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髂静脉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03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髂静脉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环形结构;所述髂静脉支架在轴向方向依次包括相邻设置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所述第二支撑区域适于支撑在髂静脉的病变位置;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和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均小于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髂静脉支架,不会对髂静脉血管内皮组织造成较大的压迫,可减少支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最终实现减少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善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善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髂静脉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髂静脉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髂静脉压迫综合症是指髂静脉血管受到髂动脉和骶髂骨的共同压迫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是支架介入治疗,支架介入治疗具有对人体创伤小、操作简单,并且在支架植入后血管通畅率高等优点。
[0003]临床上,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基本都是使用扩大血管直径的动脉外周血管支架,由于动脉血管壁厚,弹性大等特点,动脉支架具有较大的径向支撑力;但是,由于静脉血管壁薄,弹性小等特点,当把适用于动脉血管的支架植入到髂静脉之后,病变位置及病变位置两侧均会受到较大的支撑力。
[0004]该支架对病变位置提供的支撑力是合适的,但是,会对髂静脉的非病变位置的血管内皮组织产生较大压迫,进而可能会对该处的血管组织造成损伤,诱发血管内皮组织异常增生,增加再狭窄发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将适用于动脉血管的支架植入到髂静脉之后,会对髂静脉的非病变位置的血管内皮组织产生较大压迫,进而可能会对该处的血管组织造成损伤,诱发血管内皮组织异常增生,增加再狭窄发生的概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髂静脉支架。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髂静脉支架,为环形结构;所述髂静脉支架在轴向方向依次包括相邻设置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所述第二支撑区域适于支撑在髂静脉的病变位置;
[0007]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和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均小于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力。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由多个第一支撑单元沿轴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撑区域由多个第二支撑单元沿轴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由多个第三支撑单元沿轴向连接而成;
[0009]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由多个第一支撑体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由多个第二支撑体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三支撑单元由多个第三支撑体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
[0010]所述第一支撑体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和第三支撑体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髂静脉支架的长度为5cm

30cm,,直径为1.0cm

2.0cm。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长度为S1,S1为1cm

6cm;所述第二支撑区域的长度为S2,S2为2cm

9cm;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的长度为S3,S3为2cm

15cm。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的长度。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和所述第三支撑体之间均通过连接筋进行连接。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的截面宽度为W1,W1为0.5cm

1cm;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截面宽度为W2,W2为0.1cm

0.5cm;所述第三支撑体的截面宽度为W3,W3为0.5cm

1cm。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结构与所述第三支撑区域的结构相同。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均为多边形。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均为六边形。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髂静脉支架,在轴向方向上依次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所述第一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和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均小于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力;
[0021]将该髂静脉支架植入后,第二支撑区域支撑在在该髂静脉的病变位置即受压迫的区域,第二支撑区域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支撑力,撑开受压迫位置;第一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在受压迫区域的两侧(未受压迫的区域),提供较小的支撑力,不会对髂静脉血管内皮组织造成较大的压迫,可减少支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最终实现减少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髂静脉支架,在本方案中,通过改变支撑体的大小和数量而实现支撑区域的支撑力的大小;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和第三支撑体的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即在一个第二支撑单元中的第二支撑体的数量较多,第二支撑体的密度大,支撑力增强;一个第一支撑单元中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单元中的第三支撑体的数量较少,第一支撑体和第三支撑体密度小,支撑力减弱。
[002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髂静脉支架,所述髂静脉支架的长度为5cm

30cm,直径为1.0cm

2.0cm;既可以保证支架覆盖整个病变区域,又能使支架适当伸入下腔静脉,防止支架植入后发生移位问题。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髂静脉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的髂静脉支架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所示的髂静脉支架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第一支撑区域;2、第二支撑区域;3、第三支撑区域;4、第一支撑体;5、第二支撑体;6、第三支撑体;7、连接筋;8、第一支撑单元;9、第二支撑单元;10、第三支撑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为环形结构;所述髂静脉支架在轴向方向依次包括相邻设置第一支撑区域(1)、第二支撑区域(2)和第三支撑区域(3);所述第二支撑区域(2)适于支撑在髂静脉的病变位置;所述第一支撑区域(1)的支撑力和第三支撑区域(3)的支撑力均小于第二支撑区域(2)的支撑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1)由多个第一支撑单元(8)沿轴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撑区域(2)由多个第二支撑单元(9)沿轴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三支撑区域(3)由多个第三支撑单元(10)沿轴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支撑单元(8)由多个第一支撑体(4)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支撑单元(9)由多个第二支撑体(5)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三支撑单元(10)由多个第三支撑体(6)沿周向方向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支撑体(4)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和第三支撑体(6)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体(5)的在径向方向的截面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髂静脉支架的长度为5cm

30cm,直径为1cm

2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髂静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区域(1)的长度为S1,S1为1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宇陈增胜邓小燕樊瑜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