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式充电桩车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02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光伏式充电桩车棚,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顶杆和底杆,所述顶杆位于底杆的上方,所述顶杆的下端与底杆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顶杆的内部贯穿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叶,所述动力杆的的底端贯穿保护壳并延伸至保护壳的内部,所述动力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该装置通过在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相互传动的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利用风力带动风叶和动力杆,从而实现对设置在横杆上方的太阳能板转动,使太阳能板能够尽可能的被太阳直射,增强了蓄电能力,且利用风力带动太阳能板转动,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式充电桩车棚


[0001]本技术涉及车棚
,尤其是涉及光伏式充电桩车棚。

技术介绍

[0002]车篷(又名车棚),作为户外保护车辆的屏障,是用来保护车辆不受损伤的防护性建筑物,主要有遮风、挡雨、防晒、美化景观、防高空坠物等功能,常见于住宅楼、别墅小区、公司企业、学校、商店、体育馆、工厂、政府机构等户外私人或公共场所中。
[0003]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随着国家号召绿色出行,电动车的技术也来越成熟,电动车成为了经济性交通的首选,但是由于山区电力资源匮乏,导致电动车在山区充电麻烦,因此电动车很难在山区推广使用;2.光伏太阳能面板在长时间使用后,会被灰尘遮挡影响光伏太阳能面板的吸收太阳能,造成光伏太阳能面板的发电能力降低。
[0004]为此,提出光伏式充电桩车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光伏式充电桩车棚,该装置通过在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相互传动的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利用风力带动风叶和动力杆,从而实现对设置在横杆上方的太阳能板转动,使太阳能板能够尽可能的被太阳直射,增强了蓄电能力,且利用风力带动太阳能板转动,减少了能量的消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光伏式充电桩车棚,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顶杆和底杆,所述顶杆位于底杆的上方,所述顶杆的下端与底杆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顶杆的内部贯穿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叶,所述动力杆的的底端贯穿保护壳并延伸至保护壳的内部,所述动力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保护壳左右两侧内表面之间且位于第一锥齿轮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锥齿轮的左方套设有第一齿轮,两个所述保护壳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左侧保护壳和右侧保护壳,所述支撑杆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前后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底端与横杆顶端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遮挡板的顶部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太阳能板,右侧所述底杆外表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杆和底杆将支撑机构固定于地面上方,通过横杆和竖杆的配合支撑固定遮挡板,然后在遮挡板的上方安装太阳能板,连接太阳能板和蓄电池,通过太阳能板给蓄电池供电,解决了山区供电困难的问题,利用风力吹动风叶使动力杆转动,动力杆带动设置在其下端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同时带动转轴和第一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同方向转动,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第二
齿轮反方向转动,第二齿轮在转动时带动支撑杆和横杆转动,从而实现对设置在横杆上方的太阳能板转动,使太阳能板能够尽可能的被太阳直射,增强了蓄电能力,且利用风力带动太阳能板转动,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遮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部与太阳能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且位于套筒的上方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调节机构支撑太阳能板,并利用调节机构中的调节螺母,拧动调节螺母在螺纹杆的外表面转动,使得螺纹杆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在不借助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快速调节太阳能板与遮挡板之间的距离。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有四组,且均匀分布在太阳能板与遮挡板之间。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四组调节机构,使得太阳能板与遮挡板之间固定更加稳定,且通过提升不同高度的螺纹杆,使得能够调节太阳能板的角度,使得车棚在不同地区使用时,都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机构来使太阳能板面对太阳。
[0012]优选的,两个所述保护壳相互靠近的一侧且位于横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视形状为三角形。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保护壳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块,使得支撑杆在带动横杆、遮挡板和太阳能板转动时,到达一定位置后会被限位块的一侧斜面阻挡,避免支撑杆旋转过多角度,使得太阳能板面朝地面,无法吸收太阳能。
[0014]优选的,所述顶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拨杆,两个所述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软毛刷,所述拨杆的顶部与风叶处于同一水平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风叶的碰撞,使得设置在连接杆一侧的拨杆间歇转动,从而带动软毛刷扫过太阳能板的上方,从而清理太阳能板的表面,避免长久使用后灰尘遮挡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降低蓄电能力。
[0016]优选的,所述软毛刷的下端设置有软毛,所述刷毛长度大于软毛刷与太阳能板的垂直的距离。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软毛刷下端的软毛,可以清扫太阳能板,且软毛不会对太阳能板刮伤,且通过设置长度大于软毛刷与太阳能板垂直距离的软毛使得软毛能够清扫的面积加大,从而清扫整个太阳能板顶端表面。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在保护壳的内部设置有相互传动的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利用风力带动风叶和动力杆,从而实现对设置在横杆上方的太阳能板转动,使太阳能板能够尽可能的被太阳直射,增强了蓄电能力,且利用风力带动太阳能板转动,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0020]2、通过利用风叶的碰撞,使得设置在连接杆一侧的拨杆间歇转动,从而带动软毛刷扫过太阳能板的上方,从而清理太阳能板的表面,避免长久使用后灰尘遮挡太阳能板吸收太阳能,降低蓄电能力。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右侧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支撑机构;2、顶杆;3、底杆;4、保护壳;5、动力杆;6、风叶;7、第一锥齿轮;8、转轴;9、第二锥齿轮;10、第一齿轮;11、支撑杆;12、第二齿轮;13、横杆;14、遮挡板;15、竖杆;16、太阳能板;17、套筒;18、螺纹杆;19、调节螺母;20、限位块;21、连接杆;22、拨杆;23、软毛刷;24、软毛;25、蓄电池;26、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伏式充电桩车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所述支撑机构(1)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机构(1)包括顶杆(2)和底杆(3),所述顶杆(2)位于底杆(3)的上方,所述顶杆(2)的下端与底杆(3)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壳(4),所述顶杆(2)的内部贯穿有动力杆(5),所述动力杆(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叶(6),所述动力杆(5)的底端贯穿保护壳(4)并延伸至保护壳(4)的内部,所述动力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保护壳(4)左右两侧内表面之间且位于第一锥齿轮(7)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外表面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7)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9),所述转轴(8)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二锥齿轮(9)的左方套设有第一齿轮(10),两个所述保护壳(4)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左右两侧分别贯穿左侧保护壳(4)和右侧保护壳(4),所述支撑杆(1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齿轮(10)相啮合的第二齿轮(12),所述支撑杆(1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横杆(13),所述横杆(13)的前后两端之间固定连接有遮挡板(14),所述遮挡板(14)的底端与横杆(13)顶端的中间固定连接有竖杆(15),所述遮挡板(14)的顶部通过调节机构(26)连接有太阳能板(16),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晓雷罗发明刘家旺王红健郝洪波呼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厚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