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18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低成本的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箱,研磨箱内部为空腔结构,研磨箱设有若干层研磨腔,各研磨腔上、下叠放且连通,研磨腔设有一对相向旋转的研磨盘,研磨盘为圆柱体结构,各层研磨腔的研磨盘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贝壳原料经过多级、分层同时研磨,得到细腻的贝壳粉,研磨速度快,效率高,降低能耗,使用成本低。只需要投料和收集研磨粉,中间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低劳动强度。低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药设备
,尤其指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贝壳粉是用牡蛎、河蚌、蛤蜊、螺蛳等去肉后的外壳经粉碎加工而成的粉状物,95%的成分是碳酸钙,以及甲壳素,还有少量氨基酸和多糖物质。中药贝壳粉功效可以起到安神定惊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改善睡眠的功效,贝壳粉对于治疗皮疹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且能够起到去肝火、改善高血压或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或者是耳鸣等症状。中药中使用的贝壳粉主要是将贝壳原料研磨成粉状入药。目前市面上针对贝壳的研磨装置操作复杂,研磨成本较高,研磨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操作复杂、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效率高的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箱,所述研磨箱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研磨箱设有若干层研磨腔,所述各研磨腔上、下叠放且连通,所述研磨腔设有一对相向旋转的研磨盘,所述研磨盘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各层研磨腔的研磨盘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平行。
[0006]研磨腔中一对研磨盘的端面与水平面垂直,研磨盘圆弧形面与研磨腔内壁贴接。研磨腔有多层,最上层对最粗的原料研磨,最下层研磨后,是符合要求的粉末状。不同层级的研磨腔的腔体内径可不同可相同(本实施例以各层级研磨腔的内径相同为例)。研磨腔通过层层叠放实现原料多级研磨,上下层研磨腔相对的表面相互连通,上层研磨后的原料符合下层研磨原料要求,通过上下层研磨腔连通口,由上层研磨腔直接进入到下层研磨腔方便原料的通过。一对研磨盘在研磨腔中同时做相对和相向旋转,研磨时彼此接近、研磨完毕彼此分开回到初始位置。贝壳原料被两侧研磨盘推动,同时研磨盘的旋转方向相反,贝壳原料双重作用力下被挤压和打磨,快速被碾碎为更细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掉入下一层研磨腔继续研磨,直到成为粉末从最下层过滤层掉出,研磨过程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快速得到足够细腻的贝壳粉,研磨效率高。
[0007]作为优选,所述研磨腔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研磨腔空腔与研磨盘相匹配。研磨腔与研磨盘侧面相贴,研磨过程中原料只能进入研磨腔与研磨盘之间,提高研磨效率。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上、下层研磨腔之间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为条状结构,所述过滤层上表面与上层研磨腔下表面贴接、下表面与下层研磨腔上表面贴接,所述过滤层设有连通上、下层研磨腔的网孔。网孔为筛孔,连通上、下研磨腔,上层原料研磨筛选后掉入下一层研磨腔,进行更细化的研磨,未被筛选的原料,继续在本层研磨,按原料大小分层研磨,缩短研磨时间。
[0009]作为优选,上层过滤层的网孔目数小于与下层过滤层的网孔目数。过滤层控制从上至下原料的体积,直到筛选出的原料合格的粉状原料,便捷达到研磨出细腻粉末的效果。
[0010]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盘包括左磨盘、右磨盘,所述左磨盘的左端面连接有左推进旋转轴,所述左磨盘的右端面设有左磨盘打磨槽,所述右磨盘的右端面连接有右推进旋转轴,所述右磨盘的左面设有右磨盘打磨槽。推进旋转轴一端连接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推进旋转轴左右移动,推进旋转轴的动力机构设置在研磨腔两端(图中未示)。推进旋转轴另一端连接磨盘,动力机构使磨盘做左右位移且旋转的运动。打磨槽的表面带有纹路,相对磨槽的纹路挤压打磨原料,对原料研磨。左右磨盘在推进旋转轴的推进下相对位移且相反转动,增加打磨槽的挤压打磨能力,提高研磨的效率。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左磨盘、右磨盘分开的间距大于下层左磨盘、右磨盘分开的间距。贝壳原料由上至下通过各层研磨腔的研磨原料越来越细,所需占用的空间也不断降低,缩小研磨盘之间的距离使得研磨盘所走行程变短、减少研磨盘的空跑距离,降低能耗,提高研磨效率。
