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规防伪物流数据标签与电子标签关联使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146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常规防伪物流数据标签与电子标签关联使用的方法。在集装箱包装中,分层次设置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和常规物流防伪标签组合,互相关联分别对应,构成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电子标签系统;常规物流防伪标签数据经加密运算转化为密文信息,写入相关RFID电子标签,建立关联对应的一对多的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结构;通过读写器,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存入的加密数据,还原成原始明文信息,即可查验,监控,管理产品的情况。使用此法,将常规防伪标签的静态信息与动态的数字信息结合,满足分层次防伪物流与数字化监管的需求;既可实施先进的防伪物流技术方案,使防伪与数字化监管方案容易推广;又可降低全部应用RFID电子标签所带来的高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伪物流标识技术范畴,具体涉及一种常规防伪物流数据标签与电子标签关 联使用的方法。技术背景传统物流防伪的缺点现在物流防伪方法采用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在常规物流防伪标的生 产厂家一次性生产出来,在大包装与小包装上,使用的物流防伪标识都是事先打印好的,这 样造成的问题是信息不适时、不准确;物流防伪数据要传递到标识生产厂家,存在一定的 泄密或丢失的风险;物流防伪标识在运输途中也有泄密和丢失的风险;没有采用无线射频识 别技术,不能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动态数字化监管流程。数码防伪技术综合运用了现代的数字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可以 给企业生产的每一件产品赋予一组唯一的、经过加密的防伪数码,并将该数码存储在计算机 数据库中;生产、营销或消费过程可方便地进行监管。例如,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写为RFID)是一种非接触 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透过外部材料获取相关数据, 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千预,可以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识别高 速运动的、单个或多个物体,它存储信息量非常大;是从事产品防伪物流数据管理,建立覆 盖全过程的动态数字化监管流程的理想技术手段;但是目前全部应用RFID电子标签成本偏 高,在各行业普遍推广还有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是利用电子标签芯片中具备唯一UID号的特点,研究数据结构、采用 加密算法(如PKI数字签名、MD5、 3DES等)、防伪数码与UID号的关联算法,建立新的 数字化监管数据库,使电子标签与常规防伪标签形成对应关系,从而帮助企业使用这种种常 规防伪物流数据标签与电子标签关联使用的方法,实现产品从生产、仓储、物流、销售、防 伪打假等全过程的数字化监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研制,其特征是 在一个产品的集装箱包装中,分层次设置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和常规物流防伪标签,构成产品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电子标签组合,互相关联,分别对应,构成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电子标签系统;现场采集常规物流防伪标签数据,进行加密运算处理,转化为密文信息,写入相关RFID 电子标签,建立关联对应的一对多的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结构;通过读写器装置,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存入的加密数据,还原成原始明文信息,即可査 验,监控,管理产品的情况;其中,所述WSft采集常规防伪标签数据是指,在现场将防伪物流数据信息打印到防伪标识上,一个箱标对应多个盒标,盒标贴到单件小包装上;箱标贴到中型包装上;所述的进行加密运算处理转化为密文信息,是指中型包装装入大型包装上时,采用在线的条形码数据采集器,釆集箱标上的数据信息,连同产品的编号、批号、生产时间、有效日 期等信息,以对应的关系上传到中心数据库,计算机使用专有应用软件对于釆集的条形码数 据及产品的编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进行加密运算处理,将明文信息转化为密文信息,通过在线RFID专用打印机,将密文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中,贴到大的包装上,对 应的一对多的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结构建立。上述的通过读写器装置还原成原始明文信息,是指离线通过授权使用嵌入读写器的应用 软件,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存入的加密数据,还原成原始明文信息,经信息对比实现防伪 物流监管。上述的分层次设置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和物流防伪标签是指一个外包装内装有多个中包装, 一个中包装内装有多个小包装,小包装内装有产品,其中a. 外包装设置唯一识别码的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总箱标;中包装设置电子标签或常规物流防伪标签的分箱标;小包装设置常规物流防伪标签的盒贴;盒贴,分箱标和总箱标构成产品标签组合;b. 