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98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包括头部端子和尾部端子,头部端子包括头部端子本体、头部端子连接体和头部端子螺纹杆,所述头部端子本体、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和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依次采用一体成型固定连接,尾部端子包括尾部端子本体和尾部端子套环,尾部端子套环一体成型在尾部端子本体中部,所述尾部端子本体上开设有螺纹盲孔,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螺纹盲孔内,当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盲孔内,且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的底部与所述尾部端子本体的顶部相互抵接时,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的底部与所述弹性件相互抵接,此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采用此种结构,达到防松动且可更换的目的。动且可更换的目的。动且可更换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插座端子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GB/T20234.12.3

2015标准中定义的充电插座是目前国内乘用车和商用车上普遍使用的插座结构。该充电插座在新能源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需要不断的充电。每次充电都会涉及一次插入和拔出,随着充电功率的不断提高,端子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升也随之升高。端子在长期插拔和发热过程中会有应力丧失,从而导致插拔力降低,接触电阻变大和温升变高而失效,而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端子为不可更换结构,当发生端子失效的时候整根充电线束就得更换,这样维修费用较高,而实现端子可更换技术,则可以大大降低维修费用,延长充电插座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达到防松动且可更换的目的。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包括头部端子和尾部端子;
[0005]所述头部端子包括头部端子本体、头部端子连接体和头部端子螺纹杆,所述头部端子本体、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和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依次采用一体成型固定连接;
[0006]所述尾部端子包括尾部端子本体和尾部端子套环,尾部端子套环一体成型在所述尾部端子本体中部,所述尾部端子本体上开设有螺纹盲孔;
[0007]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螺纹盲孔内,当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盲孔内,且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的底部与所述尾部端子本体的顶部相互抵接时,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的底部与所述弹性件相互抵接,此时,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0008]进一步,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平面。
[0009]进一步,所述尾部端子套环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平面。
[0010]进一步,所述螺纹盲孔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2]头部端子螺纹杆与螺纹盲孔螺纹连接不仅起到将头部端子与尾部端子相互连接固定的目的,还起到可拆卸的目的,弹性件通过其自身变形产生反作用力来防止螺纹松动,设置弹性件相比无弹性件不仅具备抗振能力,而且弹性件置入螺纹盲孔内未占据太多空间,从而可保证头部端子上的接触面和部尾端子上的接触面在接合时具备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接触电阻和温升;
[0013]综上,采用此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能够达到防松动且可更换的目
的。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的立体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的爆炸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的头部端子的立体图;
[0017]图4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的弹性件的立体图;
[0018]图5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的尾部端子的立体图;
[0019]图6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的尾部端子的另一立体图;
[0020]图7是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的另一爆炸图。
[0021]图中:1、头部端子;11、头部端子本体;12、头部端子连接体;121、第一平面;13、头部端子螺纹杆;2、弹性件;3、尾部端子;31、尾部端子本体;32、尾部端子套环;321、第二平面;33、螺纹盲孔;3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技术之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4]请参阅图1所示,并参阅图2

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施方案:
[0025]本技术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之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包括头部端子1和尾部端子3;
[0026]所述头部端子1包括头部端子本体11、头部端子连接体12和头部端子螺纹杆13,所述头部端子本体11、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12和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13依次采用一体成型固定连接;
[0027]所述尾部端子3包括尾部端子本体31和尾部端子套环32,尾部端子套环32一体成型在所述尾部端子本体31中部,所述尾部端子本体31上开设有螺纹盲孔33;
[0028]还包括弹性件2,所述弹性件2设置在所述螺纹盲孔33内,当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13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盲孔33内,且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12的底部与所述尾部端子本体31的顶部相互抵接时,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13的底部与所述弹性件2相互抵接,此时,所述弹性件2处于压缩状态;
[0029]头部端子螺纹杆13与螺纹盲孔33螺纹连接不仅起到将头部端子1与尾部端子3相互连接固定的目的,还起到可拆卸的目的,弹性件2通过其自身变形产生反作用力来防止螺纹松动,设置弹性件2相比无弹性件不仅具备抗振能力,而且弹性件2置入螺纹盲孔33内未占据太多空间,从而可保证头部端子1上的接触面和部尾端子3上的接触面在接合时具备足
够大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接触电阻和温升;
[0030]综上,采用此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能够达到防松动且可更换的目的;
[0031]在头部端子1和尾部端子3连接之前,将弹性件2放入螺纹盲孔33中,然后,头部端子1旋入尾部端子3中,头部端子螺纹杆13不断向尾部端子螺纹盲孔33内推进,在头部端子连接体12与尾部端子本体31贴合之前,头部端子螺纹杆13的底部与弹性件2的顶部接触,头部端子连接体12与尾部端子本体31接触后弹性件2受压变形产生反作用力来防止螺纹松动。
[0032]头部端子连接体12和尾部端子本体31接触后为主要电能传输通道,头部端子螺纹杆13和螺纹盲孔33接触点为另一电能传输通道。
[0033]进一步,所述的头部端子1为可更换零件,头部端子1可以是冠簧结构,也可以是劈槽结构(如图7)。它不仅可以实现头部端子1的更换还可以改变端子的结构,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0034]进一步,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1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平面121;
[0035]设置第一平面121起到更换过程无需特殊工具,用普通活动扳手就能实现更换。
[0036]进一步,所述尾部端子套环3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平面321;
[0037]设置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可更换插座端子结构,包括头部端子(1)和尾部端子(3);所述头部端子(1)包括头部端子本体(11)、头部端子连接体(12)和头部端子螺纹杆(13),所述头部端子本体(11)、所述头部端子连接体(12)和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13)依次采用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所述尾部端子(3)包括尾部端子本体(31)和尾部端子套环(32),所述尾部端子套环(32)一体成型在所述尾部端子本体(31)中部,所述尾部端子本体(31)上开设有螺纹盲孔(3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2),所述弹性件(2)设置在所述螺纹盲孔(33)内,当所述头部端子螺纹杆(13)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盲孔(33)内,且所述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军刚熊向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德泰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