,安装简单、密封可靠,节省空间。
[0030]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减少了变速箱长度和重量,零件数目少,安装方便、成本低、质量可靠。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方案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1、输出轴;1a、输出轴油孔;1b、中心油道;2、轴承;3、壳体;4、轴承端盖;4a、第二环形油槽;4b、斜孔;4c、直孔;5、转速传感器;6、油封;7、防尘盖;8、凸缘;8a、转速传感器靶轮;
8b、第三环形油槽;8d、凸缘油孔;9、大螺母;10、第一密封圈;11、过油卡环;12、第二密封圈;13、总进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图2以及列举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实施例一
[0037]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轴、壳体,所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设有轴承,与输出轴连接的凸缘,与壳体固定连接的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位于凸缘外壁且与凸缘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输出轴上设有沿其轴向的中心油道和多个径向设置且是在同一截面上的输出轴油孔;所述凸缘内壁设有第一环形油槽,所述轴承端盖上设有第二环形油槽;多个输出轴油孔一端与中心油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环形油槽连通;第一环形油槽与第二环形油槽之间通过多个径向设置的凸缘油孔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通过端盖油孔与第二环形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外壁且是位于第二环形槽轴向两侧各设有一过油卡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外壁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的两端分别与凸缘油孔和第二环形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凸缘分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运东仲大伟李继林王佳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