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插座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26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插座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壳和后壳;前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凸结构和第一卡槽结构,前壳的一侧部设有防错缺口;后壳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卡凸结构卡合的第二卡槽结构和与防错缺口配合的延伸定位部,后壳的侧部设有与第一卡槽结构卡合的卡扣结构;且,前壳上设有第一插孔和凹槽,凹槽的槽底面上设有通孔和显示屏窗口,凹槽内设置有透明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反复拆卸且拆卸无破坏性,便于后期的维护;且预置有通孔、显示屏窗口和透明面板,便于功能的显示。便于功能的显示。便于功能的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插座壳体


[0001]本技术属于插座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插座壳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们在家居场所和办公场所所常见的插座多为功能单一的普通插座(电源插座和开关插座)。该类型插座基本无需后期维护,因此该类型插座用于扣合在一起形成安装腔的两个壳体的结构通常设计的较为简单,可直接采用螺栓固定、粘接甚至超声波焊接的方式扣合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拆卸较为麻烦甚至具有破坏性;且壳体上没有设置便于功能显示的结构。
[0003]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智能型插座应运而生,这种类型插座的壳体内通常需要安装可实现相应功能(室温采集、红外遥控、无线通讯、报警等)的电路板组件,当出现功能故障时需要拆开壳体对电路板组件进行检修,可见普通插座壳体的连接方式以无法适用于智能型插座上,因此智能型插座壳体的设计需要重点放在便于反复拆卸且拆卸无破坏性和预留便于功能显示的相应结构,以便于对智能型插座进行后期的维护和功能的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壳体,便于快速反复拆卸且拆卸无破坏性,便于进行后期的维护;且便于功能的显示。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插座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凸结构和第一卡槽结构,所述前壳的一侧部设有防错缺口;所述后壳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凸结构卡合的第二卡槽结构和与所述防错缺口配合的延伸定位部,所述后壳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结构卡合的卡扣结构;
[0006]且,所述前壳上设有第一插孔和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面上设有通孔和显示屏窗口,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透明面板。
[0007]优选地,所述前壳包括前面板、与所述前面板固定连接的前壳侧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前面板上的限位框体;所述限位框体与所述前壳侧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结构;所述前壳侧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卡凸结构,且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所述防错缺口。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两个所述卡凸结构,所述防错缺口设置有两个,且位于两个对应所述卡凸结构之间;所述卡凸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卡凸,所述卡凸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限位框体与所述前壳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板。
[0010]优选地,所述前壳侧板上设有第一散热风口。
[0011]优选地,所述后壳包括后面板和与所述后面板固定连接的后壳侧板;所述后壳侧
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和第八侧板;
[0012]所述第五侧板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所述卡凸结构相适配的所述第二卡槽结构;所述第七侧板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侧板上的所述卡凸结构相适配的所述第二卡槽结构;所述第七侧板的外侧壁上设有所述延伸定位部;所述第五侧板、所述第六侧板、所述第八侧板上均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所述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沿垂直所述后面板方向延伸出所述缺口外。
[0013]优选地,所述后壳还包括集成于所述后面板上的附加壳,所述后面板上设与所述附加壳对应的开口部,所述附加壳内形成有相互独立的变压器安装腔和导电元件安装腔。
[0014]优选地,所述附加壳上设有与所述变压器安装腔连通的第二散热风口,以及与所述导电元件安装腔对应的端子安装座。
[0015]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开口部的中壳;
[0016]所述中壳的侧部设有定位凸块,所述开口部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槽;所述中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孔对应的第二插孔以及变压器插针避让口。
[0017]优选地,所述后面板上设有安装孔。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智能插座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壳和后壳;前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凸结构和第一卡槽结构,前壳的一侧部设有防错缺口;后壳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卡凸结构卡合的第二卡槽结构和与防错缺口配合的延伸定位部,后壳的侧部设有与第一卡槽结构卡合的卡扣结构;前壳上设有第一插孔和凹槽,凹槽的槽底面上设有通孔和显示屏窗口,凹槽内设置有透明面板。
[0020]利用卡凸结构与第二卡槽结构配合、第一卡槽结构和卡扣结构配合以及防错缺口和延伸定位部配合,无需使用手工具即可实现精准快速安装和拆卸,且拆卸不具有破坏性,可反复拆卸;便于后期对壳体内的电路板组件进行维护;同时壳体上预置有通孔和显示屏窗口以及透明面板,便于功能(温湿度和时间)的显示。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可快速反复拆卸且拆卸无破坏性,便于后期的维护;且便于功能的显示。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智能插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的后视图;
[0024]图3是图1的结构分解图;
[0025]图4是图3中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3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1的正视图;
[0028]图7是图6中A_A向剖视图;
[0029]图8是图6中B

B向剖视图;
[0030]图9是图3中后壳与中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

前壳,11

前面板,111

第一插孔,112

凹槽,113

通孔,114

显示屏窗口,115

透明面板,12

第一侧板,13

第二侧板,14

第三侧板,141

防错缺口,15

第四侧板,16

限位框体,161

连接筋板,17

第一卡槽结构,18

卡凸结构,19

第一散热风口,2

后壳,21

后面板,211

开口部,212

定位槽,213

安装孔,22

第五侧板,23

第六侧板,24

第七侧板,241

延伸定位部,25

第八侧板,26

第二卡槽结构,27

缺口,28

卡扣结构,29

附加壳,291

变压器安装腔,292

导电元件安装腔,293

第二散热风口,294

端子安装座,3

中壳,3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卡凸结构和第一卡槽结构,所述前壳的一侧部设有防错缺口;所述后壳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凸结构卡合的第二卡槽结构和与所述防错缺口配合的延伸定位部,所述后壳的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结构卡合的卡扣结构;且,所述前壳上设有第一插孔和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面上设有通孔和显示屏窗口,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透明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前面板、与所述前面板固定连接的前壳侧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前面板上的限位框体;所述限位框体与所述前壳侧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槽结构;所述前壳侧板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卡凸结构,且所述第三侧板上设有所述防错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内侧壁上均设有两个所述卡凸结构,所述防错缺口设置有于两个,且位于两个对应所述卡凸结构之间;所述卡凸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三个卡凸,所述卡凸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体与所述前壳侧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筋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侧板上设有第一散热风口。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效光祝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兴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