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28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下储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包括输油组件和储油组件,所述输油组件设于储油组件左侧,所述输油组件右侧与储油组件左侧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结构强度高,便于拆装和检修,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进油结构实现了油品的输送,通过卡扣块实现进油结构固定在隧道内,不会脱落,保证输油的正常进行,松紧调节圈和调节开口能够更好的连接储油罐结构和进油结构,不会发生漏油的现象,增加装置的适用性。装置的适用性。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下储油
,具体涉及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及开发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过程中,水下储油技术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水下储油即是将原油置于水下储油舱室内进行加热或保温操作,在达到一定量后进行原油驳运外输。由于海水温度低于原油的凝固点,在水下保温过程中,靠近储油舱壁处的原油散热较快,储油舱内原油自中心向边界方向的温度下降梯度较大。边界位置的原油温度在下降至凝固点时,易发生结蜡,对水下储油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0003]公开号为CN10304333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油水隔离式水下储油舱,包括储油舱壳体、隔离板、柔性油水隔离膜;其特征在于:隔离板通过柔性油水隔离膜连接到储油舱壳体的内壁上;油水隔离式水下储油舱的顶端中心位置设有舱内进出油装置,油水隔离式水下储油舱的顶端中心位置设有舱内进出水装置;进油管线、出油管线与舱内进出油装置相连,进水管线、出水管线与舱内进出水装置相连;储油舱壳体采用钢制结构,纵向剖面为矩形,横向剖面为正方形或圆形;舱内进出油装置为一舱顶凸台,舱顶凸台与储油舱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舱顶凸台横截面呈圆形,舱顶凸台内部设置整体呈“十”字形的舱内进出油线路,进出油线路的截面呈圆形;“十”字形舱内进出油线路在中心位置穿过储油舱壳体的顶壁与进油管线、出油管线相连;进油管线上设有进油管单向阀、出油管线上设有出油管单向阀。
[0004]但是,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0005]储油装置在水下存在密封性不好,水会渗漏到装置内,导致成油品纯度不高,在采集后需要再次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装配、维修时费时费力,效率低,且连接不稳定、结构强度低;储油装置在水下存在密封性不好,水会渗漏到装置内,导致成油品纯度不高,在采集后需要再次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包括输油组件和储油组件,所述输油组件设于储油组件左侧,所述输油组件右侧与储油组件左侧可拆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储油组件包括储油罐结构和进油结构,所述进油结构设于储油罐结构左侧,所述储油罐结构左侧与进油结构右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储油罐结构包括储油罐和储油罐支撑机构,所述储油罐支撑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储油罐支撑机构设于储油罐外侧,所述储油罐与储油罐支撑机构固定连接;
[0011]所述进油结构包括储油罐头、排气机构、等压机构和进油机构,所述排气机构、等压机构和进油机构均设于储油罐头上,所述排气机构和等压机构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气机构和等压机构与储油罐头固定连接,所述进油机构与储油罐头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进油机构包括进油连接筒、密封环、进油筒、进油限位块、进油连接管、进油口和进油密封口,所述进油连接筒与密封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套设于进油筒外侧,所述密封环与进油筒固定连接,所述进油限位块与进油筒固定连接,所述进油筒还与进油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油口与进油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油密封口套设于进油口上,所述进油口与进油密封口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输油组件包括输送机构和送油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与送油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送油机构包括送油管和卡扣块,所述卡扣块设于送油管上侧,所述送油管与卡扣块活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管、输送管密封口和输送管送油口结构,所述输送管密封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输送管密封口设于输送管上,所述输送管为多段式管道,所述输送管送油口结构包括输油口、松紧调节圈、调节开口和输油管,所述松紧调节圈套设于输油口上,所述调节开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调节开口设于输油口上,所述输油管穿设于输油口右侧。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的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结构强度高,便于拆装和检修,操作方便,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进油结构实现了油品的输送,通过卡扣块实现进油结构固定在隧道内,不会脱落,保证输油的正常进行,松紧调节圈和调节开口能够更好的连接储油罐结构和进油结构,不会发生漏油的现象,增加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实施例中储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实施例中输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涉及到的附图标记有:输油组件1、输送机构101、送油机构102、输送管103、输送管密封口104、输送管送油口结构105、输油口106、松紧调节圈107、调节开口108、输油管109、储油组件2、储油罐结构201、进油结构202、储油罐203、储油罐支撑机构204、储油罐头205、排气机构206、等压机构207、进油机构208、进油连接筒209、密封环210、进油筒211、进油限位块212、进油连接管213、进油口214、进油密封口21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4所示,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包括输油组件1和储油组件2,输油组件1设于储油组件2左侧,输油组件1右侧与储油组件2左侧可拆卸连接。
[0025]储油组件2包括储油罐结构201和进油结构202,进油结构202设于储油罐结构201左侧,储油罐结构201左侧与进油结构202右侧固定连接。进一步说明,进油结构202能够通过上的结构保证储油组件2的密封性,增加储油组件2的适用性。
[0026]储油罐结构201包括储油罐203和储油罐支撑机构204,储油罐支撑机构204设有多个,多个储油罐支撑机构204设于储油罐203外侧,储油罐203与储油罐支撑机构204固定连接;
[0027]进油结构202包括储油罐头205、排气机构206、等压机构207和进油机构208,排气机构206、等压机构207和进油机构208均设于储油罐头205上,排气机构206和等压机构207 设有多个,多个排气机构206和等压机构207与储油罐头205固定连接,进油机构208与储油罐头205固定连接。进一步说明,储油罐支撑机构204保证储油组件2的结构稳定性,排气机构206排出罐内的气体,保证罐内的真空状态,等压机构207能够在进油后确保罐内外的压强相等,避免产生压强差,发生油品泄漏,增加装置的使用性。
[0028]进油机构208包括进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油组件(1)和储油组件(2),所述输油组件(1)设于储油组件(2)左侧,所述输油组件(1)右侧与储油组件(2)左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储油组件(2)包括储油罐结构(201)和进油结构(202),所述进油结构(202)设于储油罐结构(201)左侧,所述储油罐结构(201)左侧与进油结构(202)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储油罐结构(201)包括储油罐(203)和储油罐支撑机构(204),所述储油罐支撑机构(204)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储油罐支撑机构(204)设于储油罐(203)外侧,所述储油罐(203)与储油罐支撑机构(204)固定连接;所述进油结构(202)包括储油罐头(205)、排气机构(206)、等压机构(207)和进油机构(208),所述排气机构(206)、等压机构(207)和进油机构(208)均设于储油罐头(205)上,所述排气机构(206)和等压机构(207)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气机构(206)和等压机构(207)与储油罐头(205)固定连接,所述进油机构(208)与储油罐头(20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水下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机构(208)包括进油连接筒(209)、密封环(210)、进油筒(211)、进油限位块(212)、进油连接管(213)、进油口(214)和进油密封口(215),所述进油连接筒(209)与密封环(210)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伟杜树礼高雨何李彬倪浩平李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海石油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