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1470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和系统,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实际关键参数;基于预测模型和实际关键参数,确定储层品质因子;根据储层品质因子,确定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充分应用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确定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3%的储层厚度和缝洞发育程度作为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并建立储层品质因子与关键参数的预测模型,进而对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进行平面综合预测,解决了使用单一参数预测优质储层分布精度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优质储层分布预测的先进性和准确性,有效指导勘探开发工作。效指导勘探开发工作。效指导勘探开发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
,特别涉及一种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碳酸盐岩油气藏是全球最为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其油气资源量占油气资源总量的50%以上,油气产量约占油气总产量的60%。中国近年来也在四川盆地川中寒武系龙王庙组与震旦系灯影组、塔里木盆地塔中奥陶系鹰山组和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奥陶系马家沟组等不同盆地多个层系发现了多个大型碳酸盐油气藏,由于碳酸盐岩气藏普遍具有强非均质性和埋藏深特点,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检测具有较强的多解性,需开展优质储层的精细检测从而来推动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工作。
[0003]目前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主要是从缝洞发育程度、储层厚预测度等方面开展,在缝洞识别方面,从叠后数据的相干分析、曲率属性到叠前数据的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等多个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缝洞识别精度;在储层预测方面,从叠后的递推反演、模型反演、地震统计学反演到叠前的弹性阻抗反演、扩展弹性阻抗反演等方法,来不断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但上述方法仅仅是从缝洞或储层厚度单个方面来提高预测方面的先进性和准确性,从而来达到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但对于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其普遍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碳酸盐岩储层品质的好坏受沉积环境、古地貌形态、缝洞发育程度、储层厚度和孔隙度大小等多种因素影响,仅依靠缝洞发育程度或储层厚度或其它的单一因素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支撑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的勘探开发。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应用多项参数对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进行预测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包括:
[0005]获取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实际关键参数;
[0006]基于预测模型和实际关键参数,确定储层品质因子;
[0007]根据储层品质因子,确定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
[0008]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获取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实际关键参数前进行以下操作:
[0009]确定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类型;
[0010]所述确定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类型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1]通过钻井类别资料,确定主要产层为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
[0012]对所述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进行测井精细解释,确定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主要特征参数的预定值;其中,所述主要特征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缝洞发育程度;
[0013]通过区域地质认识与所述主要特征参数,确定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和缝洞发育程度作为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同时确定关键参数的预定值。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预测模型为:
[0015]ER=a1*x
n1
+a2*x
n2
+a3*x
n3
[0016]其中,ER:优质储层因子;x
n1
:岩溶相带;x
n2
: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x
n3
:缝洞发育程度;a1、a2和a3:调节系数,取值范围0

1。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系数通过已知研究区钻井的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缝洞发育程度及钻井类别资料确定。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获取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实际关键参数包括以下子步骤:
[0019]确定能够表征所述关键参数的地震属性;
[0020]确定能够识别所述地震属性的地震预测技术;
[0021]使用所述地震预测技术对待研究区的地震属性进行识别,对地震属性进行粗化赋值,获取待研究区的实际关键参数。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地震相属性、孔隙度反演属性和各向异性属性;
[0023]所述地震相属性用于表征岩溶相带;所述地震相属性通过波形聚类得到;
[0024]所述孔隙度反演属性用于表征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所述孔隙度反演属性通过相控地震反演得到;
[0025]所述各向异性属性用于表征缝洞发育程度;所述各向异性属性通过叠前各向异性分析得到。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基于预测模型和实际关键参数,确定储层品质因子包括以下子步骤:
[0027]统计分析已知待研究区钻井的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和缝洞发育程度,根据预测模型得到已知待研究区钻井的储层品质因子,并通过钻井类别资料确定待研究区的储层品质因子标准。
[0028]一种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系统,包括:
[0029]参数装置,用于确定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类型;
[0030]获取装置,用于获取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实际关键参数;
[0031]确定装置,用于基于预测模型和实际关键参数,确定储层品质因子;
[0032]预测装置,用于根据储层品质因子,确定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
[0033]更进一步地,所述参数装置,具体用于:
[0034]通过钻井类别资料,确定主要产层为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
[0035]对所述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进行测井精细解释,确定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主要特征参数的预定值;其中,所述主要特征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缝洞发育程度;
[0036]通过区域地质认识与所述主要特征参数,确定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和缝洞发育程度作为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同时确定关键参数的预定值。
[0037]更进一步地,所述获取装置,具体用于:
[0038]确定能够表征所述关键参数的地震属性;
[0039]确定能够识别所述地震属性的地震预测技术;
[0040]使用所述地震预测技术对待研究区的地震属性进行识别,对地震属性进行粗化赋值,获取待研究区的实际关键参数。
[0041]更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装置,具体用于:
[0042]统计分析已知待研究区钻井的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和缝洞发育程度,根据预测模型得到已知待研究区钻井的储层品质因子,并通过钻井类别资料确定待研究区的储层品质因子标准。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充分应用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确定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3%的储层厚度和缝洞发育程度作为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并建立储层品质因子与关键参数的预测模型,进而对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进行平面综合预测,解决了使用单一参数预测优质储层分布精度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优质储层分布预测的先进性和准确性,有效指导勘探开发工作。
[0044]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实际关键参数;基于预测模型和实际关键参数,确定储层品质因子;根据储层品质因子,确定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实际关键参数前进行以下操作:确定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类型;所述确定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类型包括以下子步骤:通过钻井类别资料,确定主要产层为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对所述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进行测井精细解释,确定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主要特征参数的预定值;其中,所述主要特征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缝洞发育程度;通过区域地质认识与所述主要特征参数,确定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和缝洞发育程度作为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关键参数,同时确定关键参数的预定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模型为:ER=a1*x
n1
+a2*x
n2
+a3*x
n3
其中,ER:优质储层因子;x
n1
:岩溶相带;x
n2
: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x
n3
:缝洞发育程度;a1、a2和a3:调节系数,取值范围0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数通过已知研究区钻井的岩溶相带、孔隙度大于预定值的储层厚度、缝洞发育程度及钻井类别资料确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预测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实际关键参数包括以下子步骤:确定能够表征所述关键参数的地震属性;确定能够识别所述地震属性的地震预测技术;使用所述地震预测技术对待研究区的地震属性进行识别,对地震属性进行粗化赋值,获取待研究区的实际关键参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分布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震属性包括地震相属性、孔隙度反演属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豫包世海郭晓龙张林张静闫海军夏钦禹俞霁晨杨荣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