[0012]作为优选,所述左磨盘连接有搅拌条,所述搅拌条为长条结构,所述搅拌条截面为圆弧面,所述右磨盘左端面设有轨迹槽,轨迹槽为与右磨盘同心的圆环,所述搅拌条左端与左磨盘连接,所述搅拌条右端与轨迹槽插接。原料在进入研磨腔时会堆积在研磨腔底部,搅拌条一端固定在左端研磨盘跟随左端研磨盘转动,另一端搅拌条插入右端研磨盘的圆形轨迹槽中,研磨盘转动时搅拌装置跟随转动将原料带起,搅拌条圆弧截面有利于带起原料搅拌。搅拌条对轨迹槽做绕圈运动,搅拌条不与轨迹槽表面相接触,保证搅拌装置可以流畅转动,搅拌起原料,提高研磨效率。
[0013]作为优选,所述左磨盘右端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盲孔开口位于左磨盘右端面,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左端与连接孔底固接,所述弹簧右端与搅拌条左端固接。搅拌条通过弹簧与连接孔连接,将搅拌条纵向不能位移,在研磨盘转动时可以跟随其转动,当研磨盘向内推进时,此时搅拌条一端可以横向将弹簧向内挤压,另一端插入轨迹槽更深处,保证两端研磨盘可以同时推进搅动原料,搅拌条使原料更加充分均匀的被研磨。
[0014]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箱上表面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开口与最上层研磨腔相通,所述进料口连接有进料门,所述进料门一端与研磨箱铰接,另一端设有把手。进料门方便投料后封闭研磨箱,防止在研磨时候原料弹出进料口,避免浪费材料。进料口的开口小于左、右研磨盘的间距,使原料更加流畅和完全进入研磨盘之间。
[0015]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箱下表面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最下层过滤层连通,所述出料口连接有收集漏斗,所述收集漏斗截面为梯形,所述收集漏斗的大开口与出料口连通。出料口连通过滤层,收集漏斗开口完全包容出料口,保证贝壳粉末完全落入收集漏斗之中,避免资源浪费。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贝壳原料经过多级、分层同时研磨,得到细腻的贝壳粉,研磨速度快,效率高,降低能耗,使用成本低。只需要投料和收集研磨粉,中间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 是本技术立体图;
[0018]图2是磨盘分开状态的剖视图;
[0019]图3是磨盘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0020]图4是图2的A

A剖视图;
[0021]图5是图2的B

B剖视图;
[0022]图6是图4中C处放大图;
[0023]图7是图5中D处放大图。
[0024]图中:1.研磨箱,11.进料口,12.进料门,13.把手,14.出料口,15.收集漏斗,16.控制面板,2.研磨腔,3.过滤层, 4.左磨盘,41.连接孔,5.右磨盘,51.轨迹槽,6.搅拌条,6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包括:研磨箱1。研磨箱内部为空腔结构。
[0027]如图4、5所示,研磨箱1设有三层研磨腔2。研磨腔2上、下叠放且连通。研磨腔2为圆柱空腔结构,研磨腔2空腔与研磨盘3相匹配。上、下层研磨腔2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研磨箱(1),所述研磨箱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研磨箱(1)设有若干层研磨腔(2),所述研磨腔(2)上、下叠放且连通,所述研磨腔(2)设有一对相向旋转的研磨盘,所述研磨盘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各层研磨腔(2)的研磨盘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研磨腔(2)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研磨腔(2)空腔与研磨盘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下层研磨腔(2)之间设有过滤层(3),所述过滤层(3)为条状结构,所述过滤层(3)上、下表面为圆弧面,所述过滤层(3)上、下表面分别与上层研磨腔(2)下表面、下层研磨腔(2)上表面贴接,所述过滤层(3)设有连通上、下层研磨腔(2)的网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其特征是,上层过滤层(3)的网孔目数小于与下层过滤层(3)的网孔目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研磨盘包括左磨盘(4)、右磨盘(5),所述左磨盘(4)的左端面连接有左推进旋转轴,所述左磨盘(4)的右端面设有左磨盘打磨槽,所述右磨盘(5)的右端面连接有右推进旋转轴,所述右磨盘(5)的左面设有右磨盘打磨槽。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层左磨盘(4)、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明张晓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敬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