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369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人脸识别装置本体、缓震结构、缓震箱、缓震管、内螺纹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滑块、和第三弹簧和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操作人员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地点使用,来往的高铁带来的震动会给内螺纹管一个向上的力,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会向上推动滑块,从而滑块会挤压较小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会将动能缓解,从而剩余的震动会传递到缓震箱,因为缓震箱会将力量传递到第一弹簧,将最后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的力最小化,所以该装置能够让人脸识别装置本体更稳定的工作,缓解高铁经过而带来的震动。缓解高铁经过而带来的震动。缓解高铁经过而带来的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具体为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属于智能识别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总称,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0003]对于现有的一些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在使用中因为高铁经过会有些许震动,会对识别装置造成一定的损坏,并且人脸识别的精确度也大大降低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能够让人脸识别装置本体更稳定的工作,缓解高铁经过而带来的震动。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人脸识别装置本体,所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包括缓震结构,所述缓震结构包括缓震箱、缓震管、内螺纹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滑块和第三弹簧,所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缓震箱,所述缓震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缓震管,所述缓震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缓震管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所述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内螺纹管之间夹持固定有所述第三弹簧,所述内螺纹管的一端设有调节结构。
[0006]优选的,即为了为了更好的让内螺纹管上升,放置在内螺纹管上升的时候带着人脸识别装置本体旋转,所述调节结构包括限位块,所述内螺纹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限位块。
[0007]优选的,为了更好的将该装置放在地面上,使得增加了该装置的稳定性,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内螺纹管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所述固定板。
[0008]优选的,即为了调节人脸识别装置的高度,使得在一些低洼的路段上也可以使用该装置,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外螺纹管,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与所述内螺纹管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为了更好的旋转外螺纹管,使得调节人脸识别装置本体更方便,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转杆、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外螺纹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
[0010]优选的,为了更好的调节该装置的高度,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所述调节
结构还包括把手,所述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把手。
[0011]优选的,为了增加接触地面面积,从而可以让该装置更好的放在指定地点,所述调节结构还包括脚架,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脚架。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操作人员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地点即可使用,来往的高铁带来的震动会给内螺纹管一个向上的力,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三弹簧,第三弹簧会向上推动滑块,从而滑块会挤压较小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会将动能缓解,从而剩余的震动会传递到缓震箱,因为缓震箱会将力量传递到第一弹簧,将最后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的力最小化,同时该装置还设有调节结构可以很好的调节内螺纹管的高度,所以该装置能够让人脸识别装置本体更稳定的工作,缓解高铁经过而带来的震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的人脸识别装置本体和缓震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1、人脸识别装置本体,2、缓震结构,21、缓震箱,22、缓震管,23、内螺纹管,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滑块,27、第三弹簧,3、调节结构,31、固定板,32、转杆,33、把手,34、脚架,35、外螺纹管,36、第一锥形齿轮,37、第二锥形齿轮,3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人脸识别装置本体1,所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1包括缓震结构2,所述缓震结构2包括缓震箱21、缓震管22、内螺纹管23、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滑块26和第三弹簧27,所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24,所述第一弹簧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缓震箱21,所述缓震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缓震管22,所述缓震管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25,所述缓震管22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所述内螺纹管23,所述内螺纹管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26,所述滑块26与所述第二弹簧25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6与所述内螺纹管23之间夹持固定有所述第三弹簧27,所述内螺纹管23的一端设有调节结构3。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调节结构3包括限位块38,所述内螺纹管2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限位块38。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调节结构3还包括固定板31,所述内螺纹管23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所述固定板31。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调节结构3还包括外螺纹管35,所述固定板3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所述外螺纹管35,所述外螺纹管35与所述内螺纹管23螺纹连接。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调节结构3还包括转杆32、第一锥形齿轮36和第二锥形齿轮37,所述固定板3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杆32,所述转杆32的一端
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7,所述外螺纹管3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36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37相互啮合。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调节结构3还包括把手33,所述转杆3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把手33。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调节结构3还包括脚架34,所述固定板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所述脚架34。
[0025]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操作人员将该装置移动到指定地点使用,来往的高铁带来的震动会给内螺纹管一个向上的力,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三弹簧27,第三弹簧27会向上推动滑块26,从而滑块26会挤压较小的第二弹簧25,第二弹簧25会将动能缓解,从而剩余的震动会传递到缓震箱,因为缓震箱会将力量传递到第一弹簧24,将最后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1的力最小化,同时该装置还设有调节结构3可以很好的调节内螺纹管的高度,只需要转动把手33带动与其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包括人脸识别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1)包括缓震结构(2),所述缓震结构(2)包括缓震箱(21)、缓震管(22)、内螺纹管(23)、第一弹簧(24)、第二弹簧(25)、滑块(26)和第三弹簧(27),所述人脸识别装置本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弹簧(24),所述第一弹簧(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缓震箱(21),所述缓震箱(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缓震管(22),所述缓震管(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弹簧(25),所述缓震管(22)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所述内螺纹管(23),所述内螺纹管(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26),所述滑块(26)与所述第二弹簧(25)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6)与所述内螺纹管(23)之间夹持固定有所述第三弹簧(27),所述内螺纹管(23)的一端设有调节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3)包括限位块(38),所述内螺纹管(2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限位块(3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站智能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珍王东旭田振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