多个小包装盒贴的明文信息转换成密文信息,汇集写入一个中包装的物流防伪标签分 箱标;多个中包装物流防伪标签分箱标的明文信息和密文信息一起转换成密文信息,汇总写 入一个外包装的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总箱标;盒贴上的产品明文信息汇集构成分箱标的密文信息,分箱标上的密文信息汇总构成无 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总箱标的密文信息,整体构成产品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电子标签组合。上述的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是由基材层,天线层和集成芯片层叠压复合构成的植入 芯片,天线层和集成芯片层电连接。上述的物流防伪标签,是由多层复合叠置的离型纸,粘胶,模压有激光全息防伪图像的 一次性PET镀铝膜,条形码的物流管理信息和表面的可刮开层构成。条形码可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信息,通过数据库建立条形码与商品信息的对应 关系,当条形码的数据上传到该控制计算机时,由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处理。常规防伪技术,例如,当盒贴采用一次性PET镀铝膜时,盒贴被揭起后,激光图象即 被破坏,可满足防伪标贴只能一次性使用的要求。数码防伪技术运用现代的数字加密技术,每一件产品上的防伪数码都是经过加密的、唯 一的,该防伪数码存储在该控制计算机数据库中。产品标签上的明文信息转化成密文信息, 可以节约数据信息在标签中^ff占空间,更为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数据加密及关联算法,建立电 子标签与本包装单元中多个物流防伪标签的对应关系,实现各个节点的防伪物流査询。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与之相匹配的读写器控制射频模块向标签发射读取信号, 并接受标签的应答,对标签的对象标识信息进行解码,将对象标识信息连同标签上其他相关 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RFID打印机可同时对RFID标签编码和进行条码、文字、图形打 印。即可直接把多个条形码信息进行打包,加密,输入RFID电子标签的可改写区域,使RFID标签与条码标签进行对应。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 使用这种常规防伪物流数据标签与电子标签关联使用的方法,将常规防伪标签的静 态的数字信息与动态的数字信息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层次对于防伪物流与数字化监管的需求; 既可以实施先进的防伪技术与物流技术结合的防伪物流技术方案,使防伪与数字化监管方案 容易推广;又可以降低全部应用RFID电子标签所带来的高成本。(2) 使用这种常规防伪物流数据标签与电子标签关联使用的方法,可以使厂商实现信息 化管理,提高产品出入库效率,避免窜货,减少缺货造成的损失,提高厂商资金的利用率, 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3) 使用这种常规防伪物流数据标签与电子标签关联使用的方法,可以使消费者购买商 品时,借助电子标签记载的信息査询产品的基本信息,结合物流防伪标识辨别产品的真伪, 可以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常规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电子标签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常规物流防伪标签的结构放大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jfc^式图1中,左側是总箱标,中间是分箱标,右侧是盒贴;图2中显示外包装1,中包装2,小包装3局部剖视示意图,4是衬垫;5是总箱标(电 子标签整体);6是分箱标;7是盒贴。图3中,显示常规物流防伪标签的结构放大剖视示意图,8是离型纸;9是粘胶层;10 是镀铝膜基材层;ll物流管理信息层;12表面可刮幵层。实施例产品防伪及数字化监管系统,主要硬件组成数据库服务器、电脑、条形码打印机、RFID 打印机、条形码数据采集器、RFID读写器、物流防伪标识、RFID电子标签等。主要软件组成 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常规防伪物流数据标签与电子标签关联使用的方法,其特征是:在一个产品的集装箱包装中,分层次设置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和常规物流防伪标签,构成产品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电子标签组合,互相关联,分别对应,构成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电子标签系统;现场采集常规物流防伪标签数据,进行加密运算处理,转化为密文信息,写入相关RFID电子标签,建立关联对应的一对多的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结构;通过读写器装置,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存入的加密数据,还原成原始明文信息,即可查验,监控,管理产品的情况;其中,所述的现场采集常规防伪标签数据是指,在现场将防伪物流数据信息打印到防伪标识上,一个箱标对应多个盒标,盒标贴到单件小包装上;箱标贴到中型包装上;所述的进行加密运算处理转化为密文信息,是指中型包装装入大型包装上时,采用在线的条形码数据采集器,采集箱标上的数据信息,连同产品的编号、批号、生产时间、有效日期等信息,以对应的关系上传到中心数据库,计算机使用专有应用软件对于采集的条形码数据及产品的编号、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等进行加密运算处理,将明文信息转化为密文信息,通过在线RFID专用打印机,将密文信息写入RFID电子标签中,贴到大的包装上,对应的一对多的防伪物流数据关联结构建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江巩坤石娜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泰宝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