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峰专利>正文

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300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其中,该防伪结构的基层上设有特征区域,且该特征区域上设有防伪单元被分切形成的保留部,该防伪单元被分切后的另外的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及防伪方法是将设于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的防伪单元分切为保留部与分离部,该防伪单元上设有特征物;该保留部留下与防伪结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贴在产品上,该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消费者将产品上的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获取的分离部的印刷图形进行核对,观察其虚实对接后是否是完整的字、字组、图案,而确定该产品的真伪。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核对防伪技术,从而真正实现了易于识别,难以伪造的防伪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利用将结构特征进行分切后,通过虚实两半的核对进行防伪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防伪技术要达到的目的是不易伪造,最易识别。利用防伪标识进行防伪是一种常用的防伪手段,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检验方便而且便于消费者在任何场合下进行识别,但其缺点是防伪手段单一,易被造假者仿冒。为此,人们开始在标识上印设密码数值,并利用计算机密码数据库自动联网对密码数值进行查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实践证明发现仿冒者会采用一码多印、盗码印刷的手法来仿冒真实的密码数据标识,从而此种密码防伪技术依然达不到防伪的目的。中国专利99801139.8公开了一种纹理结构防伪方法和相应的纹理结构防伪标识物。该技术是将防伪标识物本身材料所具有的不易伪造的结构纹理特征用分区域的方法予以标定编码,再将每一防伪标识物特有的标定编码排列组合成组,收入计算机数据库以备电话查询纹理分布进行证实。该方法实际上是将标识物载体天然的随机纹理等特征收集起来以随时备用验证防伪标识物载体的真伪,该方法的缺点是极为明显的首先,其中所用到的电话验证的回答是“有与无”,是一种不确定的回答,不准确,查询是人工的,不能实现自动查询,对于查询者来说,要想通过肉眼辨认随机的载体纹理特征进行比对、验证的难度较大;要增加防伪精度就必须增加区域划分的细度,从而使得防伪实现步骤太多,防伪手段更为复杂,成本太高,识别手段单一,消费者不能真正实现自己识别。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公知防伪技术存在的问题,乃决心凭其从事本领域多年研发、制造的经验,经多次的开发改良后终于产生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将,其将防伪结构的特征防伪单元进行分切,将防伪结构上保留的一半实物结构与分开设置的另一半图案进行实虚核对,以辨别产品的真伪。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其基层上设有特征区域,且该特征区域上设有防伪单元被分切形成的保留部,该防伪单元被分切后的另外的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使用者可通过核对该保留部与该分离部图形的拼对是否为完整的字、组合图案来确认产品的真伪。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其包括(a)形成一防伪结构,该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内的防伪单元内设有特征物;(b)分切位于该特征区域的防伪单元,以形成保留部及分离部,其中,具有该保留部的防伪结构可使用到产品或外包装上;(c)设置分离部的图案,使其与该保留部分开;使用者可通过组合拼对该保留部的实物与另外分开设置的分离部的图案进行产品真伪的核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分切式结构防伪方法,其包括将设于防伪结构的特征区域的防伪单元分切为保留部与分离部,该防伪单元上设有特征物;该保留部留下与防伪结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贴在产品或包装盒上,该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消费者将产品上的保留部的实物结构与获取的分离部的印刷图形进行核对,观察其对接后是否是完整的字、字组、图案,而确定该产品的真伪。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制成的防伪结构中,其表层、基层与表层之间至少部分区域设有包含随机旋转的文字及手写体、不同颜色的图形、同一颜色的不同图形的特征层,利用上述防伪方法,与公知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物属于公众极为熟悉的对象,其特征明显,更容易辨识与接受,非常直观,可以通过查询识别真伪,也可以直接组合、核对以识别真伪。由此,本专利技术的查询结果更准确;如果以文字、图案以及手写文字来实现,则可进一步有效防止假冒;特征层的形成区域可通过阴刻或阳刻等方式形成凹凸感,不仅便于识别,而且更增加了伪造的难度;如以单个特征为单元进行分切后再通过随机抛洒组合成特征图形,再配合防伪方法将防伪单元分切成两半,保留部使用于产品标识上,另一半分离部只保留电子图片于数据库中或芯片中,或将其印刷图形印刷在标签的底部,再覆盖起来,通过虚实直接核对或查询核对并告知消费者,则可使本专利技术的防伪结构难以被不法者伪造,从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可将另一半防伪特征及特征随机组合图片发送给查询者,与实物结构进行核对,从而使得核对过程更为准确。最后,传统的电话防伪、纹理防伪、文字防伪都是建立在查询的基础上,不查询则无法知道产品的真伪,由于查询率极低(2%),从而导致绝大部分(98%)使用者的不知真伪。而本专利技术既可立即拼对,又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抽查查询,可同时保证查询的方便性及准确性,且可兼用于低端或高端产品的防伪。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核对防伪技术,从而真正实现了防伪的目的易于识别,难以伪造,为各种产品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解决方案。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分切前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分切时的示意图。图1C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D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1E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沿分切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分切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分切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分切式防伪方法的核对、查询部分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防伪结构11、基层 110、特征区域111、信息区域 115、序号 12、防伪单元120、特征层121、初始载体 122、特征物123、保留部125、分离部129、特征码15、表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A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1,其基层11上设有特征区域110,且该特征区域110上设有防伪单元12分切形成的保留部123,该防伪单元12分切后的另外的分离部125与该保留部123分开设置,使用者可通过核对该保留部123与该分离部125是否为正确、完整的组合图案来确认产品的真伪。如图1A、图1B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分切式防伪结构1的基层11包含有特征区域110和信息区域111,信息区域111可印设有序号、条形码及查询提示信息(可包括抽查电话、网址)等内容,该特征区域110上贴设有防伪单元12,防伪单元12包括特征层120,特征层120包括初始载体121及设置于其上的特征物122。初始载体121可为安全线、软塑料、软木条、塑料薄膜、金属薄膜、布、化学纸、合成纸、复合纸或铜版纸等,而特征物122则可为随机旋转的文字层、纤维(可为彩色)、图形物、各种形状物(还可未不同颜色的同一形状物)、杂质、印刷物、雕刻物、木片及/或树叶,等等,此案并不加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特征物122为随机旋转的文字层,该文字层可以阳刻、阴刻或印刷的方式实现在初始载体121上以构成该特征层120,该文字层并不限于印刷体文字,还可为手写文字,且每个文字可为任意角度的摆放状态。该文字可为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各种文字,如英文、藏文等。为了明确各文字的旋转角度,还可以在文字周围加设一带有刻度的圆框,以提示使用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切式防伪结构,其基层上设有特征区域,且该特征区域上设有防伪单元被分切形成的保留部,该防伪单元被分切后的另外的分离部与该保留部分开设置,使用者可通过核对该保留部与该分离部图形的拼对是否为完整的字、组合图案来确认产品的真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存李婕
申请(专利权)人:李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